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精选8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1
二十一世纪是个革新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研教改成了一个学校是否与时俱进,是否锐意进取的标志。不断涌现的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得以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机智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依据之一。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以一颗饱满的爱心去从事教育职业这是机智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才能使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装不来的,虚伪的机智被只能算是狡猾。
由于促使教学机智产生的情境总是随机出现的,突然暴发的,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例如:在一堂很多人参加听课的数学公开课堂上, 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的书桌里忽然传来鸟叫的声音。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走到学生课桌前伸出了双手,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鸟儿什么时候飞进课桌也不知道。”于是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教师的手已经伸出去了,学生再不愿意也只好贡献出心爱的“宝贝”,经教师那么一说,仿佛并不是学生的过错,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如果教师不让学生交出鸟儿,那么鸟儿仍还会出声,仍会再一次地扰乱课堂纪律。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一切工作为教学。
三、课堂的机智必须与课后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学生在上课时交出了鸟儿,心里也并不痛快,如果老师不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的内心会埋下仇恨的种子。教师在课后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委婉地指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该如何做才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等,要让学生口服心服。只有如此,课堂教学的机智才算得上是机智,才能收到效果。
四、让机智中充满幽默
优质的教学,即要让学生同教师、同教材产生共鸣,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又要能展现教师的说服力和表现力。一个幽默机智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言谈、神态、举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故意的倒错或矛盾中展示出的某种教学意图,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典雅含蓄的笑声的同时受到教益。如某天的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的低落,再加其它一些因素,课堂很长的时间都没安静下来。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只感觉到一股躁动不安。为了让学生能够收心,我没有立即上课,也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而是以一个极逗趣的笑话开头:话说隋唐年间有人姓张名二娃的,听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他也就找了一条竹棍,特意养了一只猴子,拜师学艺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给集中起来了。初看好像确实浪费了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是值得的。又如一学生给女教师课堂自由提问时问:“刘老师,你耍朋友了吗?”幽默而机智的刘老师巧妙地回答:“你不就是我的朋友吗?”教师故意错误理解学生的意思,随机应变地应对了学生的刁难,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五、巧妙是教学机智的生命力
恰到好处的机智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例如:一次老师反复强调不能迟到,否则要受到惩罚。不巧的是,一向表现都必须不错的班长姗姗来迟,几个平时就与班长有点摩擦的学生脸上表现出一股得意的神色,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一些伤害,教师的.形象会受到损害。一老师别出心裁,清了清喉咙说:“看过喝酒的人的同学都知道,对后入席的人最先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喝过没有,倘是那人答:“才喝了几大碗,”便可免去入席三杯的;倘是答:“没喝”便免不了三杯酒下肚的。但如果他是确实不喝酒,众人也是奈何不了的,班长今天的行为是怎么的,我们请他自己陈述。如此一席话,给与班长很大的空间,而留给学生的印象是这位老师即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儿。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让学生们明白了事物之间的关联,学到了一点道理的同时,心胸也放得开朗。
教师以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巧妙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事端。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以关怀和爱护,是赢得学生的一条好方法。我班的小梅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过言,是班里的差生。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只有小梅举起了手,也许是其它是事情,老师让她起来。没有想到她居然走上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开始算。结果当然是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一般的教师都采用一阵掌声来鼓励,我想掌声可能是一种嘲讽。我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梅同学走上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大家谁愿接过小梅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应该是比一阵掌声有用多了,它并非只是让小梅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梅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
总之,课堂教学机智应在快和准确上下功夫,要有利于教学的教育性的贯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学敏 .课堂教学技能 .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罗静 译) . 讨论式教学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2
摘要:
教师知识管理属于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形式,是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阐述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对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作用,探讨目前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教师;知识管理;现状;策略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管理从以前的企业领域拓展到教育领域,教育所面临的变化是重要而深刻的。现今的“知识型社会”,大幅度提高知识的产出量,让以传播知识为工作的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增强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现代化。受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教育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学校程序化、单一、传统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各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应用在学校中,在教育、研究、管理等不同领域进行创新,更好的优化配置学校高校资源,促进学校管理的改革进程。知识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想,是目前学校战略选择和管理创新的新切入点。怎样科学的搜索、保存、应用及共享知识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1、知识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于1986年第一次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在而后十多年的时间内,知识管理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知识管理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分析、总结、得到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知识管理的流程包括识别、得到、归纳、细化、储存与使用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和技术并不是其工作重点,其重点是增强集体与个人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并非是一类技术,是结合各种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借助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增强知识的创新与使用。在学校中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个类型,即学校方面与教师方面的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重点在于共享,而教师知识管理则更重视反思和日常积累。组织知识管理以教师个体知识管理为基础,以更好的实施学校知识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知识管理中,使其成为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管理的重要辅助方式,提升显性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化,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发展,增强培训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进而逐步增强学校管理的竞争力。
