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演讲稿范文锦集10篇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演讲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者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09级的学生记者赵一琳,今天作为优秀学生记者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心做好一名学生记者》。
源于对文学、写作的热爱,大一刚入校,我便选择了校报记者团。经过校报编辑部笔试、面试、实习考察等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一名校报学生记者。当“记者”这个光环与荣耀逐渐退去,摆在我面前的,是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常常问自己,我该怎样做,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经过在校报记者团近两年的锻炼,我觉得当好一名学生记者,需要回答好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问,你转变好了吗?当好学生记者要完成从“文学创作”到“新闻写作”这个转变。也就是由文学爱好者到新闻工作者的转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文学可以是虚构的,而新闻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们不能掺杂一丝虚假,哪怕是所谓的“合理想象”。文学的语言更讲究文采韵律,新闻却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些都是接受了校报编辑部组织的新闻写作、摄影等培训和自己一年多的采访写作后感悟到的。
第二问,你准备好了吗?还记得,第一次接到采访任务,面对采访对象,我很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结果可想而知,那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主要是因为没有经验,准备的不够充分。后来,老师嘱托我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事先准备好采访提纲、联系好采访时间,要记录采访到的内容,甚至摄影的角度都要事先精心设计。我就跟着大二、大三的记者一起去,虽然我的第一篇稿子写得不是很好,却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我看到那张薄薄的稿纸上,密密麻麻批的全是修改的字迹,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个词语的前移和后置,都会反复斟酌,那一刻,我既惭愧,又深深的被感动了,他们对待文字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明白了新闻的严肃性和当好一名记者的艰辛。
第三问,你认真琢磨了吗?在做学生记者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很多问题,比方说摄影,为了拍好照片,我认真阅读了相机的说明书,对照上面的每一个按钮,逐个尝试,经过多次实践,我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巧,可以从容的完成摄影任务。记者团指导老师李老师和徐老师经常跟我们学生记者一起交流,推荐优秀的稿件和其它高校的校报供我们参考学习。记得XX年5月份,我写一篇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通讯稿,采访了陶瓷美术学院的杜永强,第一次写的时候,有些夸大了他的创业成绩、对一些数字没有深入考究。后来在审稿的时候,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亲自帮我拟订了一份写作提纲,还特意嘱咐我,要到杜永强的寝室、工作室和专业课教室实地考察,多方联系他的老师、同学和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甚至打电话到他的内蒙古老家,采访他的父母,了解到最全面的信息。最终,这篇近3000字的通讯稿前后经过了四次采访、七次修改才最终在校报上发表。
第四,你善于挖掘、发现吗?当学生记者不能只等待老师布置任务,而是自己要主动寻找新闻线索,我经常去摘抄学校宣传栏海报,记下时间和地点,不论是比赛、文艺表演还是讲座,我都积极的去现场采访,一方面我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陶冶、成长,另外,我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获得第一手宝贵的资料,供自己写作所用。另外,我经常利用向宿舍发报纸的机会和同学们聊天,从他们那里寻找有采访价值的新闻线索。
第五,你有没有坚持精神?做好一名记者需要责任感、荣誉感,也就是坚持精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作是一种痛苦的产物,有时候苦思冥想却迟迟下不了笔,有时候为了提升新闻时效性需要熬夜赶稿件,有时候会碰到采访对象不配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时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件由于不符合要求却被毙掉,这个时候,心头会有一种难言的苦涩,也就在这时,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是应该继续努力、还是放弃?我会用行动告诉自己,我选择坚持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会永远铭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那一刻的激动之情,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记者,但是我会以职业记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多思、多学、多积累,多写,多练,为学校的宣传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这也是我们全体学生记者的共同心声,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2
各位领导,新闻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们迎来了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首先感谢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感谢全市新闻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对我们的评选推举,感谢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支持。
市矿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胸戴红花感慨万千。回望1986年以来,在七台河矿工报社走过的23个春夏秋冬,面对今天的荣誉怎能不心潮澎湃。忘不了,老报人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报社领导的激励鞭策;忘不了,业界领导和同仁的支持勉励。
