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汇总[1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1
为切实做好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晋城市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泽州县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镇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涉及因素和危险及危害程度,特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20xx年度地质灾害情况分析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20xx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我镇部分村庄及单位的房屋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下陷等情况,特别是有煤矿采空区的村(王虎山、寺河村、上麓村<上麓、卢庄>、川底村<后万小区、孟山>、原庄村)已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雨季来临,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更为严峻,防治工作更为紧迫。
二、20xx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20xx年气候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市气象台资料,《20xx年长期天气展望》降水趋势预测,预计今年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为6月至10月,总降水量偏多,预计雨水相对集中出现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期内有短时洪涝和阶段性旱象发生,年内高温日数接近往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晴热高温天气出现;秋季气温比常年略偏低,降水比常年略偏少,但不排除持续降雨的可能。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20xx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气象部门对20xx年全县降水趋势的初步预测,预计20xx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往年相比可能会有所增加,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危害程度可能加重,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引发因素主要为降雨、采矿、工程建设等。
(三)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与强降雨密切相关,20xx年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10月,其他时间为常规防范期。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重点防治区域
我镇地质灾害的主要以地面塌陷为主,兼有崩塌、地裂缝、滑坡等其他类型。
我镇重点防治区为:
(1)上麓村地面塌陷;
(2)上麓卢庄地面塌陷;
(3)王虎山村地面塌陷;
(4)寺河村地面塌陷;
(5)川底村孟山崩塌;
(6)川底村滑坡;
(7)原庄村滑坡。
四、防范措施
(一)严格落实防灾责任
要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形成组织健全、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各村、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及省、市、县、镇有关要求,把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好、落实好。要建立各村“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部门领导各负其责”的防灾责任体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二)全面开展排查
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对本行业、本辖区进行全面排查,主要包括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居住区、城镇(村镇)规划建设区、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公路沿线、河流两侧、重要景观区、重要自然保护区、学校周边、病险水库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进行排查,切实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类型、危害程度、规模、引发因素、责任单位等,逐点落实防灾措施。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的落实情况,防治责任通知书送达情况,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警示牌设立情况以及防灾工作制度、预案、防汛物资等的检查。对防范措施不到位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且一时不能排除的,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或者有关部门监控范围,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采取防范措施。
(三)推进重点监测
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镇、村监测体系,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以农村村庄、城镇社区、基层单位和施工工地为单位组织群众参与防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防治作用,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建立一个户口、制定一个预案、发放一份告知书、发放一份《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一份《防灾避险明白卡》、开展一次避险演练)管理隐患点制度。
(四)编制防治方案与预案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村、各相关单位要制定本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逐点编制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重点防治区涉及到的村和单位在8月底前组织编制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在相关村公布,并报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备案。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避险撤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负责人、撤离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或者自然灾害避灾点等安全地带;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保卫等。
相关村和单位应当对地质灾害险情状况、撤离路线和自然灾害避灾点、临时避难场所等进行定期组织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修订应急预案,并及时予以公布。
(五)加强群测群防建设
各村、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巡查体系,形成组织健全、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各村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单位应当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内,组织群测群防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开展排查、监测和巡查,发现灾情、险情,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努力达到“四应有”、“四应知”、“四应会”的基本要求。
1.村委会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应有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
2.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掌握“四应会”: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理。
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思路,全面推行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即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要评估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
(六)发放“两卡”和地质灾害隐患防治通知书
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应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制定“两卡”。其中防灾明白卡应明确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预警信号等防灾工作内容。避险明白卡应明确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应急联系方式、联系人等内容。“两卡”由镇政府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隐患防治通知书》由自然资源中心所负责下达。
(七)落实防灾制度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建设活动,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镇总体规划时,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防治地质灾害。对违反上述规定,未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或未认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而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村和单位,要严肃查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村民自行建房时,要采取防灾措施,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要组织对场址进行简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村民在危险地带建房。
2.汛期值班制度
镇政府汛期值班与镇防汛指挥部分组值班安排一致。各村、各有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当发生地质灾害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雨情、汛期、险情、灾情,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转达、处理,镇政府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xxxxxx。
3.险情巡查制度
受威胁村两委、单位等防灾负责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的巡查,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要予以公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包括:
(1)已出现开裂、变形等地质灾害活动迹象,极有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厂矿企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未出现开裂、变形等地质灾害活动迹象,在暴雨等作用下容易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实施人员转移的高陡边坡、山边河边、低洼地带、旅游景区、矿山等危险区域。
4.监测制度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组织实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公路、通讯、水利、生命线工程等,由其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由单位组织员工开展巡查、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为雨量、地面土体开裂与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和引发因素。因工程建设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
5.速报制度
有关人员在巡查、监测中,发现灾害前兆或发生灾情,要尽快向镇政府及自然资源中心所报告,必要时直接报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并及时组织避让;有群测群防任务的村要保持与镇政府联络畅通,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1)速报范围:发生小型以上地质灾害;发生人员死亡和失踪的灾情;避免人员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
(2)速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与财产等,提出采取的对策与措施;造成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等。成功预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人员以倒塌房屋内的居住人员或者灾害现场活动人员为依据,财产损失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
(3)速报时限:各村和各有关单位要在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和避免人员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及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报告,必要时直接报县人民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6.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处置制度
出现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村委会和事发单位必须立即启动群众应急避险转移方案和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受灾害威胁人员撤离危险区域,抢救被埋压人员,派人不间断地监测灾害体变化情况,在危险区域周边设置警戒;川底自然资源中心所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报告后,立即与上级自然资源部门联系,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和应急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调查、核实险情和灾情,开展险情或灾情的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划定危险区域,提出应急对策和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7.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各村、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县、镇培训知识,积极向辖区,特别是重点防治区内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讲解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前兆,学会预防,避让地质灾害,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出现临灾前兆时,监测人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群众能按规定线路避险撤离。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2
为切实做好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xx县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和时段
从我镇地质灾害历史和发育特征的分析情况来看,多发时段在4-10月份,此时段是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同时灾害的发生多与人为工程诱发因素有关。
(一)重点防范区段
我镇地质灾害多发地在xx村、xx村、xx村、xx村、xx公路、xx公路xx段、xx段属防灾重点区段。各类矿山企业要注意加强汛期生产安全管理,防止崩塌、穿水等事故,特别要加强防止矿山废石场因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项目办和各村、林场要加强xx公路两侧和新修建公路两侧陡坡管理,加大巡查力度,有效防止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重点防范时段
我镇崩滑流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时段为:4月至7月上旬,受台风暴雨或强对流天气影响的地区,可能延长到8-9月。特别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集中期,是崩滑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80毫米以上,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各村委会(林场)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建房切坡段、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露天采矿(采石)场、水利工程边坡等地段的崩滑流地质灾害监测、防范工作。因工程活动会对地质环境条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持续的中雨至大雨的冲刷作用,可能引发人为工程切坡段发生滑坡、崩塌,因此要对水库周边、河道两侧等已建或在建基础设施,尤其是对周边地质环境动态影响较大的在建工程,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预防。
