读红楼梦有感1500

时间:2024-11-03 21:41:54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1500

导读:《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文中人物描绘之细腻,感情之丰富,让人如看眼前事物一般,坠入其中,难以自拔。粗略的评读,不过是“只几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而已。但《红楼梦》需细细评味,方能懂其人,入其中。下面是几篇看官的读后感,望纳之

读红楼梦有感1500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多愁善感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变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记忆。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死,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解决才是完美的?”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这样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逐利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泊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也已不能再束缚他了,他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得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着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情感会过时,过时的是情感方式。每个时代都有悲剧,不尽相同的是悲剧的性质。未知的一切对创造者构成巨大的挑战和诱惑,奋斗的最终也许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但他们毕竟已经展开了一幅相对和谐完整的新生活图卷。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退。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读红楼梦有感1500

幕繁华一载梦,一曲离歌断愁肠。一世浮华一场空,一抹心霜枕寒流。千滴泪染残笺,夜未央,独饮尘世,寒竹烟楼,碎梦枯叶,四季成伤。黯淡浮生话不尽凄凉,凄歌楚篇染沧桑。斑驳的心扉在月色中独自起舞,绾不上一丝丝美好,唤不醒那吹落的繁华。散不去挥不尽的泪有万万叠,郁结尘网的心有千千结,固结着多少浮沉悲绪。指挑弦,音幽怨,凋零的尘门刻画的是怎样的流年?风来尘往,寂寞水袖,终舞不到尘烟散尽,挽留不住满庭花落。鬓荒斑,梦清寒,数不清今生怨。陌上幽恨把那一季花开嫣然吹落成荒冢,隐匿了谁苍白的容颜?打开烟雨红尘的页面,走在曾经的路上,那一幕幕生死别离的画面,那谎言镌刻地老天荒的誓言,那尘世冷暖浑沌的局面,多想装着无所谓,多想悄然埋葬掉所有伤悲,可那灼心的疼痛咀嚼着苦涩遗落成了永远的伤,再也寻找不回失落的温暖。欲眼迷离间,繁华谢幕处,封心锁怨,赤手空拳,魂走九霄,魄散千里,凄笑红尘,叹留多少伤心事,梦落多少愁赋篇!

多少次,我伫立在苍凉的尘陌,一颗怯弱的心扉,裹着零碎的霜华,张望着期待的眼眸,只为在孤单红尘的一角,寻找可以停歇的依靠,只是冷月冰葬如倩魂,风泣花残曲难成。《叶子——随风》的缘分,会不会是一帘幽梦瘦了黄花抑或是一季永远的缤纷,谁又看的清?多少次,我在飘零的绝望里弹奏着《天上人间》,只为天堂人间不相隔。所谓天堂的欢歌谁又懂得那是虚假的幻境,天堂爸妈的眼泪幻化成夜空的星星,温暖着我凋零的心,忧伤的幸福怀念里爸妈疼爱我的场景,沦为月影下我孤单的倒影。千呼万唤,泣泪成血,爸妈终是消隐在冰冷红尘,声声恒古哀怨的弦音,轮回在风里,注定了我无望的宿命。念红尘一世,悲红尘一生,只留指尖叹息。满地的苍白染尽了发丝,守着那苍凉的容颜,青衣染红泪湿罗裳。陌上何欢凭谁问,风尘萧萧唱薄凉。古道西风人西去,归雁平沙愁无际。