个人做为集体的一份子,荣誉属于全体编采人员,奖章凝聚着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矿区,井下恰如战场,矿工报社、矿区电视台的记者,有的一年下井近200次,在平均采高七八十厘米的工作面,和七煤矿工一样“跪着采访,站着做人”。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位矿工报社的.优秀记者、几桩鲜为人知的战地记者故事:要闻记者王英新,年近五旬,带病坚持工作,跟随领导爬场子面任劳任怨;要闻记者王江,一方面肩扛家庭成员的病困,一方面跟随主要领导下井,一次在井下手被挤伤,滴着血坚持采访;摄影记者孙国祥有一次在采煤场子抓拍,一棵支柱砸到了矿靴上,脚面皮开肉绽;记者周传才三次受伤,一次伤在肩上,一次伤在脚踝,还有一次伤在手上,青肿出血他简单处理、瞒伤不报;记者阎英群腰间盘突出依然坚持下井,还有我们的六朵金花女记者也和男记者一样冲锋在前,百里煤海厂矿井区、车间段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还有我们的编辑,在诗人司品修主任的带领下,挑灯夜战编版面,甘为他人做嫁衣。大家之所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我们有一个关爱编辑人员的矿工报社领导班子,有一个团结、温暖、向上的战斗集体。就是这样一个战斗集体创出了黑龙江省十佳企业报前三强的佳绩。
矿区战地记者是全市新闻宣传大家庭的一员。市矿一家亲,市报市台精品迭出、创新发展,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要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矿更多的、默默奉献的编采、制作、技术和印刷发行人员,大家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一年一度记者节,今天的荣誉就是明天的开始。让我们携手共勉:牢记政治责任与历史责任,在新兴传媒异军突起,多元发展,平面、声屏、网络互动的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学习不止笔耕不辍,坚持实践“三贴近”和不断改进创新;努力提升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引领服务于百姓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3
1944年6月,中国共产党邀请21位中外记者赴延安采访,xxx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接受连珠炮式的提问。美国记者爱波斯坦赞叹说,中国的新闻之门正在打开!在这之后的70年间,从这扇门走出来的一代代新闻人在激情、担当和梦想的照耀下,脚步稳健,愈行愈远。记者,在笔下坚守道义,在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始终认为: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使命。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负责南昌电台温馨港湾节目的采编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听众的求助电话。她声泪俱下告诉我,她两个儿子患上血友病,大儿子刚刚病逝,还来不及悲痛,小儿子又因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现在医药费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绝望。放下电话,我带上采访机直奔九四医院血液科。来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张青春却苍白的脸。二十岁的小伙儿虚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华凋谢,让人心疼!来到医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疗状况:左腿感染坏死,必须尽快截肢。虽然血友病人手术风险极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谁也不愿放弃!
随后我和孩子母亲来到他们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处狭小拥挤的房子。桌上的咸菜剩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窘迫。临走时,我将随身带的四百多元钱全部塞进了孩子母亲的手里。在当晚的节目里,我播放了采访录音,讲述了这个家庭的遭遇。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当晚就有的哥的姐开车把钱送到电台。当我们筹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医院时,母亲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就要跪下。儿子及时手术了,整整五个小时,我一直陪着母亲守候。孩子活着被推出来,母亲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终没能闯过术后危险期,走了。得而复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没有儿子啦,什么都没了!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无能和无奈。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不忍也不能打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故事并没有结束。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这位母亲,带她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孩子母亲逐渐走出了阴霾,20xx年开始她主动参加志愿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xx年她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xx年又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她总是说,我已了无牵挂,也没有别的办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躯去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们的报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种姿态。尽管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汇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延伸!
在我们这行,贫困出新闻,大难易成名。但切肤的伤痛岂能成为煽情的工具,悲惨的灾区怎能成为个人的秀场!我不愿在灾难中做个新闻狂欢者。曾经,我跑过监狱,看望死缓的罪犯,告知对他家人的帮助,让他安心改造。曾经,我跑过医院,抚慰产后抑郁的母亲,让她快乐起来。曾经,我跑过妇联,给遭受家暴的农妇寻求司法途径,为她捍卫尊严!
