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师德回归的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
在坐的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演讲的主题是:走向生本,放飞生命——让师德回归
一
感悟生本,放飞生命
现在生本教育之风已经在我们的校园里吹起来,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在感悟生本教育的理论和付之实践。我们的面前已经是豁然开朗,我们要吸取以往运动式教改的教训,扎扎实实地静下心来从事生本教育。尽管我们面前的路依然充满着荆棘,可是我们有信心地坚持下去。我想,感悟生本教育的真正内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生命的活力,以我们的真切的教育情怀,投身于生本教育事业,成为素质教育的真诚的实践者,努力使扭曲的异化的教育回归到教育的真正阵地,这是莫大的荣耀!
我们知道,以往更多的教育教学理念忽视了以人为本,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现在我们注重了学生的天性,让孩子回归天性,回归自然,是花总要开放,是树总要长大。我们知道,人的生命积淀和传承了亿万年人类的全部精彩,只要他得到舒张的自然的学习环境,就足以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人。我们切切实实地设计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领会对生命深邃的诠释,教育成为真正激活生命的教育,让生命异彩纷呈,发展学生的个性,不要给孩子贴上“差生”“不爱学习”的标签。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我在我所在的班级就送给孩子们一句话:“ 在阳光中生活,学会做人:在自信中成长,学会做事。”四年级时我就着力倡导孩子们主动学习,要从学会到会学,他们的自主学习明显不一般,他们不会依赖老师时刻守在他们身边。在教学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多写日记,多练笔写作,要有自己的感悟,要有自己的真切体验。现在我真正地看到了教学的希望,让学生自我管理,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这是生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陈旧的陋习将会随着生本教育的推广和延伸受到真正的冲击和改变。我们不用等待,我们应该让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下去,参悟生本教育的内核,关注人的本性,只有彻底,才能成功,不要彷徨犹豫,不要作茧自缚,不要短视于即得功利,应该解下沉重的行囊,轻装上阵,让今天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群言堂,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的大胆质疑,甚至奇思妙想。生本课堂活跃了,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渗透其中,浸入肌理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天籁,是自然的声音,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让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真正地释放,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是何等的真谛啊!
激扬生命,放飞生命,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唤醒学生生命中的潜能,真正地爱他们,鼓励他们,成就他们。相信“天纵其才”,最大限度地依托大自然赐予孩子们的禀赋来为孩子们服务,倾听天籁,静待花开。
走向生本教育,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人人感悟和学习生本,让教育的自信亮起来,让教育的智慧活起来,生命将会出现奇迹!
二
放手管理,建构模式
通过多次的学习,我找到了有关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文章,通过不断地深思,我的内心真正地回归到生本教育上来了。
生本教育,只要是依托生命自然,就会全局皆活。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走向一种自我管理的层次,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提升学生的人气,生本教育的眼界就会更加开阔。
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我的成长我作主,合作学习齐进步”。我们要顺应人的禀赋,做一个生命的牧者,建立科学完善的“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模式,使学生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充满阳光和活力,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
生本教育功夫在课外,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前置性研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性交回给学生,那么真正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老师更轻松起来。
我常常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我常常提醒学生“要学会思考,课堂是你的人生大舞台,你的精彩人生,你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我常常欣赏学生力求表达的条理性,概括性,说话的果敢明白。学生们在数学成老师和语文我的点拨和激发下,他们改变了过去的沉默,而大胆地思考举手发言,有着自信的言语表达和思辨水平。
建构模式,认真设计问题,考虑“低入”技巧,理清直接与含蓄的关系,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思考和活动,让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渗透他们的人生体验,闪烁着自己思想的光辉。
三
勇于实践,扎实苦学
作为一个教学者,如果缺乏勇气和毅力是迈不出步子的,我也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过去的态度和固有的思维,激活内心向上的因素。生本课堂其实也是教师个人素质的“生本”,我们只有不断地实践,在课堂上善于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命的牧者,我们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走进生本课堂,还得“打铁还是自身硬”,微德唯贤可以服人。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决定了我们生本教育开展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阅读和感悟生本教育的理论文章,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首先要立德修身,自身有德有识,才能进行生本课堂的德育熏陶。真正的生本德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生本课堂的良好状态也就是师生携手进步的结果,也是师德转化为生德的体现,这与潜移默化的功能是一致的,是真切的大德无言。
