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活动的内涵

时间:2023-04-28 23:48:09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丰富活动的内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余香)   

  从原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部分逐层推进,可谓环节齐全,结构完整。但活动过程似乎还不是很完满,给人一种“点到为止”“不畅快”的感觉。

  1.限于与“知识”的对话,缺少与“美”的对话

  从《赶花会》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教师似乎更多地在考察幼儿对各种菊花的颜色、形状的了解。教师由开始问“什么地方很漂亮”转为问“除了花瓣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幼儿“审视”菊花比欣赏菊花的成分要多(当然后者难免或多或少地包括前者),这其实表明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幼儿认知菊花,而非感受、欣赏菊花的美。同时,教师仅仅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颜色与形状,忽视引导幼儿去闻闻花的清香,摸摸花瓣的柔软,以及发现菊花在大自然中展现的不同姿态,而这些恰恰能激起幼儿对于菊花的更多经验、更多感受、更多想象。

  2.限于对话的形式,缺少对话的内涵和精神

  原活动在师幼一问一答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幼儿看似在自由地表达观点,其实每一步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提问者,而幼儿永远只有回答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对话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教师可以与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感受去激发幼儿获得更多的感受。比如在幼儿讲到“有的还是花苞”时,教师如果发表一句“我想它有点害羞”,说不定就会引发幼儿更多的奇思妙想,如“我觉得它怕冷”“说不定有谁欺负它了,它正伤心呢”,等等。

  3.限于艺术形式的组合,缺少艺术表现的空间

  教师在最后再次播放音乐《赶花会》,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有的朝上,有的朝下……”)表现菊花的姿态,然后教师让幼儿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菊花。教师将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现、绘画等集于一个活动,虽然表达了“可以用多种手段表现美”的观念,但同时也使活动显现出“为表现而表现”的痕迹。教师的提示让人觉得幼儿的表现并非是在真正感受菊花的美之后发自内心的表现,而是教师计划与控制的结果。

相关案例: 《美丽的菊花》(大班)

方案相关讨论:

  内容要少而精 幼儿要主动参与

  丰富活动的内涵

  只见计划不见幼儿

  放开牵着幼儿的手

  巧妙引导幼儿的兴趣

  突出兴趣点

  支持幼儿深入表现

  关于《美丽的菊花》的两点不足

  整合≠拼盘

  关于《美丽的菊花》我的改良设计(一)

  关于《美丽的菊花》我的改良设计(二)

【丰富活动的内涵】相关文章:

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04-30

丰富都江堰市旅游文化内涵的思考04-28

丰富的课外活动03-14

精选丰富的活动作文四篇05-08

丰富的活动作文五篇05-12

曲靖市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内涵更加丰富04-29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作文07-17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作文04-28

丰富的句子10-22

丰富的日记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