二、防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地质灾害防治理念,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继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治和应急体系,有效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做到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逐年减少,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下降。
三、防灾措施
(一)汛前排查与汛期应急调查
1、认真开展汛前排查。汛前各村、林场及自然资源所应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进行复查复核与汛前排查,对灾害点、隐患点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实地复核,并根据调查情况和上级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制定本辖区地质灾害年度防灾方案,划定重点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提出防范措施,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自然资源所。各村、林场要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要特别注意防范已发生灾害残余土石方再次形成灾害。
2、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对汛期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点,自然资源所要及时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紧急处理意见。规模较大的,及时上报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请求派员协助调查。
(二)监测预警与动态检查
3、认真开展日常监测。各村、林场负责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防御区段的日常监测工作,要在汛期经常对有傍山傍坡建房的山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前期征兆,并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及时通知自然资源所。日常监测工作要明确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指定专门的监测人员,并加强监测员的管理,落实监测人员经费。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要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日常监测和巡查工作。
4、进行汛期动态检查。自然资源所要加强对重要灾害隐患点、重要防御段的动态巡查力度,汛期一般不少于2-3次,发现重要异变情况及险情,要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并按速报要求及时上报。项目办要在汛期前组织有关村、林场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要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戒牌,提示过往车辆和行人。要加强对xx公路xx段、xx段等新建、扩建公路两侧高陡坡的检查,防止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做好预警预报工作。自然资源所和农业水利办公室要加强合作,积极开展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特别是汛期强降雨过程的地质灾害实时预报。同时要加强与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充分利用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第一时间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送到村、林场、组防灾责任人,以及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6、强化重点区域防范。对危及村庄、学校、医院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实行预警管理制度,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村委会(林场)主任、(场长),并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一旦发现灾害危险,及时组织危险区内的居民撤离避险。要加强对已查明切坡建房点、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重点水利设施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与防范,尤其要避免已发生灾害的残余土石方形成次生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
7、及时发放“两卡”。自然资源所要根据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将隐患点范围、监测方法、预警方式、撤离路线和防灾任务、要求、责任等内容,制作成“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并发到地质灾害危险区所在的村级政府负责人和地质灾害危及范围内的群众中,把防治责任落实到村委会(林场)、村民小组及相关单位的具体责任人,确实做到实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8、组织群众避灾疏散。各地要及时在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的一定范围内,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及时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制定撤离路线。要针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逐一制定防灾方案,逐个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做到无盲区、无死角。要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第一时间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组织群众转移疏散。
9、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村镇建设和农民建房必须重视选址安全,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严禁高陡切坡建房,必须切坡建房的要进行工程治理,排除地质灾害隐患后方可建房。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审批建房,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防止人为产生新的.地灾点。企办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矿区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矿山建设生产引发突发地质灾害。
10、开展地灾工程治理。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治理的应立即落实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及时消除隐患;积极做好治理项目的立项和申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暂没有条件治理的,要及时落实治理规划,并针对可能诱发的因素,采取简易应急工程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遏制或减缓险情。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下令通知并实时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做到谁引发,谁治理。
11、实施地质灾害搬迁。对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的,按照“自愿搬迁、政府主管、整体搬迁”的原则,根据地灾避让搬迁安置的方案,对受威胁的群众实施避让搬迁。对搬迁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及时核销,并对极具隐患威胁的老宅进行拆除,避免已搬迁人员返回原址居住。加强对搬迁安置用地的保障,并对安置用地实施地灾危险性评估,为搬迁的群众提供长远生产与生活条件。
(四)应急救援
12、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严格按照《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程序和应急处置职责组织实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其它措施
13、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村、林场行政首长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负总责,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的地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做好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切实做好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地质灾害点的村、林场或厂(矿)要成立相应的防灾领导小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要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14、强化宣传教育,实行群测群防。各地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以及“6·25”土地日等为宣传平台,利用横幅、标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要加强对村级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点如何进行监测、应急避让。健全以村干部和群众骨干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按照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与群测群防员签订责任书,对群测群防人员每人每年给予不少于1200元补助,提高群测群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群测群防员的责任意识,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
15、严格应急值守,提高应急能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速报、巡查、应急调查等四项制度,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主办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保持联系畅通。在汛期持续降雨和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确保通信信息畅通,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能够及时处理。一旦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应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按规定速报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随时续报抢险救灾进展和灾情险情变化情况,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
16、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要参照上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不断修订、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要制定单点防灾避险预案,并开展预案演习,让受威胁群众熟悉应急撤离的信号、路线、避灾场所等,确保每个相关人员都熟悉掌握险情发生时自己的位置、责任和应采取的措施。
17、完善队伍建设,健全工作制度。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源整合,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保障有力的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为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全镇地灾应急工作体系与工作制度,落实地灾防治责任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
18、注重源头管理,加大治理力度。要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把好地质环境影响评审关,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给予制止或监督责任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隐患点,要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对已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进度,确保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对已经发生造成危害的,要根据“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19、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防治所需。增加经费投入,确保防治所需。各村、林场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确保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工作所必需的交通、通讯条件和工作经费。
20、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合作,全力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所要加强指导与监督全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治等工作。要加快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建设,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建立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3
我镇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灾害损失,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与规定,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xx年xx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重点防范期
1.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xx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镇有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4个高陡边坡点,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位于南坑村、黄坑村、日新村、朱斜村、官余村、矶头村(2个)、南岭村(2个),4个高陡边坡点位于茶溪村、罗坊村、日新村、射山村,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
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根据xx县气象局分析预测:预计xx县20xx年冬季至20xx年秋季总体平均气温略高,总雨量略少。6月可能有早台风影响我县,夏季有1~2个台风对我镇有较明显影响。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全镇各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政府建立以镇长负责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为地质灾害防治体制。自然资源所、村建站、水利站、交管站、教育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部门责任制,密切配合,加强检查监督。自然资源所及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至防灾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威胁的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对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伤亡事故的,将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予以惩处。
自然资源所要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建立镇、村、村民小组三级群测群防网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和县自然资源局保持密切联系,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加强山地建房的规划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工程活动;村建站要指导住宅、校舍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设及排查危旧房安全隐患;水利站要及时向镇政府通报暴雨、洪水等有关防汛信息,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治;交管站要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落实工作;其他部门按照部门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自然资源所、村建站、水利站、交管站、教育等有关部门在汛前需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防灾抢险应急预案危险点防灾方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险情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抓紧整改,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处理意见和整改情况书面上报镇政府。