繁华落尽,愁凝千帆空悲吟。千年轮回万世尘怨,在帘卷西风的日子里成了烟尘,那花的凋零叶的落下,将那一幕幕的伤感在月下随夜的沉沦落入泪网。一曲离殇送葬繁华三千,一曲断肠送葬半世魂。多少生死与共的誓言随风飘零,多少哀殇波澜在尘埃中落寞缤纷,这嘈杂纷乱的红尘,我已是累了人,倦了心。等不到一场倾城的花开,我却已将风月看透;盼不到一场春华动人的韵律,我的心却已荒冷。红尘在年轮中一笔一个沧桑,一笔一个冰凉,一笔一个荒芜,一笔一个孤坟,那无棺无柩的殇,左一行,右一行,在边缘,在眸中,在心海的最深处。尘缘用残忍,一寸一寸触摸我,触摸我忧伤的`期盼和等待,触摸我寂寥的眷念和美好,来不及抖落满身的风尘,来不及携箜篌拂一段华美风韵,便已是人在天涯,白露成霜,清冷萧瑟。千年风月中谁拿三生的烟火,换我永世的迷离?红尘万丈中谁许我一世繁华,种下半生苍凉?爱恨阡陌,在经年垒起的皱褶里遗落在心田的旧痕上,衣尽苍云袖,孤冢青丝愁。

一梦尘缘尽,半生云烟渺,一步绝尘去,黄泉抚琴瑶。又是一年清明节,恰逢风儿生辰日,若说风儿的降临不是一场苦难,又怎会在这祭奠亡灵的日子遗落红尘?又怎会在红尘中孤苦无依的寻找父母遥在天国的身影?红楼梦断,一把血泪葬风尘,一抔黄土掩红颜。今生的风儿,一落入红尘,便注定一世凄苦,细数身后荒茫的尘劫,聆听陌上欲说还休的哀怨,用心殇抚一曲《笑红尘》,风儿化身一缕清风从烟雾里翩跹而来,饮尘世悲欢,轻轻一舞,已是千年,曲尽,弦断,命陨。

读红楼梦有感150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倾心于《红楼梦》,感受着那大观园中的人情世故,读透这“红楼”到底“梦”断何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奇缘至尽,正如“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穿梭于梦中,演绎了一场无尽头的梦

明月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沉香子亭下,潇湘任谁谈说?“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潇湘妃子——林黛玉,乃金陵十二钗之首,前世为一颗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得以重生,并愿下凡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也铸就了她爱哭的性格。遥想时,感花伤己,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命运,竟不知一旁的“戴顽石者”已痴倒在地。而这块“顽石”,就是侍者下凡后出生时所含的“通灵宝玉”。而侍者就是这后来的贾家公子——贾宝玉。

他乃怡红公子,绛洞花主,为一世富贵闲人,与黛玉知己知彼,但因王夫人的操纵,迫娶蘅芜君薛宝钗为妻,只因二人志趣不合,宝玉最终出家当了和尚,留下宝钗一人独守空门,抱恨终生

正所谓"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株仙草,一块石头,筑起了整个梦。看破红尘又怎何?到底红楼梦断何处?何处是那香丘?

在一代盛世家族的兴衰史中,我读的.是这满纸的荒唐言,我看的是那一把的辛酸泪,我品的是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潇湘遮掩碧西窗,明月竹间照,青灯孤影,玉簟世人难入眠,泪眼婆娑,锦帘遮梦,梦断红楼… …

读红楼梦有感1500

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曹雪芹所写的贾府繁花似锦的日子,有可能反应康熙盛世的意思,但是作者亲身经历了家族巨变,深深地感悟到福祸相依的道理,所以,全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腐败的根源,揭露了封建制度腐败和必然没落的道理。在书中,作者读宝黛爱情给予支持和赞美,对不幸结局给予同情。另外,曹雪芹还是一个经济学家,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的介绍与描写,反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就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次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本回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再次描写了贵族生活的浮华、浪费和奢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着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在《红楼梦》作者的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一个事故圆通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取怜的老妇,向来各家说法不一。

单拿一双老年四愣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的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活,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实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沉重的谴谪。

本回事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刘姥姥对大观园的描述,侧面描写了大观园的奢侈及浮华;通过刘姥姥的逗笑,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那么的大相径。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怜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读红楼梦有感1500]

【读红楼梦有感1500】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09-27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09-13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通用29篇)08-27

读西游记有感1500字09-30

读《老人与海》有感1500字07-28

读《红楼梦》有感10-17

读《红楼梦》有感09-18

读红楼梦有感100字08-30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08-26

读红楼梦有感400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