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优秀是教出来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所盼望的,在家庭、学校、社会这漫长的人生旅途里,你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将来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将取决于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宝,但是孩子教育比生养还重要,如果没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只是社会的负担更是自己的负担,孩子优秀是教出来的,孩子的养成教育就是家庭。昨日,在“市民社会科学讲堂”上,赣州市教研所综合教育科科长谢泽源为广大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课。孩子的优秀是教出来的
在对待家中的孩子时,你是否遇到管不了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孩子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孩子没有约束力,我行我素,屡教不改,自觉性差等问题,如果是,那么你得转变你对待孩子的观念,调整你的教育方法。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猫追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迅速跑回洞里去,猫在外头气得“喵喵”直叫,叫了半个小时,猫不叫了,又等了半个小时 ,其他老鼠就跟这只老鼠讲,“猫已经走了,我们可以出去了。”这只老鼠说:“不能走,现在猫的技能也提高了,不能上它的当。”结果它们就没有出去,又等了一个小时,外边便传来了狗的叫声,这只老鼠说:“现在,我们可以出去了。”为什么说狗叫了就可以出去呢?因为通常狗与猫是不在一起玩的,狗在猫就不会在,而且俗话说,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于是这只老鼠带着其他老鼠就出洞了,可没想到,刚一出洞就被猫给抓住了。老鼠想,我死是死定了,不过我要问问 这只猫是用什么计谋抓到我的。你猜这只猫怎么说的:“都什么年代了,21世纪了,我不换两招我哪有饭吃?我无非就是多学了一门外语就成功了,那个狗叫是我学的。”
猫为了求生存都会转变观念,换计谋手法,我们人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赋予孩子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
因此,父母必须言传身教,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庭。
不以分数论好差
要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要知道“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孩子、好学生”。
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高度分化,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的研究认为,人的智能至少有8种:第一种:语言阅读智能;第二种:数理逻辑智能;第三种:音乐智能;第四种:空间智能;第五种:身体运动智能;第六种:人际交往智能;第七种:自我认识智能;第八种:自然观察智能。在现行的教育和评价中,我们往往只偏重前两种智能,其他的六种往往被忽视,这是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的。
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水平,事实上是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由于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十分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尽可能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应该多样化、个性化。
注重培养好习惯
“三岁看大,八岁看老”。习惯成自然,小学以前的教育说到底就是习惯养成教育。在幼儿园,三四岁的孩子差异就很大,不是智力差异,是习惯差异。原来,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霸主;有的是保姆带大的,什么事情都很自我;有的父母对孩子宝贝得很,娇生惯养;有的农民工孩子,父母无暇管教;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习惯就不一样。因此,为什么独生子女教育难,留守孩子教育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难?重要原因就在于难以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这样一则分苹果的故事:一位妈妈拿来3个苹果要分给孩子,这些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其中有一个又红又大的,大儿子心里想要这个大苹果,刚想说:“我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当弟弟的抢先说出了大儿子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大儿子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十分高兴,在大儿子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他。从此,大儿子学会了说谎的习惯,因为他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只要撒谎就能得到最好的东西,你看他说谎得到了他想要的苹果。以后他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不择手段,十几年后他被送进了监狱。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养成不良习惯等长大了再想改掉就难了。
多些赞赏与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有一所小学召开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老师批评某个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应该上医院,他在课堂上一分钟都坐不住,有好动症。”这个年轻的妈妈伤心地回到家,独生子看到妈妈眼睛红了,就问妈妈:“妈妈,是不是老师在会上说我什么不好啊?”她说:“没有啊,老师在会上表扬你了,说你原来一分钟也坐不住,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家长都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只有你进步了。”孩子一听,眼睛马上亮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中学三年级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问题。”可她回家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很聪明,只要能细心些,你会超过你的同座。”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给了我鼓励和信心。让我一直有动力,我不想让你失望。”
想像一下,如果当妈妈的把两次家长会老师的原话说给他听,他肯定不会再好好学习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应适当鼓励、引导孩子向着他能做到的方向和高度努力。绝不要对孩子说出“你真笨”、“你真不好”、“你很傻”等话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对孩子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批评;及时给孩子表扬,是对他做法的一种肯定,能给孩子信心,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孩子不是因为失败而努力去做,而是因为成功了才更加努力去做。作为家长应更好地去发掘孩子的优点,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