汛前检查的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情况
内容包括:镇、村等各级防灾责任组织机构、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预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总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通畅;危险区群众的应急转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力等。
2.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险情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警牌。在强降雨或降雨量超过当地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时,可能酿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发现有明显异常情况的'危险点,及时组织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情预报
以本《防治方案》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点监测或调查的结果,按气象部门的通知,及时作出灾情预报,按县人民政府的文件和电台、电视台播报的内容进行发布。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对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有功人员或单位,将依据《福建省地质灾害临灾预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四)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已作出中期预报的地质灾害点应进行监测,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应加强监测。统一组织、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及财产的转移工作。
2.已发出短期预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进行监测,当日降雨量超过50mm或连续降雨计降雨量在50—150mm时,除应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点受威胁人员和财产避险转移工作。
3.已发出监灾预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加强监测,当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降雨累计降雨量大于150mm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强行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紧急情况下,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4.镇政府成立地质防灾应急组(见附件2),备足必要的防灾救灾物资,制定具体的防灾救灾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员转移应做到处置及时、转移有序。
三、指挥机构和职责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由镇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镇长为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挂钩村的挂村领导、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灾害点预警信号、人员财产转移和现场监测工作。成立xx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xx镇地质防灾应急组。确定的汛期镇村地质灾害值班、巡回监测检查人员名单及24小时值班联系电话,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的应急预案,须上报县府办和县自然资源局备案。建立和完善以镇为单位的镇、村、村民小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网络。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1.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3.地质灾害监测制度
4.地质灾害灾情预报制度
5.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6.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三)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审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害意识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四、报灾和善后工作
1.灾情发生后,立即按既定预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报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迅速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关工作。抢险救灾工作要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速报报告:负责报告的部门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①抢险救灾工作;
②基本灾情;
③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④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⑤发展趋势;
⑥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⑦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4
为了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镇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诱发因素等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规模
调查显示,我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均属突发性地质灾害。
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是:联合村余家、联合村上下干、米溪村新房、王家村上寨、柏果村老洞坡及椿树湾、渠沟村大院坝、沙坡村兴中、青山村大元、石塘村大田、石塘村枣园。其规模有中、小型;按稳定性评价分为:稳定8处(渠沟村大院坝、沙坡村兴中、柏果村老洞坡及椿树湾、联合村上下干、米溪村新房、王家村上寨、杉林杨家湾、凯塘干寨);不稳定4处(联合村余家、石塘村大田、青山村大元、石塘村枣园)。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范围
根据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历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我镇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为联合村、王家村、龙井村、石塘村、米溪村、柿坪村和柏果村。对上述各村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监测,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消除隐患。
对正在开采或已关闭的露天矿山,有关村组及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防范。
对关闭矿山场地内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各工程单位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避免因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减少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工程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20xx年需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联合村余家、联合村上下干、米溪村新房、王家村上寨湾里、柏果村老洞坡及椿树湾、渠沟村大院坝及插腊坪、青山村大元、沙坡村兴中、石塘村大田、石塘村枣园以上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降雨),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为地形坡度较陡(平均坡度为45度)及突发性暴雨所致。大多数隐患点滑坡发展趋势虽然目前稳定,但遇暴雨有突然滑坡的可能性。一旦滑动,将造成毁坏房屋致人伤亡的灾难性后果。
防治措施:建议滑体前缘住户尽快搬迁;在采取搬迁措施以前,应对滑坡体加强监测,平时应定期检查后缘有无产生拉张裂缝,有无地面下沉迹象,遇暴雨时应派专人全天候监测,一旦发现滑坡变形迹象,应尽快撤离受威胁户。划定危险区域,立警示牌,严禁人员在危险区域从事耕作,建房及其他人为活动。
以上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今年重点防治对象,各村组对已发现的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加强动态监测,落实专人值班,发现不良预兆立即撤离人员并将情况报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对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的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重点防范为上半年的梅汛季节和下半年的秋雨天气,时间为4月1日至9月30日。
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原因为降雨,梅汛期由于长时间降雨,土质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诱发山区风化残坡积土体、公路边坡、矿山岩面和废弃矿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秋雨季节降雨强度极大,易因暴雨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进入汛期后,由于暴雨天气比较多,降雨量较为集中,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因此,今年我镇地质灾害发生率将比上年有所上升,各有关村组和部门要切实加强梅汛季节、秋雨季节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四、明确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板溪镇人民政府为本镇地质灾害防灾的责任单位,各有关主要政府领导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板溪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土资源管理所应根据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核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为所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有专人观察、监测,要认真落实群测群防各项要求,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要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为相应工程建设管理单位。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村组及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克服侥幸麻痹思想,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自觉性。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职责。
(二)编制年度防治方案,落实各项防灾制度
板溪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会同同级水利站和民政办等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做好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本方案所列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应逐一编制预案,提高应急工作水平。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三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重点防范期,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速报制度的要求,在第一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板溪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作为主管部门要加强值班,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联络,一旦出现险(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指导抢险抗灾工作。
(三)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发生地质灾害险、灾情时,镇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既定预案要求组织抢险抗灾。同时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四)加强动态监测,开展险情巡查,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建设
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可以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遇到灾害性天气,可以通过群测群防网络迅速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及时组织危险地带的人员撤离避让,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在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的基础上,做好对群测群防网络的核实和补充工作,对责任人员已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落实群测群防责任。
要对辖区内所有的地质灾害防治点和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建筑物、交通线路、靠近山体边坡附近的学校等进行现场实地检查,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对稳定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防治点要及时组织检查治理,消除隐患;要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逐步建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群测群防体系;要加快废弃矿山的消灾复绿工作;要对废弃矿山内建造的厂房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受威胁严重的建筑物应予以拆除;要对农民切坡建房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威胁严重的建房者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
(五)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力度
凡重要、重点工程项目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编制村庄规划、集镇规划或申请建设用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培训工作,组织指导村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指导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前兆,学会预防、避让地质灾害,组织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抗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板溪镇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防灾应急工作的组织、抢险救助、避让搬迁、应急治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的经费补助。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5
为切实做好20xx年度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根据20xx年汛前调查结果,截至3月底,全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威胁6户24人、财产122.5万元。
(一)按照灾害类型分:崩塌4处。
(二)按照稳定程度分:不稳定4处。
二、地质灾害重点威胁对象、范围及防范重点
(一)威胁对象。主要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山区农民建房居民点、公共设施和建筑以及较大弃土场周边一定区域;小流域泥石流区域;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和新建乡村道路两侧一定区域;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弃土场、尾矿库、临时堆场、蓄水池等区域。
(二)威胁范围。全镇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三)防范重点。20xx年汛前调查确定的4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0xx年10月全镇调查纳入切坡建房隐患监管的5处切坡建房点,20xx年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第一次反馈的3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发现其它需要纳入的隐患点。