2、实施知识管理的作用
现在,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承担起特别重要的使命。技术与教育妥善结合,教育彰显出多种形式、特征和学习风格,教育领域也受到知识管理的影响。而教师是创造知识、分析知识和传输知识的专业人员,要使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对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学校拥有数量庞大的信息,如期刊、参考材料、教科书等需要进行管理;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积累的教学知识和个人经验也要进行管理。因此,教师、学校都要实施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以教师知识管理为前提和基础,能够有效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重视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为增强学校竞争力指出前进方向。教师知识管理能够推动其增强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逐步丰富知识内容,特别是努力收集学术前沿知识,将其妥善的融入科研和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管理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需求来搜索、获得知识,让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实现相互转化,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教育信息化和知识管理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通过教育活动能获得教育信息,再借助信息技术管理教育信息。重视研究教师知识管理,可以为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供策略与措施。
3、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教师不具备自主管理教学知识的意识
首先,现在很多学校仍旧将科研成果当作是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导致科研与教学之间出现冲突。实际上,科研和教学相矛盾、相冲突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教师在科研中投入过多精力,没有对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教师没有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大部分教师没有建立起自主管理知识的思想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创新精神和知识积累习惯,更没有形成和其他教师分享与交流知识的思想。较差的知识管理意识,影响教师得到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增强教师建构技能有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其专业化发展。
3.2没有深入开发隐性知识,知识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明显高于教育专家已整理和总结的范围及种类,在教学教育经验中体现出更多的才能和知识。但长久以来,教师的集体和个人隐性知识没有得到全面开发。这是由于无法借助语言将隐性知识传递给他人,而且大部分学校现行的管理方法、组织文化和管理系统也深刻的影响隐性知识的使用与开发。而教育体系内拥有很多隐性知识,所以为教师建立良好的传播和表达隐性知识的氛围和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教师要积极、深入的反思和总结隐性知识,通过个性化方式总结自己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并要清楚地将其表达出来,推动个性化知识的建立和共享。
3.3没有建立起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条件与平台
目前,在学校管理上依旧应用传统的、官僚化的管理模式,更重视使用专制管理、行政命令、统一要求的管理方式。学校没有更多考虑教师的情感需求与业务需要,没有设身处地地分析教师的想法,同时在教学管理上教师的发言权较少,对其话语权没有给予应有尊重,影响、限制教师价值的增强,让教师难以有效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和自主决策意识。
3.4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知识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采取科层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该制度要求成员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是要遵循管理原则,严重影响组织和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科层制度也难以提升和优化组织文化,是因为科层制以行政权力为管理重点,所建立起的组织文化一般是以行政权力为前提的,但因为行政权力所提供的利益和资源诱惑,导致大部分优秀教师争相竞聘管理性岗位,导致科研和教学面临较大影响。不完善、片面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会影响教师的智力资源,导致知识浪费,阻碍教师积累与创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当前科研管理领域缺少合理的制度,教师面对大量科研任务时经常不求质、只求量,加上科研水平决定教师职称晋升,造成很多的教师在科研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其归纳和总结个人知识,进而影响到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逐步健全教师知识管理机制,对增强教师知识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增强教师知识管理的方法
4.1校领导提升重视与支持力度
知识管理与学校政策制定、教师及学校本身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学校领导要了解知识管理所体现出的引领作用,进而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学校管理改革中。要想在学校管理中推广知识管理并产生预期影响,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开展知识管理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分析、得到、传递、创造、分享知识。知识管理体系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处理,将其收录相应的知识库中,让用户不必查询知识原始来源就能够重复利用知识。教师要使所拥有的知识能实现有效搜索和访问,能够快捷的编辑和修改知识,并定期检查数据库中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教师要不断增强知识管理意识,摒弃惰性思想
教师管理个人知识的过程能够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其个人知识中的隐性知识所占较大比例,而显性知识通常比例较小。假如没有妥善管理知识,难免会流失大量信息,无法建立起更完善的知识系统,教师之间也无法畅通的分享和交流优秀教学成果。教师知识管理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逐步增强教师个人能力的过程。
4.3教师要自觉反思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和转化
反思知识就是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和储存知识的过程,反思知识能更好地创新和转化知识。教师自觉的反思和完善教学,要不断反思平时文化生活及教学活动,全面分析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通过概念阐述或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将蕴含在教学中的隐性经验采取显性概念来显示。此类概念化会促进教师解释本人的教学行为,另外也引导教师之间基于自己的隐性个人教育理念开展沟通和共享。
4.4建立健全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是持续开展的,并不是低关联度或者暂时的。通常来说,持续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严格、全面、健全管理机制提供规范或保障的。所以,要遵守以知识为重点的管理思想,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为着眼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管理机制,全面增强教师知识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不断挖掘、归纳、转化、创新、分享内在实践经验和外在理论知识,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创新性,进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变能力。借助健全的教师知识管理机制,能够通过制度来固定教师学习和教学任务,并将其深刻在教师意识中,推动学校建立起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和机构,进一步增强学校竞争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现阶段,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能够更好地挖掘、创新、利用知识资源,推动知识的增值。如果教师具备将个体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时,就能全面体现出知识的内涵与价值,教师也由于创新知识和提升知识价值而拥有更多的活力,全面彰显教师知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焱,陈廷俊,李如密.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17(11):39-41.