于是,我暗下决心,潜心学习,静心思考,悉心反思,务实向上,去掉浮躁心态,带着真正的学习目光,怀着学术态度,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尽管自己天赋太浅,尽管自己也有过顾虑,但是还是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设计生本课堂学习的以学定教,认真安排好前置性研究学习的问题低入,考虑到学生的各方原因,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用爱心用耐心用微笑对待孩子们,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激情飞扬的学习欲望。
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牧者”型教师,学好理论,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我要不断地听名师的课,多与同事交流,感悟一点,用一点,用一点,成功一点,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做一个务实的一线教育者,不图名不图利,不张扬,警惕浮躁心理,改变盲目心理,多写感想和勤于动手,动脑,多走向学生群体中,听取学生意见。我们自己的学习更应该是主动自学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学生才是主动自学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的内化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向学生心中播撒阳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只要自己不闭门造车,勤读书,善思考,把生本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才是真正的吉祥幸福。
四
终极目标,展示风采
同仁们,朋友们,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本教育的洗礼,只要我们自觉地走向生本教育,享受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轻松,我们的人生目标更是一片辉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生本教育作为我们人生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知识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大自在大快乐。我们已经别无选择,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养吾浩然之气”,蓄势待发,要有教育者的气度,站在高处,让更开阔的视野看待教育,看待人生,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与他们一同成长,实现真正的教育理想,享受生命的奇迹!
生本教育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也是我们教师享受成功的乐园。把学生带进生本课堂,是我们师德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向学生播撒阳光,用耐心、责任心、良心去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和人格培养,我们会在一种真正的春天里发现闪光的宝石,挖掘孩子的潜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我们在平凡的事业中做到不平庸,我很快乐我很幸福的心态在教育实践上开花结果,实践生本教育是我们师德最好的行动。只要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只要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就足以彰显师德的魅力!
一曲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教师的风采,促使花开。花开的事业是温馨的,甜蜜的。
孩子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和能量之库,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春天永远是灿烂的,迷人的,那么我们会同样拥有教育的春天,达到真正的教育境界。
今天,我们在这里放牧生命,明天,那些生命会走向知识更广阔的天地。
相信吧,只要是一眼泉,它就会汩汩地流出清澈的泉水。
同仁们,架设生本教育的桥梁,去感悟生本教育的思想与蕴含,人生的魅力更会凸现!
五
享受生本,放飞未来
生本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新生。
只有踏入生本教育,只要想到学生是一棵成长的树,我们只要给他的根部施点肥浇点水,我们欣赏他的自我成长,我们就知足了。我们在生本的路上走呵,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去静待,享受着和风细雨,享受着春暖花开。
教育是一种自觉,道法自然,生本教育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才能超越禁锢和束缚,才能走向神奇。教育是一种潜能,教育是一种灵性,当生命在这种潜能和灵性的熏陶下,生命自然会呈现原生态,开放出绚烂的花朵。
同仁们,朋友们,热忱地投入我们的生本教育的学堂,不仅孩子学习,我们也要学习。生本教育维护了教育真正的庄严和神圣,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践生本教育,其实我们已经在感受到教育真正的庄严和神圣。
我们已经走进了生本教育的精神隧道,过去我心里一直在深思我们的职业困惑,在一种心灵的折磨中生活,现在我真正地被生本教育启蒙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的促动,更是一种教育文化的启蒙。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本教育是一只百灵鸟,它会在苏醒的土地上永恒地歌唱,孩子们会在阳光里成长。
这是温暖的春天,是教育的春天。
走进生本教育,我寻觅到了教育的春天。
享受生本教育,放飞未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生本教育启开了教育的真谛,它拨动了我灵感的琴弦。
走进生本,走进智慧的田野,生命涌动绽放,朝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溢光流彩,明媚辉煌。
【让师德回归的师德师风演讲稿】相关文章:
师德师风 师德小结04-30
师德师风05-01
师风师德口号01-29
师德师风心得02-02
师德师风事迹11-25
师德师风事迹04-27
高校师德师风04-28
师德师风心得05-02
师德师风的格言经典04-28
师德师风心得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