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校三址的小学名校
今天,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北京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名校形成一校多址的发展格局。不过,平日里也经常遇到家长提问:一所学校多个校区,到底在哪个校区上最好?
家长们内心的纠结可以理解,不过,近年来,不少名校都在纷纷出招,努力实现各个校区水平的优质均衡。这里头,不能不提及海淀区中关村二小。这所建校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京城小学名校,在过去近20年间,共参与7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是海淀区承接新建校、合并校最多的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包括中关村、华清和百旺三个校区。
在这所一校多址的小学名校,学生家长却很少有人为选择校区而烦恼。背后到底有啥秘诀?今天(10月22日),在中关村二小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上,“年轻的老校长”杨刚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和治校之道。
70后校长杨刚是在中关村二小里成长起来的“少帅”,2003年,29岁的他开始执掌这所小学名校。在圈内专家眼中,为人儒雅、温和、谦逊而低调的杨刚校长多年来一直安安静静地做教育,思路清晰,稳健务实,刚柔并济。在这所主张并践行“家园文化”的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从容、阳光而自信,整个校园张扬着“纯真、善良和美好”的精神。“多年来,‘杨刚时代’的二小一直全面收获着海淀区、北京地区的正向评价——它纯正的校风学风、非大班教学、非功利的教育观、老师的整体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等都赢得了官方和大众的良好口碑。”今天,“让每朵花儿都绽放最美的自己”正成为这所学校的价值追求。
以下摘录杨刚校长在今天办学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既是对开头问题的回答,也是分享他对教育的感悟和思考。
家园文化是二小发展的灵魂,是二小长久以来稳定发展的根基。家园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多年的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渗透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小是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为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靠大家的”
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作为海淀区优质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始终承担着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社会责任。在过去17年中,二小共参与了7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成为海淀区小学中参与办学形式最多、承接新建校、合并校最多的学校。
随着二小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也在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如何让来自不同校区的师生与原二小的师生真正成为一家人,形成更大的合力?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提出:继续坚持用“家园文化”引领,在多校区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吸收来自不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缩小校区间的差异,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以家园文化的力量推动多校区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品牌共创及合作共赢。在实践中,二小的家园文化得以进一步确立,进而解读为这朴实的三句话:“二小是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为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靠大家的。”目前,这三句话已经成为每一个二小人所欣赏、推崇并以此作为行为原动力的一种共识。
二小是大家的。我们强调:校区之间只有地理位置不同,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也没有身份地位之别。有的是统一的管理、充分的接纳、平等的待遇,突出每一个人在中关村二小的主体地位。
二小的发展是为大家的。学校充分尊重老师们的合理意愿。如,选择校区的意愿、专业发展的意愿等。这种尊重与民主使老师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也使所有的教师对学校的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对学校有了归属感。
二小的发展是靠大家的。在浓浓的家园文化的浸润下,老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倾情奉献,真正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人。
家园文化的确立,帮助三校区师生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认知、愿景认同和观念整合,把三个校区所有的师生凝聚在一起,成为“大二小”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校多址,如何让二小的优质教育不缩水?
面对各个校区的发展建设,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合并校还是新建校,都是二小。每个校区的家长和学生都希望享受到二小优质的教育。所以,在我的心里,每一个校区都是同等重要的。肩负这份责任与使命,我不断在思考:如何让二小的优质教育不缩水,实现校区间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构建立体管理网
首先,构建立体管理网。相对于单一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的管理难度更大了,问题更加复杂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校区间学校工作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规划同步实施、教师发展研修制度一视同仁、学生培养目标同步落实,这是实现多校区同步、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为此,我们探索实施了家园文化下的网状管理结构,即:以横为主、以纵为辅,横纵结合,构成立体管理网。
“横”体现学校在教育、教学、后勤等方面对各个校区统一的扁平式管理,它保证了校区间的同步优质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我的工作重心是抓全校业务、而不是抓校区,弱化校区行政功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人事分别安排一位副校级领导干部负责,统筹管理相应工作,确保三校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纵”是指行政纵向管理。体现学校对各个校区发展的科学放权,允许校区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实现校区的特色发展。校区设一名行政牵头副校长,三个校区分别设立教育、教学和后勤办公室。行政副校长主要职能是结合校区实际情况统筹、协调、落实本校区日常工作。
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交织
为了让管理人员既能从微观层面管理好校区内工作,又能从宏观层面加强校区间联系与促进校区间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在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上充分发挥了职能交织的作用,如:德育副校长鲍海楠兼任百旺校区行政副校长;华清校区行政副校长王迎新主抓全校的语文教学,同时负责华清校区的语文教学;百旺校区德育副主任丁伟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等。
这种网状的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职能交织的分工方式,确保多校区是一个整体、一套班子,同样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同样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机制,保证校内管理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在这个网状管理结构中,每个人的工作上、下、左、右都有与他人相连的交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既体现了管理上的无缝对接,又优化了管理人员,实现了管理中的实效与高效。
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大了、担当更大了。为了校区间同步、优质、均衡发展,干部和教师团队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努力。
搭建多维数字平台
多校区办学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克服空间上的距离,实现校区间的统筹管理与同步发展?中关村二小利用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为三校区统一搭建了多维的数字平台,打破了三校区的空间限制,实现了三校区教育教学和行政等工作的全面、实时、零距离沟通。
2006年2月,为了满足校区间统筹管理和同步发展需求,学校开通了中关村和华清两校区的视频会议系统。随着校区的不断变化,2009年,又开通了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的视频会议系统。现在无论干部、教师在哪一个校区,都可以实现同步教研、同步听评课、同步会议等工作需求。与此同时,协同办公系统、智能排课选课系统、学生课堂评价系统、教师网上测评系统等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在二小早已形成常态。
二小人在多校区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一个二小、一个标准、一个质量”,努力实现多校区同步、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今天,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在二小,没有本校与分校的概念;在二小,没有选择校区的烦恼。只要你走进二小,任何一个校区都可以享受到二小优质的教育。
“桃红李白、心暖花开”,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随着多校区的稳步推进,我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我们希望家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二小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都能够在二小绽放最美的自己。我们把这样一种美好的教育愿景,凝练成“桃红李白心暖花开”,这既是我们的家园梦想,更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桃红李白”:表达了桃李之间和而不同的自然属性,寓意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结果;既包含教育的方法,更蕴含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智慧,体现了二小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主张。
“心暖花开”:预示着每一个孩子都是花蕾,含苞待放;每一朵花蕾的盛开都需要悉心呵护、用爱守候。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其情感、心灵和个性都应得到尊重和理解,让每一颗心灵都享受到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进而聚力为开,绽放最美的自己。
“桃红李白心暖花开”:彰显了一种典雅端庄、充盈灵动的教育之美,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教育愿景。
【一校三址的小学名校】相关文章:
余址(餘址)04-29
2015考研择校 名校并不意味着一切04-28
美国TOP100名校转学要求04-25
报考指南:考研择校 名校并不意味着一切04-28
2015年考研择校:名校并不意味着一切04-27
英国G5名校留学申请条件05-02
考研择校视角:名校缘何偏爱推免生?05-06
留学美国新闻学专业的名校择校指南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