[2]陆菊.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31):191-192.
[3]朱焱,陈廷俊.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0):45-50.
[4]张敏霞,刘霜.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知识管理行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20-125.
[5]杨敏.论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2):27-30.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3
1、教师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由上可见,教师个人知识都强调教师的经验,由此累积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即教师的个人知识。
1)基于内容的教师知识管理。刘省权指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管理有关教师的显性与隐性知识,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教师专业与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组织的竞争力。李勤认为,教师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管理个人的知识与学习,积极主动探究处于隐性状态的教师知识与经验。
2)基于过程的教师知识管理。金玉芝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知识的持续取得、储存、分享、运用与创新的过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系统与制度,增加教师专业知识的分享性与流动性。梁占华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运用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孙志麟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取得、组织、储存、转换、分享、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藉以提升教学效能,增加学术的学习成就。
2、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架构研究
2.2 知识存储知识存储就是教师将已经获取的个人知识分类、整理,然后将其以系统化的结构存储在自己的知识库中。知识系统化的存储便于教师应用创新知识时的检索、提取,也方便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共享。因此,这一阶段涉及知识的分类整理、知识的检索提取、知识库的构建等。
2.3 知识应用、创新知识应用、创新就是教师应用已经存储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不断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教学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这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体现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就是教师将其隐性及显性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研究上。
2.4 知识共享共享知识就是教师之间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增加教师个人知识的流通性。教师知识共享可以打破教师个人思维和知识领域封闭的现状,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知识的共享涉及知识的转移与传播,以及教师知识共享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知识管理要考虑信息技术、绩效评估、学习型组织和学校文化制度等的影响,信息技术是进行知识管理的手段,它会直接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绩效评估是动态监控知识管理绩效的,不仅会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还会影响管理者的态度;学习型组织是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有效途径,而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之一即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校文化和制度会影响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动机。
3、结束语
本文综述教师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相关概念——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知识管理,以及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希望帮助教育从业者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情况,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发现,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只是停留在探讨层面,虽然它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尚未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层面。因此,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可以提升教师和学校竞争力的新的研究领域,值得教育从业者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4
摘要:
从教育Blog如何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教育Blog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作用,指出教师使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这一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教育Blog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师专业成长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已不单单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点,其理念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引起教育学者们的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教师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的要求也呼之欲出。教育Blog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工具,它与教师专业成长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着适用于教育的特性和强大的知识管理功能,正是如此,教育Blog进入了教师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
(一)个人知识管理过程
个人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把自身的隐性知识通过叙述案例等方式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同时吸收外界的显性知识进入自己潜在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优化和发展个人知识结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称之为外化过程,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后,更容易实现知识的存储、传播、管理等。一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显性化后可以让其他人学习,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其他人的隐性知识,从而丰富和提升自身的隐性知识。
(二)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渐地从外界获取新的教育知识来指导教学,但许多教师发现利用新的教育知识指导教学活动仍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教师的专业显性知识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并不是处于关键地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随着教学实践时间的增多,教师的隐性知识量也随之增多,由于隐性知识难于运用语言表达且极具个性化,所以造成了隐性知识难以与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如何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性以及优化教师个人隐性知识体系的结构,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而在教师积累的隐性知识中,其中有些隐性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有些则会妨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有效地手段将具有积极性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面临的问题
教育Blog集文章、记事、交流、个人主页、新闻为一体,在显示个人特色的同时又能与他人进行互动、共享资源,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帮助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但是教师在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教育Blog作用的发挥,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步伐。