三、重点防范期
全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主要防范因降雨、台风等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其次是1月至2月,主要防范因融雪雨水下渗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xx年我省汛期(5-9月)降水量淮河以北、沿淮东部和沿江江南较常年偏多,其他地区偏少。暴雨日数偏多,有区域性洪涝或内涝。淮河以南入梅较常年偏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偏长。江淮之间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沿江江南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台风2~3个,较常年偏多,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9月。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合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排除地震及极端灾害天气等影响因素,预测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灾险情较往年偏多,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往年严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为主。
五、主要防治措施
(一)切实加强"三查"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隐患排查制度,全面开展汛前调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要地区,将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居民区、学校、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作为巡查排查的重点,全面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
(二)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对4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有坡体裂缝的宽度、长度变化以及裂缝相对位移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监测次数和时间要求为:旱季每月监测3次;重点防范期(5月一9月)每天进行监测;如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暴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水量达50mm以上时)2小时监测一次,昼夜安排专人监测。每次监测均应及时记录并保存。
(三)强化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要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健全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联合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最大程度减少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镇应急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麻埠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
(四)全面开展地灾应急演练。科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周密制定临灾避险方案,设立醒目警示标志。要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
(五)积极推进地灾综合治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明确的目标任务,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针对风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加大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争消除一批威胁重要地段、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于在册地质灾害点受威胁户实施避让搬迁的,经验收合格后将按"以奖代补"形式争取资金给予补助。
(六)落实切坡建房点管理。对20xx年排查的已纳入切坡建房隐患监管的5处切坡建房点再次排查梳理,以属地村为责任主体,落实村包组、组包户的.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按一户一档标准完善好档案资料,加强后期跟踪、监测、治理和管理。
(七)落实风险调查反馈疑似隐患点管理。对20xx年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排查第一次反馈的3处疑似地灾隐患点,以属地村为责任主体,积极开展治理和搬迁避让处置措施,对没有采取措施的疑似隐患点,落实辖区村包保责任,建立明细台账,参照在册灾害点管理标准,完善好疑似隐患点档案资料,加强汛期监测和管理。
六、保障措施
(一)注重宣传教育。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段,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抖音、互联网等媒体和张贴宣传画、公益广告、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镇、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一线人员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落实防治责任。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镇、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行政村的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行政首长负总责的管理机制。镇人民政府镇长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为地质灾害监测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工作。
(三)科学编制方案预案。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各重点隐患点应急预案,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明确各重点隐患点监测人员、预警方式、应急避险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和自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村组和具体责任人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科学、规范、到位。
(四)严格值班值守。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汛期和极端天气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网格信息员(监测员)坚持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坚持信息日报告、灾情速报和零报告制度,重要情况随时上报,及时上传下达灾情险情和防灾部署要求,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无误。加强对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情况的抽查检查,对虚报、瞒报、漏报、不报的单位和擅离职守的工作人员严肃查处,及时通报。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6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x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及市、县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去年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后各灾害点和危险(隐患)点的稳定状况及地质灾害成灾态势等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20xx年我乡地质灾害状况及防治概况
20xx年,我乡共排查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多个,其中在县地质灾害数据库有14个隐患点。为此,我乡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了巡查监测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每个隐患点都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建立完善的乡、村监测网络。去年我乡共发出避险工作明白卡14份,避险明白卡120多份。由于各项工作到位,去年我乡没有出现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
二、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的预测
我乡属xx县北部山区乡镇,年降雨量比平原地区多,特别是每年4-10月,因受台风影响,降雨量尤为集中,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由于降雨量是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预计20xx年我乡地质灾害种类主要仍然是以山体(危岩)崩塌、滑坡为主。
根据调查预测,目前我乡重要地质灾害处于临界状态或非稳定状态,在人为活动或强降雨、长时间降雨、洪水、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可能成灾,因此务必加强监测和治理,拟定防范措施,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三、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分布
根据去年汛期后及今年初乡、村两级工作人员深入易发地质灾害的村屯进行调查和在初汛期对辖区内开展的排查,积极对隐患点的稳定状态、年降雨趋势、人类工程等情况进行了预测和综合分析,确定20xx年度地质灾害可能容易诱发的主要区域、灾种以及重要灾害点。
(一)主要区域。xx乡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散分布在辖区内各村村庄以及通往各村的公路两侧边坡。
(二)灾害成因。地质灾害形成有多种原因:
一是长年被雨水冲刷、岩石风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滑坡、崩塌十分发育;
二是山体裸露区间,由于植被受破坏或退化,岩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易致岩石碎裂、山体(危岩)崩塌;
三是各类采矿区,采用不规范的开采方式,给崩塌、滑坡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有些群众在陡坡山体下切坡建房,形成人为破坏山体边坡,或在岩体断裂面上修建各类建筑物,加大岩体的重量,从而人为地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五是城镇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没有经过地质灾害评估,建筑物集中,一旦遇长时间降雨,致使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水分饱和,失去支撑力,容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及公路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灾种。20xx年我乡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仍以山体(危岩)崩塌、滑坡为主,其次是地面塌陷、泥石流以及地裂缝等。
(四)重要灾害危险(隐患)点。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有明显的间歇性、持续性和突发性的特点,目前我乡在县级数据库里共有2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详见我乡地质灾害点排查表。
这些灾害点大多数处于临界状态或非稳定状态,一旦受人为破坏或遇强降雨、长时间降雨、洪水、外力震动等因素影响,随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范围
根据20xx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主要区段分布情况,综合以往地质灾害发生规律,重点防范范围是:对居住在山脚陡坡村庄、塌陷区周边及列为地质灾害重要危险(隐患)点的居民为受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依照简易监测方法和“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平时和汛期,都要密切配合乡政府、村委会加强对危险(隐患)的监测,发现异常或出现险情、灾情,立即向村委及乡政府报告,采取紧急行动,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并在乡政府的组织下,迅速疏散避让,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
五、重点防范期
我乡地处xx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根据历年降雨资料分析,4—9月间因受台风影响频繁,为普降暴雨、大雨的高峰期,即主汛期。由于这段时间是强降雨期间,易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小型以下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区滑坡、崩塌与人为工程以及大量抽取地下水等密切相关,发生时间具有不定性。因此,在主汛期间是我乡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期,各村委、乡直有关单位要切实重视并且把防范工作抓到实处。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对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乡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全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前,组织乡建中心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并对潜在危险作出初步分析、判断,编制好本辖区年度应急预案。要将灾害的主要区段、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工作落实到单位、村委会和个人,要把“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村委会,明确村委职责;把“防灾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警示通知书”及时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各户群众手中,使他们知道隐患点的位置,知道灾害发生时撤离路线及防御方法。
(二)加强灾害主要区段重要灾害点巡查。乡村建中心和各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员要按照年度防治方案的.要求,做好汛期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对主要区段、重要危险(隐患)点加强动态巡查,要及时发出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拉好警戒线、设立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确定人员撤离、疏散方向和路线。有关部门在主汛期要配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用车,确保顺利开展工作。在主汛期期间,乡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个村落实和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三)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健全以乡、村为单元的群测群防信息网络,落实危险(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对辖区内发现的危险隐患点要逐点登记、建卡、建档,制定监测、应急机构、应急组织、报警、人员财产撤离和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内容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防灾方案、应急预案、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反应能力,落实防治措施,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防灾。
(四)加强防灾救灾单位及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涉及的站所、单位主要有乡村建中心、农业农村中心、社会事务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供电所、通信等,针对我乡地质灾害易诱发的特点和规律,各有关部门要在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联系、互通信息,共同落实好防灾救灾的年度方案与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把防灾救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乡政府、乡财政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同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
