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遗址

时间:2023-04-29 17:31:54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北靠红山,南临洺河,占地近14万平方米,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发现 出土文物 发掘价值 发现

该遗址于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开始发掘,至今挖掘出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发现有房 基、粮窖400多个,出土各种文物、遗物5000余件,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粟的碳化物、野生动物及家禽骨骼标本等。这些文物证明,早在73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居于半地穴式的房子之中,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可见,邯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出土文物

磁山遗址还出土了一批植物炭化物和动物骨骼标本,其中植物有粟、榛子、胡桃、小叶松等; 动物有 兽、鸟、龟、鳖、鱼、蚌五大类二十三种。 专家们认为,粟的发现,把我国为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填补了仰韶文化植粟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肯定了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胡桃的出土,打破了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尤其是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记录者,修正了当代国际有关专家原认为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距今4000年)的定论。根据遗物、遗址,尤其是房基和大量粮窖遗址的发现,证明当时人们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以原始农业为主, 辅以渔猎,采集而过着定居的生活。来到磁山遗址参观考察,人类祖先生活的轨迹可略见一斑。

发掘价值

据专家考证,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证明我国黄河流域 是世界上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的地方;二是家鸡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纠正了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的说法,将中国产核桃的记载上推了5000多年。 磁山遗址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火候较低,质地粗糙,器表多素面。陶器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规整。陶器表面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乳钉纹等。器形有椭圆形陶壶、靴形支架、盂、钵等。 磁山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地方特色明确,对探讨中国农业、畜牧业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的发现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把新石器仰韶文化考古年代上溯了1000多年,浓缩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一段距离,为研究原始社会提供了新的重要佐证。

【磁山文化遗址】相关文章:

山南昌果沟文化遗址09-05

世界文化遗址导游词02-24

渔洋文化遗址中的宗教现象探析04-30

世界文化遗址导游词范文11-30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05-03

新乐遗址04-19

参观河姆渡遗址作文12-07

马桥遗址简介04-29

吉林东炮台遗址01-09

遗址作文400字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