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案例分析:同音字的迷惑
近阶段,我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我是中国人》,其中讲到了中国的汉字。中国汉语文字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文字,它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我们虽然身为中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认读许多的汉语文字,能写出长篇大论的文章,却并不一定深知汉字的奥秘。因此,对于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更是知之甚少,对中国的汉语文字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迷惑。在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是声音相同的,这些字我们称之为同音字——就是发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这就让不识字的幼儿听起来,往往容易产生误会,对此而感到迷惑不解。
这天,其其中午没有在幼儿园睡觉,跟妈妈吃喜酒去了。下午,孩子们起床时,她来了,和其他孩子们自由地、愉快地交谈起来。
天天:“其其,你去哪了?中午怎么没在幼儿园睡觉?”
其其:“我妈妈中午带我吃喜酒了,她不让我来幼儿园,是我要‘非’来的。”
天天:“什么?你是‘飞’来的?”(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敏华 :“你还长翅膀了,会飞呀!”(他的话语又引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我一边给女孩梳头,一边默默地倾听着孩子们的争论。此时,其其已发觉自己说错了话,本来应该说:“是我非要来的。”结果说颠倒了。
其其向大家辩解道:“我是说非常想来的‘非’,不是说翅膀飞的‘飞’。”
张天:“你说的就是‘飞’呀?”(一场辩论大赛开始了)
在大家激烈地争辩后,孩子们理其其要表达的意思,也知道了她说的是“非常”的“非”,而不是“飞来飞去”的“飞”。
这时,我从桌子上拿了支水彩笔,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大红字“非”和“飞”,并告诉孩子们,这两个字是同音字,读出来的声音相同,而字的形状和意思不相同。我看全班孩子们一下子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着中国汉字的奥秘,对此充满着兴趣,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找出其它音同、字不同的汉字来。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出很多同音字或词来,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洋洋也被这快乐的气氛而感染,主动和大家一起攀谈起来。
分析:
教师是支持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日常生活幼儿自主活动中,在每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里,幼儿会不断畅所欲言和有无限的遐想。此时,教师只要认真聆听一下,并支持、鼓励他们互相交谈,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宽松环境,就会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们在一场辩论大赛中,初步认识到中国汉字中同音字的神奇,教师对幼儿自由交流的支持,增强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幼儿语言的主动发展。
教师是合作者
在一次午休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的闲聊,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其其说错话的偶然,却成了激发中国汉字中同音字的兴趣燃点,紧扣玄机,在幼儿激烈地争论后,教师讲解了“非”和“飞”是同音字时,使幼儿恍然大悟,初步了解了汉字的奥秘,从而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对知识强烈地求知欲。这正符合了《纲要》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在幼儿探索知识的迷途中,成为他们深入学习的合作伙伴,使学习活动上升到更高层次,不会让幼儿因对同音字的迷惑不解而中断谈话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发展。
教师是引导者
案例中,同音字的揭密后,教师立刻观察到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抓住幼儿对汉字神奇的兴趣点,进一步引发他们探索同音字的高潮,使谈话活动得到延伸。有利地结合了《纲要》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地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活动,也使内向的幼儿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幼儿主动性,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偶发事件,值得我们抓住契机,支持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给予适时适当地引导。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深化提高幼儿主动性的发展。
【案例分析:同音字的迷惑】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04-28
实习案例分析05-01
心理案例分析05-01
宝洁案例分析05-01
案例分析的方法05-01
案例分析步骤:05-01
迷惑04-28
迷惑04-29
个案案例分析报告08-02
市政案例分析技巧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