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门宴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鸿门宴说课稿优秀[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鸿门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一篇精选课文,它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全文以刘邦赴鸿门宴请罪为核心,连同赴宴之前与赴宴之后共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开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结束,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将继续分析学情。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程面向的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文涉及的历史人物,比如项羽、刘邦、张良等,在历史上都十分著名,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可能还是会有些困难。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和情境教学法。
说完了以上内容,下面我将就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具体的介绍与分析,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导入环节中,我会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顺势导入新课《鸿门宴》。
(二)整体感知
导入结束之后我将进入整体感知环节。整体感知是对课文的大致感受,在此环节中我会带领学生们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们围绕着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阅读,为接下来的深入研读做准备。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让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项羽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思考时,我会给学生一定提示,即注意项羽的每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据此判断项羽的性格。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与完善,得出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不善用人这三点。然后,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理性地认识项羽。
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人手法。首先我会让学生自主思考作者在塑造项羽形象时,手法上有何高妙之处,之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老师点评、启发、完善并总结。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小说和电影,想一想矛盾冲突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好处,让学生明确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且能够自觉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四)巩固提高
在深入研读结束之后,我将进入拓展延伸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会安排学生们就“项羽最后为何会失败”进行一个辩论赛,借此加深学生对项羽性格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五)小结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会结合学生的感受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与启示,并布置课下作业:结合分析项羽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分析刘邦和樊哙的性格特征。
鸿门宴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楚汉相争初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一次宴会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双方政治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和人物的鲜明性格。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鸿门宴》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篇目。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人物智慧。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从刘邦赴宴前的紧张筹备,到宴会上的剑拔弩张,再到刘邦的巧妙脱身,整个故事扣人心弦。而文中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一大亮点,刘邦的圆滑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张良的足智多谋、范增的老谋深算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鸿门宴》所反映的楚汉相争这一历史背景,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政治 斗争的复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
综上所述,《鸿门宴》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篇值得深入学习和探讨的经典之作。
二、说学情
本次公开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理解作品内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从文中人物的成败得失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分析项羽、刘邦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
探讨“鸿门宴”中项羽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楚汉相争局势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评价文中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同时更好地理解文意。
2. 问题引导法
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鸿门宴”的紧张氛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 比较分析法
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人物形象的差异。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解决一些简单的文言字词问题。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归纳总结法
指导学生对文言知识、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七、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与楚汉相争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讲述一个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并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然后,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精读课文,分析文中的重要词句和文言现象,同时梳理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如“刘邦为什么要赴鸿门宴?”“项羽在宴会上的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4. 人物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人物形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并分析其性格特点。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项羽失败的原因。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
6.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文言知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7. 布置作业
布置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项羽”或“我眼中的刘邦”的短文。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也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鸿门宴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本文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叙述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练准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深入了解楚汉相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
二、说学情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鸿门宴》这样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文章,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从文中人物的成败得失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
探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良机的原因,以及对楚汉相争局势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
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鸿门宴”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4. 比较分析法
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人物形象。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3. 归纳总结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七、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与楚汉相争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讲述一个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和句式。
3. 精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精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如:“项羽为什么会邀请刘邦参加鸿门宴?”“刘邦在鸿门宴上是如何应对的?”“项羽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4. 探究拓展
组织学生探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良机的原因,以及对楚汉相争局势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字词、句式和人物形象,强调“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6. 布置作业
布置两道作业:一是让学生背诵文中的重点段落;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或刘邦的人物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鸿门宴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 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 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 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译理解全文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记传性文体的典范,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
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
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五)作业布置
a.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b.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
鸿门宴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鸿门宴》。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它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是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百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
2、说学生情况
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有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还不具备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或者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3、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 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
(能引起学生兴趣,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文言文的学习古文知识一直是重点,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及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必须加强积累和掌握文言词句)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就要培养学生客观的多元化的评价,人物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自由点评,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能自圆其说即可)
难点:
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鸿门宴如同一个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能体现其人物性格的优在其中的斗争,但学生并不掌握古时的礼仪,要教师简介才能使他们明白。这也是理解项羽这个人物的一个方面。)
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就体现在词语的区别上,所以能有效的区别词性和词义就尤为重要,而且其数量大,范围广,学生难以掌握。所以将其设为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本课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需要情节概述法。
除依据文本强化情节的感知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人物挂图、诗词卡片及书中插图,努力创设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氛围。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转变。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质疑,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这就是讨论质疑法。
2、说学法
(1)根据高一学生的古文素养情况,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2)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课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主人公给予政治、历史、文学及心理学等等多元的评价。
3、教具
收录机、朗读带、多媒体课件
说课时安排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泛读课文,要求读懂。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泛读课文,要求读熟。
第三课时的要点是:进一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
教学过程
一是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
(目的是: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是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在张挂陈涉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
目的:创设课文学生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是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检查学生对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实词的解释,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目的是:学生有兴趣自然就会找寻他还不懂的内容,来进一步丰富他心中的人物形象
四是发散思维,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时的内部层次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
目的: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既培养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能力,又适当地加强拉价值观的培养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目的: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为以后自己作文提供了借鉴
六是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这一环节的设置,即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又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是自主总结,强化古文知识。
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
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今人、细说等)
4、为的用法
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
6、一词多义(因、 如、举、意、谢等)
目的是:学习这篇既要把握文学性,又要强调知识性,为以后的古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是拓展练习,活学活用。出示20xx年北京高考试卷中《三国志》介绍邴原的古文
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也是教学思路的轨迹,是教学流程的凝固。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课板书设计原则是,主副结合,求实求精。本课的主板书为情节流程图,使学生对情节了然于心,并且用四字格短语概括情节,统一用主谓式,突出作品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副板书主要内容是对项羽的解说和古文知识举要,力求课文学习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
(也可再启发学生按出现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自己横向的设计一个板书)
无伤叛主告密
(鸿门宴的由来) 范增力主进攻
鸿 开端 项伯夜访张良
刘邦拉拢项伯
刘邦卑词“谢罪”
门 发展 范增蓄杀刘邦
(鸿门宴的斗争) 项庄奉命舞剑
高潮 项伯翼蔽沛公
樊哙闯帐护主
宴
(鸿门宴后余事) 刘邦逃席至军
结局 张良留谢项王
刘邦被诛无伤
布置作业:
项羽自刎乌江之前,曾仰天长啸:“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么你是否同意呢?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形成文字。
【鸿门宴说课稿】相关文章: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04-28
鸿门宴04-29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原创教案八)04-28
“鸿门宴”作文10-25
《鸿门宴》教案02-28
《鸿门宴》的教案02-27
教案:鸿门宴04-25
《鸿门宴》教学实录02-28
鸿门宴经典台词04-30
《鸿门宴》过关检测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