(1)教师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随着教育Blog的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使用教育Blog写日志分享教学心得,这种趋势促使一部分教师盲目跟风,也开始撰写博客。一部分教师使用教育Blog的初始目的并不是利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是随大流。教师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博客,必定无法达到管理个人知识的目的。
(2)教师使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在使用教育Blog的初期,都热情高涨,积极地在教育Blog中撰写教学经历、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把自己的教育Blog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失去了记录的热情,只有一时兴起才会去写,整个博客空间渐渐疏于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并不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它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仅如此,教师的隐性知识隐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教师只对个别的教学经历进行记录、反思,那从中提炼支离破碎的隐性知识则无法真正地为教师所用。
(3)教师没有对知识的分类进行很好地管理。一部分教师在使用教育Blog写网络日志的时候,所有的日志都放在一起,并没有根据日志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没有归类的日志不仅不方便自己查阅,也影响阅读者的浏览。教育Blog作为辅助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它强大的功能为日志细致地分类。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教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未经整理的信息无助于知识的累积,无法传承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4)教师无法及时地应用教育Blog进行教育叙事,造成一部分了隐性知识的流失。由于大多数教师的时间都已被教学工作占用,他们无法常常利用教育Blog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叙述、反思和总结,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讨论问题。由于隐性知识是不确定的、易变的和可动摇的,所以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则可能造成隐性知识的流失。 "
(5)教师过于重视个人知识积累的“量”。教育博客有着强大的链接功能,教师可以阅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内容以及其他资源。教师可能平时只注重其他教师的日志、教学案例等内容的浏览,却没有对这些内容所蕴含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只注重信息的量,而没有真正地吸收信息中包含的知识经验。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不仅是积累知识,而且还应将知识转化为更有价值的内容。只有把其他教师的经验教训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三、利用教育Blog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时应用对策探讨
教育Blog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Blog,但是一些教师在使用、管理教育Blog时并没有真正达到运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向教师提出以下的建议:
(1)加强教师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提高其使用的积极性。只有教师认识到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真正地把教育Blog当做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才能发挥教育Blog的作用。教师撰写博文并不单纯是抒发自身的情绪,而是通过展示和分享教育信息,记录个人成长轨迹,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另外,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教师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达到促进专业成长的目的也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隐藏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的隐性知识随着教师的记录和反思显性化并逐渐积累,教师把长期积累的大量的隐性知识加以加工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再将其应用于教学事件,如此循环,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教师应重视网络日志以及资源链接的内容分类。笔者在浏览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博客时,发现这些教师都对自己日志进行较为细致地分类,有的分类达20多个,并且按月份归类排列。但一些教师的博客中,日志没有按照内容分类,与优秀博客比较相差甚远。笔者认为,即使不用将日志细分到20多类那样繁多,但是按照日志的内容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博客中的日志好比图书馆的书籍,只有将书籍按照不同主题内容分类好,才方便自己及他人查找。将日志按照内容分类,实际上是教师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管理,而按照日期分类,则是教师方便了解自身的知识发展历程。
(3)教师应注重日志内容的质量。教育Blog促进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基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深入地思考、分析后的心得,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教师没必要为了争取日志的数量,而随便敷衍了事,这就失去了教育Blog作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意义。
(4)教师要有节制地阅读他人日志的数量,重视知识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若教师过分追求浏览文章的数量,那只会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阅读上,而真正从中获得的知识则少之又少。限制每次的阅读数量,则可以使教师把时间用在分析他人的教学经历,分享他人的教学心得,从而加深对他人日志的理解,吸取经验教训,将他人的隐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5)教师要注重教育Blog内容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教育Blog在帮助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帮助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但教师的目光只停留在对教学实践反思上是无法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它还需要教师将反思中所领悟到的思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所以教师在利用教育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后,要重视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再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心得,并将其通过撰写教育Blog表达出来,从而充实教育Blog的内容,也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6)教师应积极寻找相关的教育Blog群组。教育Blog聚集众多优秀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专家等,也蕴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教育Blog网中,根据不同的学科、地域、知识模块、时事等组成了不同Blog群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加入相关的群组。在群组中,教师可以通过“发布新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信息、知识,积累更多关于本主题下的专业知识。
教育Blog在帮助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优越性随着教育Blog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彰显。教育Blog在使用中面临着硬件技术、教师使用意识、教师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们的实践及网站的技术完善来加以改正。教育Blog在教育中的前景仍十分广阔,它仍在不断地渗透到教育领域,改变着教师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奉继承.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刘秀菊.B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5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个人知识在幼儿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个体出发的个人知识管理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策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指幼儿教师个人通过学习人类知识成果和实践活动获得的、为其个人真正拥有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总和,其中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实践性知识。