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育示例
对2~3岁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用语的培养与启蒙教育,让孩子不断地接触、感知日常用语,学习与使用日常用语,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为日后更好地与人交谈、交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促进作用。
园本教育示例
1.学说“再见”“你好”(托班)
幼儿来到托儿所已有一个多月了,情绪已经基本稳定。教师就试着让幼儿不断地感受一些最简单的礼貌用语。
早晨,当幼儿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师就微笑着走到幼儿身边,主动向他们问早;户外活动时,教师主动地向其他班级的教师问好;经过食堂门口时,教师主动地向阿姨打招呼;幼儿离开托儿所时,教师就主动地和幼儿告别……只要一有空,教师还会带着幼儿到其他班里去玩。“老师好!”“小朋友再见!”……
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老师早!”“阿姨好!”“小朋友再见!”等最简单的礼仪用语已经十分熟悉了,也能开始跟着教师一起说了。
评析:《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对2~3岁的儿童应让他们“乐意招呼熟识的人,会说早、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也是培养孩子使用日常用语的内容之一。
根据这一要求,该教师经常给孩子们一些示范,从而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去模仿,在自然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解一些简单的礼仪用语,为孩子们学说礼仪用语和日常用语打下了一个基础。
“幼儿园同伴群体与其他成人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该教师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重视同伴间的影响作用,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与托儿所中的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等充分地接触、交往,从而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作用。
2.听听说说学会了(托班)
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利用布偶小兔给幼儿讲了一个自编故事:小兔上托儿所。
教师先出示了“小兔”,引导幼儿向它问好,愿意向“小兔”问好的幼儿,教师就让“小兔”在他(她)脸上亲一下。每一个幼儿都很愿意向“小兔”问好。
教师边演示小兔边讲故事:走在托儿所的路上,“小兔”碰到了一些困难,小动物们帮助了小兔。教师就启发幼儿说“谢谢你”、“不用谢”等简单的礼貌用语。
来到托儿所,“小兔”要小便了,它主动对教师说:“老师,我要小便了”;“小兔”要喝水了,它主动对教师说:“老师,我要喝水”……教师又让幼儿学说这些表达需求的语言。幼儿都能积极地学说这些日常用语。
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个故事十分感兴趣,于是,利用午餐后、自由活动等时间继续给幼儿讲这个故事,让幼儿逐渐熟悉故事里的这些日常用语。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说这些日常用语。在听听故事,说说日常用语活动中,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也更多了。
评析:故事是2~3岁的孩子最喜欢也是最乐意接受的活动形式。教师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将日常用语蕴涵在故事之中,并运用了布偶小兔这一孩子们熟悉的生动形象,让孩子来感知、理解和学习日常用语,使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展开活动,并且指出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该活动内容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且教师能抓住该年龄段幼儿喜欢重复的特点,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学习日常用语,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做个“甜嘴”乖宝宝(托班)
成成是一个十分胆小、内向的孩子,上了一年托中班,可是他从来没有同托儿所里的教师及周围的人打过招呼。
升入托大班后的一天,教师把成成叫到身边,要求他叫一声“老师”,但他始终没有开口。教师就对他说:“你不叫的话,老师不要你了。”成成一听,马上“哇”地一声哭了。教师马上把成成抱在怀里,直到他停止了哭声。
以后,教师就经常同成成一起玩,把更多的抚摸、拥抱与鼓励送给他,使成成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逐渐较大胆、主动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当成成能主动向教师打招呼了,教师就及时地送给他一颗糖果;当成成能主动向同伴打招呼了,教师就抱起他亲亲他;当成成能用短句表达他的需求了,教师就及时地在全班宝宝面前表扬他。
一学期后,成成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交流了。看到托儿所里的教师和阿姨也愿意主动打招呼了。成成自信了,他还能声音响亮地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节目呢!
评析:对于不愿意开口说话的成成,刚开始,教师采取了“吓唬”这一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想让成成开口,但事与愿违。
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直接的、直观性的情感体验。教师能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并依据2~3岁宝宝这一特点,采取拥抱、抚摸肌肤、热情应答等,给儿童母亲般的关爱,满足其身心需求。从而使宝宝变得爱说了,爱交往了,也自信了。作者:张春华
【幼儿园教育示例】相关文章:
示例04-29
教育学典型工作活动类型示例04-26
教案示例04-25
参观幼儿园心得体会示例04-29
教案示例 山村04-25
聚落教案示例04-28
教案示例一04-25
新郎致词示例04-29
教案示例二04-25
幼儿园国庆节活动策划方案示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