记者,用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我们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我们有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我们有责任,保持媒体公信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记者演讲稿 篇4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演讲稿 篇5
今天是中国的第十九个记者节。
必须承认第十九个记者节和第一个肯定不一样:那时候活着的媒体,今天未必还活着;那时候普遍的成就感,今天未必还洋溢在脸上;那时候奔涌的激情,今天未必奔涌。
太阳照常升起,江河生生不息,高山无声生长,历史不紧不慢地远去,记者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当记录,忘记小我!
新华社已经捧出了AI视频主持人,纸媒大部分在网上续命,媒体融合方兴未艾而大浪淘沙。
新华社自己发出AI主持人的帖子后,网友留言:小编你是流着眼泪编稿子的吧。
再想到那个小编的泪水恰好流在立冬这一天,传统媒体的寒流似乎望不到尽头,像一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冰冷谶纬。
果真是“落日大旗红”?果真是“病树前头万木春”?果真是“不堪秋气入金疮”?
在这个悲喜交集的日子,我带着温热的手掌,一如既往地相信:
没有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别,只有好表达和坏表达的区别,陈腐和新鲜的边界——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被对手的精良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粗放打败的,粗精之间的.筛子——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在巅峰开始逆转,而是根本就没到极致就已经堕落,上行或者失速的切换——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被缺钱搞垮的,而是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垮掉,价值观的导体——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辛苦劳累而解体,而是因为愚蠢劳作和无谓付出而解体,低效和恶法的牺牲品——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公众素养低而失去市场,恰恰是低估了公众素养而萎缩,判断的眼光——记者!
一个媒体往往不是因为政策变化而遭遇寒流,而是根本就没有前瞻到政策的拐点,眺望的望远镜——记者!
记者永不失败!失败的是某种人,这种人在哪一行都会失败。
记者永不退场!退场的是记者的某种工作方式。公众永远需要信息的处理器,而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数字处理设备,都无法替代有血有肉有心跳的处理器。
记者永不腐朽!腐朽的是丢弃了记者追求和节操,因此丧失了好奇、探索、革新和冒险精神,甘于平庸,忙于求田问舍的那一类。
记者永不冷漠!冷漠的是被名利困住手脚、蒙住眼睛、捂住良心的业内既得利益者。
记者永不丧失学习的冲动,丧失这种冲动的人主动下场或终将被淘汰。
记者是一个番号,方阵内包含了一切传媒工作者,旗幡上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图腾。
在记者节,我向坚持新闻理想、新闻节操和新闻水准的同行致敬!
不要后悔选择做记者。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精神燃料,足以支撑他们跑完一生的道路,带着内心的远光灯;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能力训练,足以让他们胜任他们试图涉足的一切领域,带着耐力、冲劲和求新求变的本能;
这一行给从业者的观察习惯、思辨习惯、质疑习惯,足以让他们对一切反常的东西保持警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此刻我眼前闪过无数可钦可敬的新闻领袖、调查记者、博学编辑、卓越主播、杰出摄像、优秀制片、神奇校对以及无数对得起自己薪水和岗位的新闻普通一兵。
中国的发展进步,人类的文明攀登,离不开记者的辛劳,记者永远是人类的良知,桅杆顶上的眺望者。
套用麦克阿瑟的演讲,我最后想说: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转战到了别的战场,或者只是带着伤痛和荣誉,在深沉的鼓角声中悄然隐退。
记者演讲稿 篇6
今天,我要讲的是我的一段采访故事,是发生在一位普普通通农村妇女身上的真实故事。
她叫赵XX,今年62岁。32年前,赵XX的公公婆婆两个月内相继离世,撇下最大17岁、最小才6岁的3个婆弟和两个婆妹,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们,赵XX发誓说,就是拉棍要饭也一定要把他们拉扯成人。家里没钱,赵XX就挨家挨户去借;家里没房,赵XX就和丈夫想尽办法把生产队里3间没上瓦的仓库修缮后给弟弟妹妹们置办了一个新家;缺衣少食,她就节衣缩食,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加班加点,为全家老小做饭洗衣、缝缝补补。
就这样,赵XX为了这个大家庭不停地操劳着,弟妹们长大之后,赵XX先后把俩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帮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儿子的宅基地为四弟盖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劳作和体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牵挂让赵XX不能撒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赵XX与病魔搏斗。丈夫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2万多元,她到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在5年的持续化疗后,她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疾病和困窘没有难倒赵XX,二弟媳突发疾病离世,她又毅然收养了两个侄子。30年来,她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作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个“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责任,她拒绝了弟妹们帮助还款的`请求,拖着虚弱的身躯辗转几个大城市打工,终于在20xx年底还清了欠账。
