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太和门介绍
太和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处于外朝中路,是故宫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奉天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和门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太和门
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门内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绘。门前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列铜狮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
构造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光绪十四年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与昭德门,第二年三门重建。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用途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明清故宫有巍巍三大宫殿,然而,却又有御门之典,皇帝听政在“门”。
历史
在“天子五门”的序列中,它该相对于应门。“应门者,居此以应治”,明清两朝均有“御门听政”之制,即文武官员早朝,皇帝接受臣下朝拜和处理政事制度。清康熙帝以前的皇帝均在此听政。 明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载有“常朝御门仪”。此仪,朱元璋南京开国时即已制定。后迁都北京,奉天门即皇极门是御门听政的场所。《明会典》记: 近仪,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候上御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百官以次出。 明代的御门听政,隆庆六年时定为每旬三次,逢三、六、九日为期。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括太和门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包括太和门在内的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开放时间
旺季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采用旺季开放时间
开放入馆时间:08:30
停止入馆时间:16:10
闭馆时间:17:00
淡季
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采用淡季开放时间
开放入馆时间:08:30
停止入馆时间:15:40
闭馆时间:16:30
交通信息
地铁
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至天安门东站下车,B口出,后向北沿南池子大街步行500米,再向西沿护城河步行至午门,进入午门后,即可见太和门。
公交
乘坐北京公交1、120、2、52、82、夜1路,以及北京公交观光1线、观光2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后向北沿南池子大街步行500米,再向西沿护城河步行至午门,进入午门后,即可见太和门。
乘坐北京公交2、82、夜2路,以及北京公交观光2线,在东华门站下车后,再向西沿护城河步行至午门,进入午门后,即可见太和门。
【太和门介绍】相关文章:
太和殿太和门导游词(通用10篇)10-20
太和门太和殿导游词(通用6篇)10-20
太和10-25
起义门介绍11-17
神武门介绍11-17
介绍太和殿导游词(通用6篇)10-20
介绍太和殿导游词(通用5篇)10-20
太和殿介绍导游词(通用8篇)10-20
太和殿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