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时间:2023-05-02 10:15:21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背景:

  因争抢玩具引发的“告状”行为,是我班某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交往技能缺乏,遇到矛盾不知如何解决;另一方面是幼儿道德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他们会拿自己与别人的言行做比较,觉得不相对称时就会向老师告状。

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案例描述:

 1、吴佳晔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许多的“恐龙”玩具。男孩子们个个都爱不释手;施烨金早上来园后玩个不停,蒋叶庆也想玩就在旁边看并不时的说上几句“让我玩玩吧”;可是,施烨金怎忍心罢手:“不行,我还没玩够呢!”蒋叶庆只能向老师报告。我也摸着他的头说:“你去玩玩别的吧,他们那边甩炮仗也很好玩。”

(教师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聪明屋里新添了两副飞行棋,区域活动时,黄成林和其他小朋友在玩;可是夏明康也想玩。于是,他们两个抱着棋子和棋盘各不相让,由于用力,过大一会儿就把棋盘被撕坏了;黄成林连忙走过来告诉我,我听完后没好气的说:“让你们抢的,现在谁都别想玩。”说完,就把飞行棋藏起来了。

 

 3、早上来园后,吴晓宣把自己喜欢的橡皮泥放在一起玩起了捏泥的游戏;不一会儿,江艺婷也来了想玩,可是吴晓宣搂着许多漂亮的颜色就是不给,江艺婷来告诉老师说:“张老师,她不给我” 。“你自己想想办法,怎样让她把橡皮泥给你一些”?江艺婷不解地看了我一眼,跑过去说了几句但还是不见效,只能又回来告诉老师。这回,我走到吴晓宣那里对她说:“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孩子,你应该给她一些……”,我说了可她还是那样,我一时生气了,不管愿不愿意就将橡皮泥分开,给了一些江艺婷。

 

案例分析:

  频繁的告状行为不仅会影响同伴之间的友好,而且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扰乱教师的正常教育行为。面对孩子的行为,作为自己更多的反应是“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怎样使孩子不再来告状”,其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而没有考虑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轮流、共享等技能。

 

案例反思:

 

  1、判断告状的情境潜在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教学是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的,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真正做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面对孩子的行为,教师应该想到可以利用这一情景和机会帮助幼儿学到什么?“用什么途径帮助他“,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理解方式,制定出安全合理的反应方案。

 

  2、联系实际,做出诊断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行动的方法,面对案例中行为,教师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联系实际做出诊断:孩子最近特别喜欢告状,可以前不是这样的,是不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只有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后,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3、反思自己的行为,根据需要生成新的课程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该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这类问题是不是常常出现?”“班中幼儿是否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是环境和材料引发的冲突还是人为引发的冲突?”,如果是材料,那么应该适当、随机性地加以调整,如果幼儿缺少交往技能,那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程,设计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相关文章:

控告状04-30

关于告状作文12-01

小河告状作文11-19

老鼠告状_600字11-06

告状作文600字12-09

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04-28

幼儿行为规范03-15

高中抒情作文:告状风波08-06

关注插座关注安全04-29

(必备)幼儿行为规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