七、落实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为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责任人为乡长,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并负直接责任。各村委会和乡直有关单位等按照部门职责分工,配合乡政府,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的监测,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灾害危险(隐患)点所在地村委会为监测责任单位,村支书为责任人,包片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由监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实施监测。对上述灾害可能发生的主要区段、重要灾害(隐患)点防范范围,要建立起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村委会一级的监测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汛期要增加监测频率并加强对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地声、泉水变浑或干枯、裂缝扩大现象等现象)的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7
xx镇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地质灾害已成为我镇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一)20xx年我镇地质灾害概况
20xx年我镇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地灾调查,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进行防灾检查,散发宣传材料,编写标语,上街咨询等,同时投入资金开展地质防灾防治。目前,尚有1个主要地质灾害点和6个高陡边坡点(附件2)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各单位要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它类型地质灾害较少。
(二)20xx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1.20xx年我县降雨趋势分析
据县气象台预测,我县20xx年根据上杭县气象局分析预测:汛期(4月1日-11月15日)是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期。其中雨季5月、6月降水略多,7月-9月预计7月降水略少,8月和9月降水略多,10月-11月预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期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出现旱涝急转,汀江流域局部乡镇可以出现洪涝灾害,需重点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局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2.20xx年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我镇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时空分布及特点、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和环境地质条件,划出以下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
(1)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滑坡分布区)
滑坡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区,山坡自然坡度一般22。—43。,地貌呈上下陡、中间缓的山坡,空间上主要分布xx、陈坊、丘坊、杨梅坑、苏康、塘厦等村。
(2)地质灾害一般防护区
主要分布于各红层盆地,该区地形平坦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20xx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今年我镇境内可能造成且不稳定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有1处,高陡边坡点有6处(见附件2),对本镇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三、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灾害隐患的扩大多是强降雨诱发的,而且每年汛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全年的80%以上。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至11月份。各村委会、有关单位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各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要以人为本,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及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至防灾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威胁的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对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将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惩处。
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建立村、村民小组两级群测群防网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与水利工作站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自然所要严格要求山地建房的管理,指导住宅、校舍等关系到人民财产安全的建设,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水利工作站要及时向镇政府通报暴雨、洪水等有防汛信息,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治;交通管理站要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落实工作;广播电视站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时播报镇人民政府的防灾工作部署和灾害性气象消息及灾情等;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汛期为4月至11月,各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在汛前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点防灾方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防灾抢险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险情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及时书面报镇人民政府。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已作出中期预报的地质灾害点应进行监测,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应加强监测。各村委会及有关单位要统一组织、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及财产的转移工作。
2.已发生短期预报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应进行监测,当日降雨量超过50mm或连续降雨计降雨量在50—150mm时,除应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各村委会及有关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点受威胁人员、财产等的避险转移工作。
3.已发出临灾预报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应加强监测,当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降雨累计降雨量大于150mm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应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强行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4.各村成立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队伍,备足必要的防灾救灾物资,制定具体的防灾救灾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处置及时、转移有序。
(四)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委会应立即按既定预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并及时将灾情上报,请求上级援助。抢险救灾工作要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建立防治地质灾害情报报告制度
根据《上杭县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速报要求
要按情况准确、上报迅速,村为基础的原则,按《上杭县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进行上报。
2.地质灾害报告的内容要求
(1)速报报告:负责报告的村、部门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①抢险救灾工作;
②基本灾情;
③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④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⑤发展趋势;
⑥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⑦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六)《防治方案》的实施
1.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建立由镇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为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挂钩村的镇领导、武装部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灾害点预警信号、人员财产转移和现场监测工作。镇政府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确定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回监测检查人员名单及24小时联系电话,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上报县府办和县自然资源局备案。要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以镇为单位的镇、村、村民小组的群测群防网络,形成镇、村、村民小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网络。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1)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3)地质灾害监测制度
(4)地质灾害灾情预报制度
(5)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6)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环境和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因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追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害意识
各村委会和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五、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渐变或者突变的过程,在出现大规模变形破坏之前,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监测,及时捕捉这些征兆,作出预报,就可以避免或减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预防责任人,在主汛期要增加监测频率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报。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8
为切实做好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xx区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20xx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制定本方案。
一、20xx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20xx年全镇降雨趋势预测及近年来我镇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特点,极端的气候因素是诱发我镇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预测20xx年我镇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可能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
随着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加快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就加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及主要类型。
预测20xx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在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几次降雨集中期。我镇地质灾害主要的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类。
预计20xx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在4月中旬-10月中旬的几次降雨集中期,5-6月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强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7-9月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段。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及范围。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我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别为:
1、各类工程活动造成的陡坡地带;
2、风化岩、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等区域。
(三)学校、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在建重大项目工程地质灾害分析预测。
1、xx中心校应督促我镇小学(xxxx小学、xxxx小学、xxxx小学),在汛期期间加强监测,特别注意距离较近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高陡边坡及边坡出现裂缝的.发展趋势预测,划出危险区,树立警示牌,制定防灾预案,坚持24小时值班,如发生险情立即通知师生撤离,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2、旅游交通干线要加强边坡保护工作,要坚持“边建设,边治理”的原则,避免工程建设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3、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在进行重大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有地质灾害危险的地段,安排专人进行巡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有关主管部门。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
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共有26处(详见附件)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较差,潜在危险程度大,所在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要采取专门防治措施,每个隐患点应制定防治预案,要组织具备地质灾害防治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和治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实施完成之前,要加强监测,搞好群测群防工作,编制防灾预案,进行重点防范。
二、工作机构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镇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村支书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建中心,办公室主任由高同志兼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职责与分工
(一)职责
1、镇党政办:负责组织协调全镇抢险救灾全面工作。
2、镇武装部:根据险情及灾情的需要和地区地质灾害指挥部的安排,负责组织应急分队及民兵执行抢险救灾和营救灾区群众以及转移财物的急、难、险、重等任务。
