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几点疑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秀敏)
这个活动包含了欣赏、理解、朗诵和创编诗歌几个环节,糅合了音乐、美术以及游戏等多种元素,初看似乎结构合理,幼儿也可能会“念”这首诗歌,但仔细读了几遍之后,我产生了几点疑惑,感受到设计者在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经验、感受、体验)和传统的教育惯性(重视记忆)之间挣扎。
疑惑一:以“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活动引导是否需要。是否适宜?
关于“找朋友”部分,教师的意图是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可是这个环节是否需要?目标是否达到?达到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我们首先要注意设计者的预期与幼儿的经验是否相符,即幼儿眼中的白天是否就是那么热闹,夜晚就是那么安静?教师不断地“引导”。从喜欢“热闹”“安静”的角度提问太阳公公与月亮阿姨的朋友是谁,尝试引出诗歌。但显然幼儿只有说出诗歌里所说的事物才是正确的,因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是教师准备好的。这样的一个导入过程与直接呈现诗歌相比,既费时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并不合适。
疑惑二:是感受体验还是记忆?
活动目标中清楚地写着“感受”“体验”,而非“记忆”“背诵”,但事实上,原方案大多数环节都是为了让幼儿记忆、背诵这首诗歌,而“感受”“体验”这两个目标已被削弱、掩盖,进而流失。这是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的通病。
疑惑三:有表情地朗诵是否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目标?
原方案在目标中提到“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在过程中也有教师示范朗诵的环节。“示范”显示出教师强烈的“教”的意识,甚至连幼儿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教”。孩子如果真正能够“有表情”地朗读诗歌,那是因为孩子通过欣赏真切地体验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时孩子的表情是真实自然、发之内心的,完全不需要教师“教”。
小班语言:《太阳和月亮》
改进《太阳和月亮(小班)》的方案研析:
对小班语言课《太阳和月亮》的几点疑惑>>
要求更合理 过程更自主>>
突出重点 细化过程>>
对小班语言课程《太阳和月亮》的更多建议>>
对小班语言课程《太阳和月亮》的改良>>
【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几点疑惑】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太阳和月亮》教案01-09
小班语言设计太阳和月亮教案02-21
小班语言教案:太阳和月亮02-05
小班语言教案《太阳和月亮》01-29
太阳和月亮教案05-29
小班语言教案:太阳和月亮15篇03-16
小班语言设计太阳和月亮教案5篇02-22
小班语言设计太阳和月亮教案(5篇)02-22
《太阳和月亮》小班语言教案设计08-29
太阳和月亮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