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心理要不得
有一个让人心酸的电影《失去的梦》,说的是一个男孩被母亲打死的悲剧,原因是男孩的考试成绩与妈妈的要求仅差几分,妈妈盛怒之下,失手将男孩打死。请别以为这是虚构的,这的确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位妈妈是收入很低的工人,她含辛茹苦,拼命挣钱,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儿子上大学,出人头地。所以对儿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在意,当苛求不能如愿时,就气急败坏,甚至失去理智。儿子死了,母亲的梦想破灭了,在监狱里,这位只有悔恨没有希望的母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电影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千千万万家长陷入深思与反思,有一位家长在观后感中写到:“我也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在特殊年代里,我们失去了很多,女儿就是我未来的梦,因此对女儿要求特别严,对他的成绩看得很重,要求孩子事事都好,不许失误,我的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作为过来人,总不免会有种种遗憾,时光如逝水,千呼万唤不回头,于是就把弥补的重担压在了孩子身上,重重的担子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孩子怎么受得了,怎么能腾飞起来,所以,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伤害了孩子。
补偿心理会扭曲家长的心态,变得主观、偏执起来,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家长认为音乐好,就强令孩子学琴,家长爱好文学,就逼着孩子诵诗,而不符合家长意愿的,就顽固地阻止孩子,怎么会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呢?
补偿心理会模糊家长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把握孩子的特点与需要,把孩子视作一块橡皮泥,一相情愿地去塑造孩子,怎么会不碰壁呢?
补偿心理会扰乱家长的理智,难以接受育儿科学,一味地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不惜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怎么会不伤害孩子呢?
在此,提供治疗补偿心理的参考疗方:
不要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孩子不是为大人而活着,也不是只为将来而活着,儿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他们有权利为现在的需要活着。
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身心特点,有自己的个性、意志,应该像大人一样地受到尊重,顺其天性而导之则有利,逆其天性而阻之则有害。
不要把孩子看成弱小的、任人支配的小不点,孩需要自己成长,是任何大人也代替不了的。孩子不是一团泥,谁也无法主观地支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