3、镇乡建中心:一是主要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负责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工作;负责会同镇水利等相关单位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指导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白卡”发放和防治预案编制工作;协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现场监测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负责所管辖公路沿线、桥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协调组织运力,优先运送抢险救灾、防疫人员和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救灾和撤离人员及时组织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三是负责对全镇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工作。指导灾后民房的建设,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房屋和民用设施的安全工作。四是负责对全镇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汛期堆土场的安全检查,避免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监督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有关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全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工作;负责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期间的师生安全转移和校舍的安全工作。负责对全镇砖厂、企业、口岸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工作,组织协调抢险救灾所需紧急调用物资的调运。负责督促全镇旅游景区(点)地质灾害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工作;加强汛期旅游安全管理,严防游客进入洪涝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4、xx边境派出所:负责维护抢险救灾治安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破坏抢险救灾物资设施等犯罪活动;协助有关单位妥善处置因抢险救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撤离受灾围困的群众,必要时对抢险救灾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
5、xx交警中队:负责抢险救灾所需的车辆调动、交通安全指挥工作。必要时对已确定的抢险救灾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抢险救灾道路畅通。
6、镇水利站:负责对全镇河海堤防、水库、闸坝等各类防洪工程和运行河道的安全运行情况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巡查、排查、监督。担负防洪兴利调度和辖区江河洪水位、流量测报等工作,制定并监督实施防汛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应急处理和水毁修复计划。
7、镇财政所:负责筹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确保各项经费的落实,并做好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8、镇社保中心:负责向受灾群众发放临时帐篷,协调全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收集灾情及救灾信息,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和灾民生活救助,做好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和监督工作,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9、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收集、管理和报告因灾害造成农业受灾情况,指导农业救灾工作,负责灾后农业、林业生产恢复工作。
10、xx供电所:负责所辖供电区域受灾地质供电工作,全力抢修灾区受破坏的供电线路,优先安排抢险救灾紧急用电,做好本系统水电工程抢险用电安全调度工作。
11、镇卫生院: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灾害发生后,组织医疗卫生队伍和救护车辆立即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施救工作。及时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做好灾区消毒和防疫工作,加强灾区饮用水、医药用品和食品卫生监督,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12、xx电信所、xx移动营业厅:负责做好汛期通信保障工作。根据险情、灾情的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确保灾区通信畅通。
13、各村委: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各村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镇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加强汛期监测,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发现险情要及时组织转移受威胁村组的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物,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并及时上报险情、灾情,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引导群众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不要紧挨着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建房,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防止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减灾工作,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要认真组织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险情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将汛期排查、巡查情况于每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镇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各自的职能和分工,负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行政村要建立村级防灾组织机构和通讯网络,并报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站。
(二)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预防工作
各村要把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起镇—村(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同时,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和与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建立较完善的镇、村(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监测预报系统。逐步做到实时、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汛期期间,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建筑物、交通线路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避灾措施;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三)坚持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汛期期间,各村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控人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确保人身安全;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
根据灾情速报制度,发生一般地质灾害,应及时报镇人民政府,由镇上报区人民政府及区自然资源局;发生较大级地质灾害,应及时报市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局。
(四)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有专业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勘查和治理,及时消除隐患。对因自然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责成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单位勘查治理。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结和科普宣传工作
镇、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加强对防灾预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年终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贯彻实施情况作认真总结,书面报告镇人民政府和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站。各村要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动员和组织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灾监测预报,提高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防灾避灾能力。
(六)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落实
财政所要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地质灾害预报、监测和救灾经费的落实,同时建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专项基金,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9
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镇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是山体滑波、崩塌及矿山地质灾害等,一般集中在汛期发生。郎家溪村洪富组滑坡灾害隐患点、东山社区华龙公路X086线2.5公里处滑坡虽已治理,但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五龙社区乳坑组崩塌为20xx年新增地质灾害点,需加强防范。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镇降雨量一般集中在5-7月,其间极有可能遭遇强降雨、持续降雨和台风袭击,极易引发地质灾害,此外,冰雪极冻天气以及施工地的挖掘也易发生地质灾害。各社区(村)、企业单位必须密切关注今年的天气变化,及时及早进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以防不测。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汛期降雨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我镇20xx年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区域预测如下:
(一)、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继发性、危害性大等特点,因此,五龙社区乳坑将有崩塌的可能。
(二)、近几年内施工切坡严重的建筑工程(包括在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各施工现场)和悬崖峭壁地带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三)、各切坡建房点,由于边坡加固不力,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事关百姓安危。各社区(村)要全面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指挥、协调。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x),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地向领导组报告。各社区(村)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并按要求报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二)强化政治站位,夯实防治责任。进一步完善丁岭脚和乳坑地质灾害点防治责任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具体责任划分为: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汛前调查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应急调查、评估和报告;各社区(村)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农村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责任单位为所属的社区(村);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临灾群众的紧急避让、转移安置、救灾物资筹备和生活救助工作;镇水利站负责及时在主汛期间加密发布雨量、水位信息,并在镇短信平台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三)加强宣传,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工作。各社区(村)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前兆、预报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等科普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测、自报、自防、自救和互救等防御能力。及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明白卡”、“避险卡”发放到受威胁的村民手中,并发布险情通告。“明白卡”、“避险卡”于4月30日前报镇领导组办公室备案。要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制度。
1、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和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要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在现有监测预警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监测,确保安全。
2、五龙社区要加强对乳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检查,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期间和强降雨后要加密监测,做到领导干部带队24小时蹲点监测,通过鸣锣形式进行疏散群众预警。
3、主汛期前,各社区(村)及镇直有关单位、部门要加强对易发区域开展一次全面调查。要对隐患点危及区域的常驻人口、切坡建房户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备案;要明确各隐患点和切坡建房点的责任领导和监测人。各社区(村)要根据本辖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直接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要道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单列编制临灾应急预案。
4、各社区(村)要及时将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各隐患点监测员名单、抢险救灾应急分队人员名单(含联系方式)、防治方案、应急预案报送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5、主汛前,各社区(村)要及时制作、安装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警示牌”要重点明确临灾时的报警信号、组织指挥者、安全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
6、主汛期间,全镇所有在建工程建设项目、中小学校和旅游景区,如遇恶劣天气或必要时,要停产、停工、停课、停止营业,确保安全。
7、实行镇领导联系隐患点制度。党政领导对联系社区(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8、主汛期间,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将受威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迅速报告镇政府,同时对口速报上级主管部门。
9、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防汛防灾的有关规定,各社区(村)、镇直各单位、部门要倍加警惕,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绝不允许责任不清、职责不明、人员不落实、推诿扯皮等现象出现。发生地质灾害时,各社区(村)、镇直各单位、部门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调度,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四、临灾及应急措施
(一)灾前预报。镇政府根据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和监测点实际情况,提出预警预报和临灾预报,并及时通过固定电话和镇政府短信平台通知各社区(村),各社区(村)及时向本辖区内居(村)民传播信息,使群众快速了解本区域的灾情及危险等级,提前撤离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临灾应急。临灾预警发布后,各社区(村)、镇直各单位、部门必须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临灾应急响应状态;在临灾点范围布设醒目的预警标志,严防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有序组织临灾区内人员和财产安全转移。
