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4篇(通用)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的作文 篇1
今天我知道要去姑姑家,我欣喜万分的早早的起了床,恨不得现在就奔过去姑姑家。吃完了饭,我就和妈妈去了姑姑家。
终于到了姑姑家了,姑姑家的`房子不是很大,只有80多平方米,但是我觉得很温馨。姑姑家的电视上有两盆盆栽,我不知道是什么花。但是这两盆盆栽可好看了。我可喜欢了!
姑姑家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她和小舅的,另一间是表哥的房间。那两间房有一条走廊连接,走廊的墙壁上挂着一副镶了美丽花边的壁画。壁画呈现的是一幅乡村场景。整个画面很和谐。转了一圈后, 我坐下来看电视,刚觉得肚子饿了,我就听到姑姑喊:“吃饭了!”我听了,迫不及待地坐到了餐桌旁,不久菜上齐了,我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好饱啊!”,吃完饭我满足的说我吃饱了。最后我 就在姑姑家做起作业来。
晚上,我恋恋不舍地和妈妈离开了姑姑家。
优秀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灵宝市。我们这儿小河多得数不清,弯弯曲曲地小河日夜不停地流淌。有的地方水很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和小鱼、小蝌蚪。
有的地方水很深,听说还淹死过人呢!每年夏天,总能看见在河里游泳的,河边洗衣服和钓鱼的人们。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水。
优秀的作文 篇3
我,一个爱笑、开朗、学习不错的假小子;我同桌,一个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阳光、向上的大男孩。新学期开学那天,被史老师分到一排,成了新的同桌。当然,我们谁都不情愿。可渐渐地,我们也就习惯了。
元旦前一天,同学们都互相赠送了贺卡。其中,我的“仇人”王华辰在贺卡上写了“无话可说”四个大字,令我十分生气。突然,我想到我还没有送给同桌柳涵贺卡呢,便把我的名字随意改成了“柳涵”,气呼呼地扔在他桌子上。
过了一会,柳涵来了。他惊奇的拿起贺卡,打开看了看,问:“这是谁送的?”我原以为他会生气,便慢慢地举起手,吞吞吐吐地回道:“那个,是我送的。”“真的?”我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歉意。“太好了,不愧是我同桌,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张贺卡哎!”他像往常一样傻呵呵地笑着,高兴地举着“宝贝”似的贺卡,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那样喊着:“耶!我收到贺卡喽!太谢谢啦!”
周围的人一片哄笑,只有我呆住了,看着同桌高兴地样子,我越发觉得自己做错了。我静静的'看着他像孩子那样天真又有些幼稚地仔细念着贺卡上的笑话,然后大笑,再复述给我听,我敷衍的笑了笑,收拾起桌子上的贺卡,又看了看柳涵的桌子,的确,只有我“送”那一张贺卡。
放学了,我们没有像往常那样早早的回家,而是走进了一家礼品店,买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在上面写了三个大字:“对不起”。第二天早上,放在他的桌子上。他仍旧像昨天那样天真地念笑话给我听。我没有像昨天那样敷衍的笑,而是像他一样傻呵呵的大笑着,我俩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我会永远记住这个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的男孩,这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这个和我一起哭,一起笑的男孩——柳涵!
优秀的作文 篇4
“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质量单位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认识克和千克时,要想建构1克、1千克这样的质量观念,学生可以借助称一称、掂一掂等操作活动。而“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要想借助称一称、量一量这些手段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则显得力不从心。因而,感悟1吨自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鉴于这样的认识,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围绕这一难点的突破而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操作、推算和想象等活动,逐步体验、感悟1吨的物体有多重,进而认识几吨,促进学生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首先,操作实践,找准新知生长点。要认识“吨”这一质量单位,首先得形成对1吨的感性认识。然而1吨重的物体是难以掂量的。为此,笔者组织了几次“搬重物”的体验活动。首先是分组搬10千克一袋的大米(教材呈现的是100千克一袋的大米,因难以操作,笔者作了调整),通过亲历活动,体验、建立10千克的质量观念;其次是同桌互抱,体验30千克左右有多重;最后进行有趣的大力士比赛,看谁抱10千克一袋的大米的袋数多。这些活动看起来与感知1吨这一任务相去甚远,但正是学生此时实实在在的体验,为他们后面进行推算、想象等活动作了孕伏,即为1吨有多重找到了生长点。
其次,推算想象,积淀感性表象。有了上述感性体验作基础,笔者紧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多少袋这样的大米正好是1吨,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部分学生已知1吨是1000千克),引出100袋这样的大米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的进率关系。继而引发学生推算1吨大约相当于我们班多少个同学的重量,通过估计、推理,学生惊讶地发现,33个同学的体重和大约才是1吨。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学生不难展开联想:我刚才抱一个同学就感觉够重了,别说33个同学了;刚才,我们班大力士才勉强抱起3袋10千克的大米,100袋这样的大米恐怕得用汽车运了……当然,仅凭这两例还不足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1吨的清晰认知。教师更要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利于推算、想象的事物,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为1吨的认识积淀足够的表象。为此,笔者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阅读信息来体会1吨的.内容提前,并稍作变化,即利用图片只给出一头牛、一袋水泥、一桶油、一头猪的质量,不直接给出每种物体的数量,让学生再次推算、想象:多少头牛重1吨?多少袋水泥正好是1吨?……在此基础上,再由电脑动态出示相应数量的集合图,以促进学生深刻感受1吨,积淀1吨的丰富表象,为以后的想象估计、灵活应用等埋下伏笔。
最后,生活延展,促进理性提升。教育心理学认为,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大胆地从教材中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感性的实践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理性提升。为此,在认识几吨的教学环节里,为了进一步将“吨”这一抽象的质量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笔者又从生活中选取了几个熟悉而典型的场景:汽车经过有“限重4吨”标志的桥梁,某处雨季山体滑坡约有20吨巨石挡住道路,电梯限乘13人(约1吨),海洋中某一种鲸鱼约重16吨……一幅幅图片的生动展示,不断拉近了“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认真地观察、感受着,笔者趁热打铁启发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吨”?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组内互相举例、集体交流介绍,学生进一步分享了关于1吨和几吨的认知。当关于“吨”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的抽象的“吨”的质量观念自然也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晰起来,他们的思维也逐步从感性走向了理性。
【优秀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优秀作文优秀10-15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5
【优秀】优秀的作文07-05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4
[优秀]优秀的作文10-31
【优秀】优秀作文11-01
(优秀)优秀的作文10-24
(优秀)优秀作文10-24
优秀的作文(优秀)10-24
优秀作文(优秀)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