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随笔:让我们一起“站着读”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的,所有教师为着这个目标而走进我们的书屋,走进书的海洋。就用我们一位老师的话来说:现在,我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看书了吗?在看什么书?”看到这个现象,最欣慰的就是我,最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我深深知道,就凭我自己的文化底蕴,就凭我读的书,是谈不上能做“劝读书”之人,我只能凭借我们现有的财力去提供一间读书屋,提供读书的愿望平台而已。没想到,我们的教师渐渐接受了这样一样的愿望,而且是教师们自己将这个愿望提炼成“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业务园长季老师对大家的提议更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群体的亮点“多读点书吧,否则我们还能做什么!”
老师们开始读书了,我们又一起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我,还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季老师说:我们都在写读书心得,你也写吧。对,一起读,一起写。作为园长,我该读什么?我又该写什么?尽管,一个暑假我都在写,都在读,可对教师直接有密切联系的东西还真不多。写什么,一直困扰着我。当我因为修改三年规划需要再读“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一书时,我越读越觉得精彩,越读越觉得原本让我困惑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知道,这本书,我们老师人手一本,都翻过了。于是,一系列的问题跳入我脑海:她们真的读了吗?又是怎么读的呢?读的时候思考了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她们的收获又是什么?于是,我要写的心得跃然纸上,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写心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读书的状态有哪几种?一是“躺着读”,很明显,不动脑筋的“逛”书,曾有人比喻这样的读书就好像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在一大片碧绿的草原上驰骋,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二是“跪着读”,读书之人对书本中的任何理论或观点都认同,而且盲目的崇拜,缺乏有个性的读。三是“站着读”,当然这是最理想的一种读法,所以,没有底,所谓“站着读”,就是有思想地读,有个性地读,那么,每个人对“站着读”的理解都不一样。下面,我来谈谈我是怎么“站着读”的。
一、怀着恭敬的心情,静心地读
读书,最要不得就是读读断断,尤其是专业书,怕断,更怕浮躁。所以,读书时,我会告诉自己,要集中所有的心思要与之对话了。因此,我读此书时,为了怕打扰,我就切断一切与外界的干扰,关掉手机,拔掉电话,也不许嫁人的打扰。享受着自己与书对话的那种广阔的内心世界,很宁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也会很焦虑,特别是理解不了其中所真正的内涵时的痛苦。真正体会着“痛并幸福着”。
二、解读关键词,细细地读
以前读书,我从来不借助词典。读不懂的,认不了的字我模糊过关。然而,往往这些读不懂,认不了的字或词恰恰是关键,恰恰不能让自己有所长进。而今看书,字典、词典是必备之物。就拿“解读”这本书来说,他为什么不叫读本,或辅导书,却要题为“解读”呢?什么是解读?怎样才算解读呢?一查字典吓一跳:光这个词就有13种解释。难怪这本书:必须深读,细读,再读,剖开了读,拓宽了读,批判着读,既一节一节地读,也要连贯着读、平面地读、立体地读(这是我针对词典中解释后对解读的理解),或许还有更多的解读法,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书。
三、联系实际,思索着读
读此书的关键,我认为一定的联系实际的读。千万不能将我们现在的实践与此书认为地割裂开来,否则你就是白读此书,就是“躺着读”,越读越糊涂。例如,在“解读”中反复地强调:“心中始终要装着大目标,才能真正的理解大课程观和树立全方位的整合观”。于是我就将“指南”中的大目标用自己的理解背出,再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尝试着自己设计一个活动。果然,很轻松的一个我认为独特的教育活动思路很快形成:“让我自己来打扮”。选材来自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穿衣的现状,要么自己挑,要么父母选,很少有美感可言。而在《纲要》大目标中的一条: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而我们的办园理念是“我爱美,我会美,我们一起分享!”。理念的落实就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来达成的,穿衣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生活内容,孩子天天涉及到,家长也天天涉及到,如何通过这个生活细节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服务于我们的目标,这就是老师开发课程的意识。同时,我在分组时尝试将孩子分成男女2组,女孩子为一组进行活动,男孩子则参与女孩子打扮、搭配衣服的评价。希望通过这个系列活动不会再出现“花衬衫、花裤子的搭配了”。
四、提出问题,碰撞着读
每当读到和我的经验或理解有出入的地方,我会问自己“书中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道理在哪里?我不认同,那么,我不认同的观点又在哪里?例如:在《指南》P99页教研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体现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之间的整合?尤其是在围绕四种活动时间比列上的讨论中教师很困惑。《指南》中有很多阐述我也认同,尤其是“我们不能将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仅仅停留于客观的数字上,那是无论如何也证明不了合理的,最好在操作中自己把握”。我认同前面的观点,不认同后面的“自己把握”。对于优秀的教师他或许能把握,但对于能力弱的教师你不提供平台,提供相应的参照依据根本做不到。如果一视同仁的要求所有教师“自己把握”,那么,怎么体现新课程提出的开放性、差异性呢?
五、结合当前问题,整合着读
《课程指南解读》其实就是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处方”,虽不能直接操作,但是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它有很大的借鉴性。所以,我们牢记“看书,使理论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再读时,我紧紧联系我们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着读。例如:课程问题,我们该如何确定我们的课程性质和范围?如何处理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的关系?我们还能不能进行分科教育或分领域教育?如果能,我们又该怎么做?应该说,通过再次拜读此书,我对课程的理解逐渐明朗起来,也有了初步的改革方向,最关键的是为自己的决策找到了理论依据,不再为决策的科学性而担忧!同时,再读《指南》时,我的手头同时还放着另外3本书《纲要》、《走进新教材》、《校长的课程领导》,只有变通着读,比较着读,才能深层次的理解。这也是我们读书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一定要进行总结
读书,不是为了总结。但读“课程指南”一定要有!不求长短,只求要有!是为你的思考留下痕迹。才能让你的思想成熟,才能让你的思想指导你的实践,才能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一现象。
这些心得,非常初浅,比如,我们还要学会“注释着读”,“交流着读”,等等。因为,我也只是再读,还没有细细深读。所以,我还要读,将“解读”的13种方法都用上,真正读出《指南》的精髓来。或许大家对于“站着读”有自己更为精辟的认识,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让我们在好读书的基础上,真正地把书读好!
【教育随笔:让我们一起“站着读”】相关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作文08-01
让我们一起的初中作文11-07
走让我们一起作文08-13
让我们一起准备作文04-28
让我们一起改掉陋习05-01
爱,让我们一起成长作文04-30
让我们一起寻找春天作文04-30
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作文04-30
爱,让我们一起成长优秀作文04-27
来,让我们一起熊抱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