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的关注与把握-“照顾蛋宝宝”活动引发的思考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黎敏)
笔者在一次园本教研现场展示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是一次关于“照顾蛋宝宝”的主题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亲自照顾蛋宝宝的实践中体会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教师是这样展开活动的:
教师问:“今天你是怎么照顾蛋宝宝的?”幼儿:“洗手时,我让××帮助拿着。”“我拿在手上。”“玩玩具时,我把它放在桌旁。”“吃饭(早餐)时,我把它放在餐巾上,怕掉下来。”教师:“哦,原来你们是这样照顾蛋宝宝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照顾蛋宝宝的。”
随即,教师播放了用DV拍摄的幼儿照顾蛋宝宝的场景。A幼儿搬椅子时左手托着椅背,右手因为要握着蛋,只能伸出食指勾住椅面;B幼儿吃早餐时把蛋放在餐巾上:C幼儿存放书包时把蛋放在床上:D幼儿爬平衡木时把蛋放在裤袋里;E幼儿一手搭积木一手握着蛋;F幼儿做手工时把蛋放在小盆里;G幼儿握着蛋看书……
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注视着屏幕,看到自己出现时兴奋得笑出声来。每出现一个小朋友,教师就引导幼儿围绕“这是谁”“他在干什么”“是怎么照顾蛋宝宝的”等问题响亮地作出回答。
教师通过录像再现幼儿当时的行为表现,还请镜头里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学得积极、投入。
忽然,屏幕上出现了一组蛋宝宝受伤的场景。教师立即问道:“看,发生了什么事?户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怎么照顾蛋宝宝呢?”孩子们就此交流了经验。
屏幕上出现的最后一组镜头是某幼儿的蛋宝宝不见了。教师捕捉到这个契机,问幼儿:“蛋宝宝不见了,你为什么着急?”“蛋宝宝不在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与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问全体幼儿:“你们的爸爸妈妈照顾你们辛苦吗?”孩子们齐声答道:“辛苦。”
最后,教师以播放录音的方式请幼儿倾听班上两位孩子的妈妈讲述孩子小时候的故事及养育孩子的辛劳。
活动后,我一直为该教师偏离活动重点而惋惜。幼儿两个小时悉心照顾蛋宝宝的实践,其核心价值难道是同伴间学习、交流照顾蛋宝宝的方法?显然不是!这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照顾蛋宝宝的辛苦,从而初步体会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在录像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本来有许多次机会可以抛出这个主题,及时地把幼儿的实践经验与情绪体验联结在一起,然而她始终没有很好地体现与把握这个中心,没有把活动的核心价值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直到最后才草草抛出主题。而此时已错过了幼儿体验的最佳时机。这的确是个遗憾。
在教研组研讨的过程中,没有一位教师对本活动核心价值的判断与把握提出异议。是教师们不善于关注与把握活动的核心价值,还是看到了问题不敢说或不想说?
假如是前者,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提高自己。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教学观、教师观、儿童观)。因为不同的教育观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抽取有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材料,并对其蕴含的教育核心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提高把握核心价值的能力。如在理论学习时,学习如何搜集关键信息,如何概括文本的中心内容;在研究“活动设计”时,学习如何确定活动的首要目标(为什么这个是首要目标?其依据是什么),如何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判断、抽取),如何发挥材料特有的价值(为什么选择该材料?有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材料),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哪种方式、哪种途径最合适、最有效,为什么),等等。
假如是后者,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不敢说?是他人的权威性“剥夺”了教师的话语权,还是教师的不自信“吞没”了自己的话语权?要想在园本教研中获得专业成长,每位教师不仅要拥有话语权,还要用好话语权。首先要善于提问,其次要勇于交流,最后要敢于质疑。大家对不同观点、做法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通过言语的交流、思维的交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来源:《幼儿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