当天,从赵XX家采访归来之后,带着感动,我饱含热泪连夜写出了《平舆大地嫂子颂》的新闻通讯,先后被《舆乡风》、《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参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宣讲40多场,把赵XX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在聆听了赵XX的感人事迹后,无数人被感动了。在开封宣讲的那天,赵XX也来到了现场,活动结束后,许许多多的乡亲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拥抱。
日前,赵XX成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她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授奖仪式。载誉归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她时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演讲稿 篇7
局台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电视同仁,你们好:
我竞聘的岗位是首席记者。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今年35岁,1991年从滨州师专毕业,当年参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滨州崇山煤矿。在那里工作了7年。7年中做过滨州市在煤矿举办的机电中专班的语文课老师,崇山煤矿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职员。后来担任公司及煤矿办公室秘书。曾多次到井下,亲身体验了煤矿工人的辛苦与不易。在这期间,我在工作之作。曾创作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后期开始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试论企业人才培养》获得滨州市重工局论文一等奖。1997年底从企业停薪留职。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单位。作品获山东电视新闻奖二等奖,滨州广播电视一等奖等奖项。目前在电视专题部工作,是邹平县十佳记者。
回顾我六年电视工作的经历,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长离不开电视台这个事业发展的平台,我的每一个进步离不开局台领导的教育和指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我希望在今后能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电视新闻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思想从哪里来?从不断的学习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科班出身的记者有时打不过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为什么?因为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厉害,这三板斧是他从实践中得来的,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干净利落,非常实用,如果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个“快”字就能让诸多高手胆战心惊或者人头落地。但是现代的“程咬金”也要学习,也要创新和提高。因为三板斧在这个传媒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对社会发展有清醒理性的认识,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人。
生活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积累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忍受寂寞的过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难说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点我很欣赏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断的学习,不轻言放弃。
我出生在70年,在农村中长大,家境贫苦。我弟史姊妹三个,在母亲的教诲下,都考上了学,这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劳力缺乏的情况下,一个农村普遍家庭,三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应该感谢我母的坚持,一种韧性的坚持。艰苦生活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更有它积极的意义。试想一下,一个不了解生活,不热爱生活,不关心社会的人,他又怎么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动人、激励人和影响人。在这里我说一件事情,在我读高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回家,跟家里要口粮。那年我读高三,高考在7月份,家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没办法,只能卖掉家里养殖的百十来只鸡。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规律,所以每次回家,家里的那些正在下着蛋的鸡就会少上几只。我每次回家关心的是我的饭钱能不能拿到。但是母亲那时会是什么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无奈,因为有一个细节是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会当着我的面,数一数那些鸡的数量。