(三)灾情处置。发生地质灾害时,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在第一时间迅速派员赴现场了解灾情,确定救灾应急工作措施。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要迅速进入灾区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救工作。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根据情况宣布灾区进入应急期,部署灾区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组织非灾区群众参与救援;及时将灾情报告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单位;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勘察,及时提出灾情趋势意见和防灾救灾建议,提出合理可行的灾区人员安置方案和紧急抢救方案;加强灾后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生产自救等善后工作。
五、责任与奖惩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应规定予以奖励;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我镇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各社区(村)、镇直各单位、部门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履责,按照本方案要求扎实做好各项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10
为了做好我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险情隐患、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特制定xx乡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地区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影响持久,有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为重点,全面部署预防工作。xx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乡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分行业负责,防灾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增强抗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灾害发生时就做到:抢险物质齐备,撤离路线明确,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全力合作,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三、自然地理位置
xx乡位于xx自治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在xx社区。全乡总面积为294平方公里,共12个社区12个村民委员会76个自然屯。交通情况,县道640线通过。
四、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的分布
xx乡地势较为陡峭,基本是山区,据区水文队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易发区13处。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1、隐患点:山体崩塌(xx处)、滑坡(xx处)、泥石流(xx处);
2、易发区:山体崩塌(xx处)、滑坡(xx处)、泥石流(xx处)。
(三)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
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小型(xx处)占xx%、中型(10处)占xx%、大型(xx处)占xx%。
五、地质灾害防治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隐患点:8村民委员会。
2、易发区:12村民委员会。
六、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
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的因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有着密切相关。日最大降雨星达到20—60mm时易诱发地质灾害;多日连续降雨的过程达到60—100mm时也易诱发地质灾害。
(一)预警状态
当日降雨量40—60mm或过程降雨达70—120mm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二)警报状态
当日降雨量40—60mm或连续降雨达50—120mm时,轻易发生地质灾害。
(三)临灾警报状态
当日降雨量大于80mm或过程降雨170mm时,易发生地质灾害。
七、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内容和防范期
(一)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类型
类型分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二)重要居民点
分别为: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自治县气象、水文、水利部门提供的`《xx区域主要降雨值表》,我乡平均每年有暴雨12次,大暴雨8次,暴雨多出现在4-8月,占全年降雨总数的60%,以6月最多,7-8月次之。因此,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8月。
八、地质灾害应急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要高度重视。各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二层机构、乡直属机构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乡人民政府与本辖区内所有村、矿山、企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各村民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乡二层机构、各直属机构等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把防治责任、防治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齐心协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因责任不落实、经费不到位、人员不到岗而引起严重后果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村民委员会,各行业部门负责人是本地区和系统管辖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为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各村民委员会应参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模式,把各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辖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体系,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乡人民政府各有关组成部门、各有关直属机构要对本部门系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全责,要建立健全监测、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2、准确定人。在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村民委员会、学校、水利、民政、林业、卫生等部门及各自然屯的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以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村(居)民、行政、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体,选择责任心强、有文化知识的村(居)民、单位员工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
3、明确责任。对选定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填写责任表并签名。明确各村民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包村干部、屯负责人、监测员对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做到层层明确责任,事事抓落实。
4、建立隐患责任问责制度。对可预见的地质灾害隐患,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重大经济损失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认真制定和落实辖区应急预案
各村民委员会及乡人民政府二层、各有关直属机构要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认真编制本辖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乡、村、部门应急队伍。各村民委员会、各部门、矿山、企业编制的易发区预案、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于20xx年4月15日前报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切实加强汛期“三查”制度(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民委员会及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学校、水利、林业、卫生、派出所、财政、民政、农业、通讯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的职责分工,做好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工作;各村民委员会、矿山、企业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的管理,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各村民委员会、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防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危改房新建等新农村建设选址和削坡建房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区域内和削坡坡度较大的监管力度;规划部门对未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及灾后重建项目,不得发放规划选址或施工许可,并负责对已建成或已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规划部门负责及时制止和严肃查处地质灾害受灾区和易发区各类违法违规建设;乡人民政府要加强交通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负责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中小河流的治理,负责水库、电站(坝、渠)等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旅游部门负责对旅游景观点可能危及游客安全的不稳定斜坡、危岩地质灾害进行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卫生、国资、园林、文物、军事部门分别负责做好医疗场所、国有企业、文物保护单位、军事设施周边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教育列入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教育内容;林业、环保部门要强化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负责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负责做好本部门及下属管辖单位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尾矿库(坝)废渣堆场及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的安全隐患排查防范工作;公安、财政、民政、经贸、农业等部门要做好各自部门及下属管辖单位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做好气象、水文预警信息的收集,会同国土资源管理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各部门对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定应急预案,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监测责任,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四)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
汛期期间,乡国土及相关部门、各村民委员会要坚持值班制度,主汛期实行日报制度,保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应急抢险工作,同时按地质灾害险情、灾情速报制度逐级报告。
(五)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派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应急调查并依照相关规定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配合做好相应的各项应急工作。
(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未经治理不得进行工程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报告。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学校、水利、旅游、林业、卫生、民政等有关行政部门应依照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要求,对本行政主管范围内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是否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进行认真排查,排查内容应包括:已建工程项目是否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已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但是否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是否依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采取了相应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在建工程项目是否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是否依照“三同时”制度进行工程建设。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编制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及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对本辖区未执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的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未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因工程建设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从快进行事故责任界定,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项目业主承担治理责任。
(七)树立新观念,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本级国土、教育、宣传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树立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要结合本乡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土地日”等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等载体加以宣传报道,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民族坡会群、庙会、社日及其他节庆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本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村(居)民和群众主动参与,各有关组成部门、有关直属机构要组织单位员工参与,使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村(居)民和群众、单位员工的自觉行为。适时组织进行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让村(居)民、单位员工、学生熟悉报警声音,一旦听到警报声,就会自觉、迅速地做出反应。指导社会公众认识地质灾害的一些前兆特征,掌握预防、避让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乡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五个到位”(简要概括为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管理等五个方面)等内容,从而提高防治工作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知识和监测责任人的监测业务知识。
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外举办的“队日”、“团日”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题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八)基本要求
1、村、屯、企事业单位做到“四应有”。
(1)应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
(2)应有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
(3)应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员;
(4)应有地质灾害防治简易监测工具、通讯工具。
2、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知”。
(1)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的个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
