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过多干涉孩子争吵
宝贝刚上托儿所没几天,身上脸上就经常带了“彩”回来,起初我还不怎么在意,因为毕竟以往我也常常教导孩子要温和忍让、要和其他小朋友和平相处。不过一次两次可以接受,时间长了,除了心疼宝贝的伤,我都想去幼儿园找欺负他的小伙伴了,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早教专家分析:
这种经历相信是不少年轻妈妈也会遇到的事情。一般来说,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初期,在维护自我与接纳别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纠纷,甚至可能会有攻击性行为。不过因为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甚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要求孩子规规矩矩,做父母的乖乖仔、乖乖女。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在伙伴发生争执的时候就不行了,他们缺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本领,因此只能常受欺负。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出面替孩子解决矛盾,孩子只会越来越退缩、躲避,还有可能在别的小朋友那里造成了一种软弱无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击,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平日里培养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为孩子提供模仿的对象。如:讲故事、看电视时,可以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等等。注意扩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励他们和别的孩子交往。开始时不妨为孩子安排适当的玩伴,让他们在友善的游戏活动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克服畏惧陌生人或在集体里表现得内向、畏缩等等。
孩子吵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
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种情况:自己主动吵架;别人迫使自己吵架;报复性反驳。2岁时,多是别人迫使自己吵架;3岁左右,多是吵架和报复性反驳。这大概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缘故吧。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允许孩子吵架的话,则不会使孩子具有协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吵闹大加赞扬,也会使孩子丧失协作精神。有时孩子们吵架,双方父母伤了和气,甚至吵闹起来,而孩子们却早已高高兴兴地又在一起玩了。可以说,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使他们的社会要求可以得到满足,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善于自我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