在当时农村经济远没有像现在发达的条件下,那些蛋鸡是整个家庭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那些鸡在被母亲拿到集市上卖掉后,它们的命运……他们可以说都壮烈牺牲了。后来临近高考的时候,家里的鸡已没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鸡瘟,在太阳底下站着,耸着肩膀,无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话,那就是死掉了。这是一些看起来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奋斗的意义,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书,乐观积极的人读到的是希望和爱心,悲观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与隔绝。
做事先做人,做新闻工作更是如此。生活的经历,尤其是一些苦的经历给了我很好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让我始终保持一个平民的心态,塌实的工作;能够让我不断的学习,永不满足,在成长中学会奔跑;能够让我如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在电视专题部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过垄上行栏目、梁邹纵横、走出家门的邹平人等栏目的负责人。在担任“垄上行”栏目负责人期间,我开始尝式把新闻人物化,把人物生活化,把生活故事化。当时最明显得一点就是解说词的变化,你要讲故事给大家听,你的解说词就要口语化,书面语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解说要讲创新,画面要创新,节目结构和编排也要创新,栏目包装也要创新。思想更要创新。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这是我经常对自己说得一句话。在我编辑一期“走出家门的邹平人”节目时,张涛告诉我,在节目的结尾,可以用被采访人的一句经典的话,用字幕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束全片,能使节目更加完整,甚至能增加节目整体的分量,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当时具是很感激,因为他在关心我做的节目,也可以说他在关心这个节目的创优和创新。
节目的创优和创新伴随了我新闻工作的全过程。六年的工作积累,更多的是给了我一种信心,一种做好电视节目,开拓事业空间的信心。我希望能把这种信心传递给更多的人,不管他做什么,是什么职业。
我没有上过正规的新闻学院,依靠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逐步掌握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并主动追求更高的采访制作水准。景台长曾给我说过一句话,大体意
的思是不要怕多干,多干了不会吃亏。有时候,人最怕的是吃亏,但是是吃小亏还是吃大亏,自己应该有个把握。我想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努力工作,就是吃大亏。
我非常感激局台领导给了我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一个单位,对所有得人来说,发展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但是幸运的是我拥有了这样一些机会。域外采风活动已开展多年,由宣传部、电视台和报社各抽调一人,组成域外采访小组,到先进地区采访,一般每年采风一次。为邹平县经济和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从20xx年到20xx年,每年我都作为邹平电视台域外采风活动的主要成员,到省内和省外发达的地区采访。20xx年到广饶、寿光、文登、诸城、荣成等地采方,回来后策划制作了系列报道《大潮涌胶东》,在“邹平新闻”中插出。20xx年先是到海尔集团,后来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采方。在我看来,这是域外采风活动成果比较丰富的一次。制作了九集系列报道“海尔行”和十四集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潮起两江风来急”。对海尔的九集系列报道,写作过程非常艰难,几易其稿,但是结果是我领会到了海尔文化的精髓。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能静下心来,秉烛夜读,认真的研究海尔吗。比如说海尔的海外拓展战略,就是要把工作办到美国去。向高手学习,有一天你就能成为高手。但是向高手学习的前提是,你不要做井底之蛙,墙上芦苇。有些理念上的东西,有人可能觉得离自己的工作很远,比如海尔的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用到一个电视记者的身上,怎么真诚到永远?你的节目拿给观众看,你的采访到位了没有,甚至一个字幕用什么字体更好看,你研究过了没有?这都是很具体的事情。我也是经常反思这样的一些事情。态度决定一节,细节决定成功。海尔还有一句话,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从20xx年元月开始,我负责“走出家门的邹平人”栏目的采访制作,去深圳采访时,见到一个老乡,是一个职业学院的校长。他跟我说,他的弟弟高中毕业后,来到他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是打扫卫生。当时他的这个高中毕业的弟弟觉得不理解。但是这个当时已经是劳动处处长的哥哥却对弟弟说,打扫卫生怎么了,你就要去看别人的冷眼,就要去听别人说你的那些话,你才能进步啊,你的心总那么小干什么?你现在打扫卫生,如果打扫好了,虽人可能会觉得离不开你了。那么这时候你要展示你自己啊。你有什么本事,你拿给别人看好了。我想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哥哥。你说,他对他弟弟不关心吗?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后来他的这个弟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因为他的文采,字写的也好,进入万达公司影视部。后来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么回过头来看,如果他当时不去扫地,或者扫地过程中没有坚持下来呢?