(2)灾害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3)汛期各阶段的监测时间与监测次数;
(4)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组织紧急避让与如何上报。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会”。
(1)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2)用三种简易监测方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3)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并做出初步判断;
(4)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妥善处置。
(九)本方案由发布之日起实施。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1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方针,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上级组织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紧急处理原则;分级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整体利益的原则。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培训,监测员巡查记录工作,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演练工作,提高地质灾害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防灾预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文件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现状分布与特征
(一)地质灾害特征,九甲镇地处澜沧江中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属滇西高山峡谷地貌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软弱岩体分布广泛,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强烈,辖区内地质陡峭,地表水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加之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活动强烈,雨季极易加剧已有地质灾害活动,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二)全镇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底,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8处,隐患点规模、险情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其中小型滑坡34处、中型滑坡3处;大型滑坡1处。隐患点在全镇8个村均有分布。
我镇属典型的暴雨型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以群发性、突发性的小型滑坡、崩塌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其次是建房、修路、采矿等工程活动开挖、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等人为因素。
二、20xx年降雨趋势分析
(一)年降水量正常至偏多,预计20xx年降水总量正常至偏多,1-4月降水量正常至偏少。
(二)5月降水正常至偏多,气温正常至偏低,20xx年雨季将于5月下旬开始,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
(三)主汛期(6~8月)降水偏多,预计20xx年主汛期(6~8月)镇沅县降水时空分布异常不均,降水时段相对集中的可能性大。
(四)秋季(9~11月)降水正常至偏少,气温略偏高,预计镇沅20xx年雨季将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
我镇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为主,综合全镇降雨、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因素,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每年5月1日-10月15日为主汛期,其中(6月—8月)为防范地质灾害重中之重,主汛期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灾害将显著增加。
非主汛期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及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二)工程建设重点防范区域
1、公路重点预防区,重要交通干线、山区新改建的乡村公路等工程建设区多数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深挖高填路段多,岩土拢动强度大,加之九甲镇各村组路段山高坡陡,新建建设路段(如高标准农田路段、勐真水库进场路等)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可能性大,属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2.矿山地质隐患重点预防区,九甲镇甸坑小街九源铅锌矿矿区。
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吉集中搬迁点、勐真村扎表安置点。因地势与人为开挖等因素,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
4.山区居民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山区居民点一般紧邻山坡建设,切坡建房、修路等工程活动形成的边坡易引发和遭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3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防范区域。
四、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
(一)防治目标
在20xx-20xx年完成普适型监测点和专业监测14个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20xx年监测设备的选址和安装。九甲镇预计于20xx年5月之前完成全镇8个村38个地质灾害点的“两卡”发放工作及51位地质灾害监测员的培训,对危险点的潜在危险性作出初步判断,提出防范建议,并将灾害监测任务层层落实到村、单位。确定相关监测人员、建立健全完善的群测、群防预报网络体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维护工作,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治原则
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做到依法行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有四个环节,即“预防、躲避、撤离、治理”,必须建立镇、村、组及监测人四级预报和监测网络。坚持监测不断,尤其是要加强重大危险隐患点和汛期的监测,并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做出动态评价,发现险情要立即上报。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2.落实责任。各村应根据20xx-20xx年度排查出的重点地质灾害点,认真组织实施,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监测人),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3.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镇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村密切配合,形成全镇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网络。
4.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重点监测时间在6—9月的汛期,建立健全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及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5.对各隐患点,各村及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实行监测责任制,各个点监测员每周1—2次进行实地查看、测量、详细记录登记。在汛期增加巡查检查次数,并形成应急报警措施和疏散方案。
6.对险情较重及无法治理地段,应结合当地情况进行疏散或搬迁,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7.九甲镇内的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在申请建设用地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报县自然资源部门认定,防止新的地质灾害产生。
8.制定村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并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9.搞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镇相关部门及村组在汛期来临之前,要严肃认真地开展应对各种灾害的演练,确保灾害真正到来时不慌不乱,从容应对,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一)组建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市文件精神要求,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九甲自然资源所,办公室主任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德东兼任,副主任由自然资源所所长李联国、农服中心副主任李敬斯兼任,办公室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成员若有变动,则由相应人员进行递补,不再另行发文。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督办,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成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办公室职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各村职责: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时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到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建立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和巡回检查制度,对主要危险点实行专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同时组织排险。
镇级有关部门的职责:
1.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贯彻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各项指令,批准发布九甲镇境内地质灾害临灾预报信息,宣布进入临灾应急状况,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当灾情发生后,及时派人了解灾情,根据受灾情况指挥抢险抗灾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资。
2.九甲自然资源所:做好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建立全镇危害性地质灾害点监测网络,督促各村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责任制,经常性地了解各村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情况。
3.镇财政所:统筹地质灾害救灾防治工作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及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
4.镇社会事务办: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助做好抢险、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
5.九甲派出所:负责灾区保卫、消防和交通管制等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监控山塘、河道、水渠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地质灾害情况,及时向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报告有关重大问题,并对诱发的灾害点组织力量抢修,确保安全。
7.镇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监测林区地质灾害情况,组织林区各单位参加救灾保障工作。
8.九甲卫生院:安排好医务人员并准备必要的卫生器械、药品,做好随时派遣医疗队伍深入灾区开展医疗救助的准备。
9.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根据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及时播放有关地质灾害信息。
10.供电所:保持电信线路畅通,确保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指令到位。
11.九甲镇中心小学、中学: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组织抓好防灾避灾演练。
(二)建立地质灾害责任制
1.地质灾害防治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地质灾害治理按“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
3.落实责任,确保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为确保人民群众不发生伤亡事故,确保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不遭受重大损失的防治目标,必须落实责任。党委书记、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和分管安全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自然资源管理所所长是具体负责人。村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是直接责任人,村民小组组长是具体责任人,同时村民小组组长也是灾害点的监测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各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狠抓落实,严防死守。
(三)认真抓好防灾工作
1.及时召开镇级会议,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培训,各村应及时召开村组干部、群众会议,组织学习相应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引导群众进一步明白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村级要严格落实“两卡”的填写及发放宣传,让群众人人明白,时时有防灾意识。
3.严格落实监测员加测责任,监测员必须尽职尽责做好监测,坚持每5天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天做到天天监测。
4.认真做好险情巡查。镇、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定期不定期地经常对险情进行排查、检查、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单位的责任。
5.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镇村两级,汛期期间要遵守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在岗在位、禁止饮酒、保持电话通畅,一旦遇到地质灾害险情发生,必须按照灾情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镇党政办公室,并作出应急抢险处理。
6.组织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镇相关部门及村组在汛期来临之前,要严肃认真地开展应对各种灾害的演练,确保灾害真正到来时不慌不乱,从容应对,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7.强化宣传教育。各村、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多种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辖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村要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同时完善镇、村2级监测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演习,增强群众识别、避让、应急处理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各村迅速行动起来,各尽其职认真做好防灾救灾的各项工作。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14篇)03-11
地质灾害防治浅谈04-26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09-27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12篇)04-29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方案(精选7篇)08-23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04-27
莱芜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初探04-26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通用10篇)04-29
东莞虎门某边坡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方案04-26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