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西省中考作文指导
1.江西省2004年中考作文文题: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二、满分作文揭秘:
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触动源于李商隐对夕阳无限美好的热爱。但前不久的一次邂逅夕阳也令我对夕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夕阳,这样一个残缺的太阳,从那一刻起触动了我的心灵。
周六,快乐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的背起书包准备回家。而我却无力的趴在桌上不愿动弹,为何?为了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为了令我无言面对老师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会儿,却被劳动委员以要拖地的理由赶出了教室。站在走廊上,仍旧是趴在栏杆上。泪已流尽,我只是数千次的诘问自己为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渴望上帝赠与我一颗“后悔药”,令我重新再考一次。抬起头,望着自己平日里喜爱的蓝天。刹那间,这个不经意的抬头却令我发现了食堂边老树中的一小束阳光,顺着光,寻找光源。是夕阳,是西下的夕阳。这般景色,难得一见。一颗老树,没有绿叶却在树梢处拥有一个太阳,火红火红的。夕阳把天空的浅蓝也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当我还沉浸在此般美景中时,再抬头,怎么太阳就变半个了?我不甘心只欣赏半个太阳的落下,于是我飞快间跑到三楼,抓起栏杆,一睹她的芳容。或许是这难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将心中的不快与失落暂放一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时,我居然还开心的笑了。看着夕阳美景,脑中突然闪过一连串的疑惑:今天为何会这样在不经意间逝去?明天又会怎样?还会这般宜人的夕阳美景吗?
然而顿时间,我明白了:对于那些未知的事物,我们才是主宰者。明天会怎样是由它的主宰者来决定的。旭日会东升,夕阳会西下,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不在乎明天是否会有日出壮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里有个太阳,同样的道理:不在乎中途是否会跌倒,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泪干、漫天的幻想总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山重水复中磨练意志,这样便可安然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不复存在了,宁静的校园中唯有一个被夕阳触动了的少年的响亮声音:“回家喽!”
揭秘: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我们提倡做人要老实,作文也同样要老实,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别人听得懂的话。
小作者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一次化学考试的失败”让“我”心情郁闷,偶见美丽的夕阳,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夕阳会西下”,但只要“你心中有个太阳”,便有了希望和斗志;人生有挫折,但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你便会赢得一种新的成长,成为安排自己命运的强者。哲理深蕴让文章充满张力,值得品味。
其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握得不错,俗话说:“头难起,尾难落,千古文章无定格。”好的开头应该引人入胜,好的结尾又会使人觉得“意尽而言止”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篇文章开头用李商隐感叹夕阳的名句引出话题,贴切又显文采,而结尾清新活泼,不落俗套,一句“回家喽”,让人仿佛看到一个“放下包袱”的少年轻松的身影,欢快的脚步,使人不禁掩卷一笑,心里顿时盈满对他的祝福。
第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有波澜,有转折,有变化。这篇文章叙述曲折有致,让人物的情感经历了沮丧→顿悟→释然的变化过程,而这其中,适当的对比铺垫、细腻突出的心理描写又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中,几个问句的穿插,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使叙述有起有伏,小小的悬念设置,引领读者层层深入,直至豁然开朗,布局谋篇,颇见功力。
此外,文中有不少词语的使用,简洁凝炼,显示出小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底,如“诘问”、“汗颜”、“宜人”、“安然”、“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等等。
总之,这篇作文融情、寓意真切自然,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流畅,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三、作文升格指导:
示例:
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说“老人永远是寂寞的,……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那时,我不太懂,老人寂寞吗?为什么从不表现在脸上?(用问句提出自己的思考,亦可引发读者的思考。)
一个酷热的夏天,让我明白老人的寂寞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爷爷,他不喜欢城市加速度的生活和喧杂的气氛,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于是,他成了孤单一人。(此句缺少必要的交代,爷爷归隐田园,家人反应如何?为何让他孤单一人?)
那个夏天,我陪着他,看电视。电话铃“呤……”的响了,我一接,又是爸妈,在这住了几天,就已经想我想得睡不着,一天两个电话还不够。按常例,听完电话便挂了。坐在一旁的爷爷问:“是你爸,还是你妈?”我笑了笑,说:“是妈!”他叹了口气:“水总是往下流!”对于这句话,我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爷爷,什么意思?”他说:“我一个人住在这,电话十天才响一次,而有了你,电话三天就可以响十次!”(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爷爷的失落,值得肯定,只是爷爷的动作、神态是不是可以刻画得更细致更传神呢?)
这句话,深深的触痛了我的心灵。的确,对于爷爷来说,同代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了,朋友越来越少,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也是如此,子女都独立,有了自己的家,去了别的城市,有谁还会关心老人。(此段应该展开,补充一些具体可感的事件或画面,把老人的寂寞深刻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下文对主题的揭示。)
赶快为老人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桌的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亲手采摘的野果;也许是一束美不胜收的花;也许是一张问候的小卡片;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对主题的挖掘是不是还可以更深一点,更透一点。)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结尾处理较好,歌词很贴切,亦扣住了主题)
总评:
应该说,这篇文章有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构思和立意不错,切入点很小,爷爷的一句话,让小作者意识到老人的孤独,从而引发文章的主题—关爱老人,为老人尽一份孝心。而且文笔也颇为流畅,简洁得体。只可惜,文章在不少关键处都过于轻描淡写,对老人的刻画不够,对主题的力度挖掘不够,这就导致文章显得很单薄。另外,段与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过渡,尤其是后三段,跳跃性太大,给人以仓促之感。
今年江西省的中考作文题虽说是一则半命题作文,但它同样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驰骋空间,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但凡让你有所感悟、深受启发的人、事、物均可入题。它关注的是考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触动。考生若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找准切入口,应该能写出不错的作品。
从今年的阅卷结果看,的确涌现了不少佳作,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归结有三:
一、审题不严,不切题意。很多考生没能抓住文题中“触动”这一关键词,只知道一味叙事,事情讲完了,文章就结束了,虽然有生活情节,但却缺乏感情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
二、选材不新,思想平庸,趋于模式化。很多考生不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材料,于是,雨中送伞、深夜就医、公车让座等陈腔烂调依然随处可见,更有重病不治、家破人亡等明显胡编乱造的作频频出现。
三、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这表现在作文中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等。这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不无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在初三备考阶段的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升级呢?
一、认真审题,理解命题的内涵、范围和重点
现今的中考作文命题题意直露,且多以话题作文为主,这就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审题容易不等于不要审题,我们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地把标题或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的提示、注意等读上几遍,把文题的内涵、范围、重点搞清楚,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而示例的文题《· ,触动了我的心灵》中的“触动”正是动宾短语中的动词,审题时要牢牢把握。
二、选材,立意应力求独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所谓个性,我以为就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著名作家刘绍棠说过:“我从来都是写自己熟悉而感动的人和事,光熟悉而不感动,写出来枯燥;光感动而不熟悉,写出来肤浅”,“写熟悉而感动的人和事”可以说是我们选材应
【江西省中考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04-29
中考作文实战指导04-29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05-06
中考作文指导方法03-14
中考作文指导专题05-01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04-30
中考备考指导06-14
中考作文指导12篇04-25
中考作文高分技巧指导04-29
中考作文指导-点题法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