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育儿中的“过度教育”

时间:2023-05-02 12:45:29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谨防育儿中的“过度教育”

    有些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务,从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以至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而与之相反的是,还有一些家长时时刻刻都把孩子当作教育对象,不断地施以各种教育,搞得孩子和家长都疲惫不堪。对于此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过度教育”。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的家长,他们必定要比一般家长付出更多的汗水,然而,他们的努力果真会收获意想中的回报吗?让我们聚焦“过度教育”,与“过度教育”进行一次面全接触。

    “过度教育”面面观

谨防育儿中的“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的表现很多,综观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超前教育

    3岁的典典还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可他已经认识一百多个汉字,还会算算术题呢!无论走到哪里,典典的妈妈忍不住就让典典当着别人的面表演一番。那么,阿典真的是识字和做数学题的小天才吗?原来,早在典典还不到两周岁的时候,他妈妈就请了一个小学教师系统地对典典进行识字和算术训练。当别的孩子正在尽情玩耍时,阿典却在埋头苦学呢。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点,让孩子时时处于领先位置,部分家长在孩子尚未达到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的年龄时,就开始对孩子进行一些系统的或正规的教育,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开始教幼儿园里的课程、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开始教小学的课程等。他们在过于强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些知识或教育是否适应孩子当时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

    超量教育

    小米出生后,妈妈就辞职在家里一心一意照看小米,为了将小米粒培养成一个才女,她给小米制定了周详的培养计划。小米才4岁半,妈妈就已经给她报了绘画、钢琴、舞蹈、蒙学、礼仪、游泳等特长班。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小米的特长教育才刚刚开始。就算是星期天,妈妈也要带小米去体育馆,让小米感受运动员们的拼博精神。现在,小米整日就像一个蔫茄子一样,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或出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或出于自身生存的压力,一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又或者是出于攀比和虚荣的心理,他们总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平时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时间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于是,在这些家长的强迫之下,孩子们不得不卖力去学那些对他们而言或许什么作用也没有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也渐渐变成了一台被动学习的机器。

    重复教育

    5岁的小路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他们班里这学期开设了汉语拼音课。那些有趣的字母都有一个很奇怪的读音,小路学得开心极了。爸爸妈妈为了能让小路学得扎实一些,每天回到家里总是要不停地提一些字母让他认读,还让他一个字母写10遍,刚开始小路还很乐意地配合完成爸爸妈妈布置的任务。可是没过多大一会儿,爸爸妈妈又要他将刚才写过的字母再读一遍,以至小路回家后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这下他可不干了,渐渐的,他对学汉语拼音也丧失了兴趣。

    为了能让孩子将知识学得更扎实一些,或为了养成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许多家长采取“笨鸟先飞”的做法,不断就同一知识点或教育内容进行强化教育,希望通过反复刺激的方式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一天,家长却发现自己的话已经成了孩子的耳边风,而自己对孩子常用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知因何失去了作用。

    偏面教育

    作为罕罕的爸爸妈妈都是京剧迷,他们一心希望能将4岁半的罕罕培养成为一名京剧演员。所以,在没有征求罕罕同意的情况下,他们就将罕罕送到了一个京剧特长班学艺。从此,学戏便成了罕罕生活的全部,不但上公园、游乐场等与罕罕无缘了,就连和小朋友们做一次游戏对罕罕来讲都成了难得的美事。为了能够让罕罕学得好一些,爸爸妈妈有时甚至还占用罕罕上幼儿园的时间。终于,罕罕可以像模像样地唱一些京剧曲目了,但他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却明显要弱于同龄孩子。

    偏面教育作为“过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会因为对某些方面的过度教育而损害了全面教育的实施。家长是教育的主导,由于对教育的认识及侧重点不同,一些家长往往会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替代对孩子进行全面的培养,如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重智力、轻德育,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等,这些偏面教育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过度教育”的5宗罪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教育”和疏于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但却会造成同样一种后果,那就是违背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给孩子的成长过程设置不必要的障碍。综合来看,“过度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潜在的危险。

    损害孩子的兴趣

    “过度教育”的方式或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畴,而家长又多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久而久之,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

    伤害孩子的自信

    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长期下去极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并最终会影响良好性格与意志品质的形成。

    扼杀孩子的潜能

    在“过度教育”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于是潜能也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扼杀。

    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当一些家长在为自己“过度教育”成果感到欣喜和得意的时候,却不知孩子在智力方面取得的成绩可能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缺失为代价的,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一方面,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往往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家长便会迁怒于孩子。可以说,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对亲子关系带来巨大的伤害。

    给“过度教育”家长的3条忠告

    了解孩子

    首先应当掌握处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其此应当了解自己孩子的独特个性、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再次应当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明确目标

    早期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弄清自己的教育意图,并且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来确定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切忌盲目。

    解放孩子

    对于那些热衷”过度教育”的家长来说,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孩子从“过度教育”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将本来就属于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从而放开孩子的手脚和大脑,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的人、独立的人,成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会思考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延伸阅读:莫让早期教育“伤”孩子

    科学的早期教育能为孩子积极“助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0—3岁早期教育,可专家认为,如果教育不得法,反而会“伤”了孩子。昨天,上海教育学会等单位举行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研讨会。专家指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把宝宝看得太脆弱。许多家庭精心呵护,孩子流鼻涕,妈妈来擦;孩子吃饭,奶奶来哄,各种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在一些亲子活动中,有的孩子有四五位家长陪伴,奶瓶、饮料、点心、衣服等一大包。遇到稍有“冒险”的活动,家长们便挺身而出。

    事实上,宝宝并不脆弱。专家指出,孩子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一点冒险,以挖掘各种潜能。如果家长过于小心翼翼地照顾,会削弱孩子的一些潜能,且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模仿、学习、参与的机会。宋庆龄幼儿园园长封莉蓉举例,擦鼻涕之类的事,两三岁的幼儿经过家长指导完全可以自己做;吃饭时,让孩子和家长同桌,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会自觉学会吃饭。

    误区二:年轻父母与宝宝有“距离”。一些幼儿园调查显示,85%以上婴幼儿由老人、保姆带。这些孩子在生活能力和语言发展方面,通常不如那些由父母带的孩子。

    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傅坚敏认为,年轻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祖辈或保姆照看婴幼儿,往往偏重于满足其吃饱穿暖之类的生理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要”。父母与宝宝经常交流、一起游戏,可以让宝宝开心,开心方能“开口”,进而“开窍”。早期教育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专家认为,父亲参与早期教育,能使宝宝健康形成性别角色,在自我控制、自信心、言语等方面发展得更好。

    误区三:早学多学,拔苗助长。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学科教育。

    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认为,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岁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应是包括智力、健康、情绪、行为习惯、动手能力等全面开发。家长和老师不可一下子灌输大量的学科类知识,在孩子人生最初阶段拔苗助长,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为让每个家庭拥有一把开启孩子智能的“金钥匙”,本市近年对早期教育服务形式作了许多探索。如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让幼儿园教育向3岁以下孩子延伸;在社区设立父母学校、组织专家咨询、亲子活动、育儿沙龙、送教上门等。随着早期教育机构和形式的完善,到2007年,本市95%以上0—3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将接受4次以上科学育儿指导。

【谨防育儿中的“过度教育”】相关文章:

过度教育谁之过04-27

初春低温谨防中囊病04-27

安全教育教案:谨防误食04-25

亲子关系中过度亲职的危害与对策04-29

香港如何教育儿童04-27

家长育儿教育心得随笔11-12

谨防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04-17

谨防变坏04-27

关于2022关于教育育儿心得08-18

怎样教育儿童防走失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