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回头路,有时候一个道理当你认识到了的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因为时间不等人。在煤矿工作的时候,从住的地方往北走,有一道山谷,因为周围都是开垦出来的田地,所以那个山谷显得有些突兀。在山谷的一块岩石山,孤零零的长着一棵松柏。那棵树当时给我触到很大。我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悬崖边的树”,越看你越像一只鹰,栖身岩石,饮千年霜露。一朝想到飞翔,却在瞬息间,苍老。有人说你写得太悲观了,但我一直没有感到悲观,反而觉得是一种激励。前几天,我母亲住在我这里的时候,某一开的早晨,她告诉我,趁着年轻,想干点事业就干吧,不要等到四老五十了,想干事业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了。我感激我的母亲,一位已经六十岁的农村老人,还为我的发展操着心。
今天是20xx年的元月29日,今年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了,我希望看到第一朵花开放的姿态,因为看到它开放的时候,我知道整个春天也就开了。那将是新的一年最协人的一个起点。我希望和所有在这个春天想飞翔的人一起飞翔。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8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XX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XX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XX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XX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XX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XX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XX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xx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XX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XX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记者演讲稿 篇9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xx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记者演讲稿 篇10
18岁那年,我成为一名记者。13年来,我走过了祖国近万公里的边境线,用笔和镜头记录着身边最可爱的人,也一次次被他们感动、激励。
今年年初,我在基层采访,恰逢边防警察执行抓捕任务。当我们接近目标地域时,气氛骤然紧张。战友宋江和易志强背靠背端着枪,在队伍的最前面搜索前行。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我们遭到了不法分子自制炸X的袭击,爆炸声接二连三响起。
一颗炸X落在了离我们两三米远的地方。“危险!快趴下!”关键时刻宋江一声大喊,战友们纷纷卧倒。我还没回过神,炸X就响了。一股气浪猛地朝我掀来,我的头“嗡”的一下,帽子被炸飞了。这一刻,死神离我如此近!
十几秒后,我猛地回过神来,下意识掏出相机,瞄准、对焦、按下快门……用满是尘土的.手记录下了战友们冲锋战斗的每一个场景。
我们取得了完胜。清理战场时,我找到了被炸飞的帽子,帽子上的X徽被炸得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我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正是战友的及时提示,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战场上“永远向前”是我们的天职,而在“生命禁区”的“鬼门关”面前选择坚持,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民族爱、战友情。
有一次我随队采访。在行走到海拔4600多米的冰达坂时,两腿发软,想歇一会儿。刚一坐下,就失去了意识,身体软得跟棉花一样,那种感觉就像是濒临死亡。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睁开眼时,队长阿不来提递给我冻成冰疙瘩的矿泉水:“坚持一下,把这个吃了,咱们一起走!”我知道,在这冰冷的雪山深处,我的战友们一定会不抛弃、不放弃!就这样,你拉着我、我扶着你,在雪域高原上拖着沉重的步子,向着目的地前进。
去年4月,战友刘涛在一次追捕行动中遭到敌人伏击,子弹击中他的右脸后爆裂,顿时满脸鲜血。
“弹片从食道和气管中间穿过,再晚送来一会儿就没命了。”医院迅速安排手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个多月后,我去采访刘涛。面对镜头,他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不是给咱们边防丢人了?”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强忍着剧痛开枪还击,击毙了藏匿的不法分子,使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还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他们的忠诚和执着、他们的无私和大爱,是我这一生都需要去记录的永恒主题!
此刻我真想对他们说:亲爱的战友们,在维稳固边的战场上,我会时刻准备着向前冲锋,与你们共同前行!
【记者演讲稿】相关文章:
记者04-30
记者的作文03-02
记者的观察04-27
记者述职报告02-17
记者实习心得06-09
记者的实习心得06-08
记者实习鉴定12-29
记者实习总结11-18
记者节记者评选方案(通用10篇)10-31
记者的实习总结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