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对教师个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应用、共享、创新的管理,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个人知识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并不了解,有些教师甚至从未听说过个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即使听说过这个概念也对其理念和方法知之甚少,而且很少有教师能够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他们也并未意识到知识管理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幼儿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模糊,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缺乏认识,带来了幼儿教师个人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虽然广大幼儿教师并不十分熟悉个人知识管理,或者可以说根本不了解,但由于知识与教师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所以不少幼儿教师根据日常的思维习惯和已有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着个人的知识管理,虽然他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行为。而这些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是无意识、无系统、无计划的,数量还十分有限。如较常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有记笔记、写反思、交流探讨等,但对于个案分析、借用图式和图谱等其它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则几乎很少使用。也就是说,大部分幼儿教师使用的知识管理策略数量十分有限。
1.3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运用不善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幼儿教师想要对其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方便、快捷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运用有些陌生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教师对什么是知识管理工具并不了解,对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有哪些并不清晰。如,有些知识管理工具在教师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到,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知识管理工具,如博客。其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较为落后。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仍有部分教师停留在简单、落后的知识管理工具使用上,而对新的知识管理工具如:知识地图、网络相关管理工具使用较少。最后,新型知识管理工具大多涉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怎样应用新型知识管理工具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也是难题。年轻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比较了解,通常都会使用一些常见的电脑知识管理工具,但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一些软件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学习的教师很难应用这些工具。年龄较大的教师更是难以找到并熟练使用先进知识管理工具。由于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不熟悉和落后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导致幼儿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2、加强个人知识管理的对策
2.1 幼儿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
幼儿教师当务之急是深化对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理念和含义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地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幼儿教师个人可以从书籍、期刊、学位论文、网络资源中获取有关个人知识管理的资料,深化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思考知识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2.2 使用各种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2.2.1 教学反思
反思是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成熟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必要环节,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师主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到弥补和完善的方法,同时实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外显化。因此,进行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学反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改变自己部分陈旧的观念,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依据新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幼儿教师要走进他人的课堂之中,听同行或专家的课,主动与其他老师沟通,取其精华并为己所用。二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反思,包括对确立教育活动目标、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师幼间的互动、幼儿的参与和反应等情况的反思。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并记录自己行为,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2.2 建立个人教学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利用,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已成为幼儿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十分便捷、有效的策略。幼儿教师可以将个人教学网站作为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将个人进行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相关内容、进展、结论以及总结反思等发布到个人网站,以便于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最终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类整理日常遇到的有利的素材和教学资源,并上传至网站,以便于日后的使用和提取;设立论坛版块,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定时总结论坛中其他教师的优秀言论和各项评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开设教学日志板块,撰写教学日志,全面、深入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从总结中得到知识,得到进步。同时,教师建立好个人网站之后要定时更新网站内容,不断扩充资源库,提高网站的应用价值和教师管理个人知识的能力。
2.3 熟悉知识管理工具,提高知识管理技术水平
目前存在多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常用的有微软的Office(Word、Excel、PPT、Outlook),以及Mybase、iNota、ispaeeDesktop Blog。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Blog,现在国内把Blgo统一翻译成“博客”。 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具体过程如下:利用博客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其记录和搜索功能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在这个平台上与他人的交流管理个人的隐性知识;利用博客进行知识储存,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平台把个人的知识与思想分门别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无形中增加了个人的知识资产,而实现知识的储存,奠定知识管理的基础;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的共享,由于网络的公开性,作者和读者可以相互交流并互换角色,实现知识的共享、交流及传播。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6
摘要:
学校是知识的发源地与动力源,是最为典型的可适用于知识管理的领域。本文将教育知识管理引入教师专业发展中,详细介绍了教育知识管理的概念,讨论了中国教师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管理途径与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育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一、教育知识管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管理学领域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其核心理念为对各类知识的分类与转化。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的知识(Know-what)、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Know-why)、如何去做的知识(Know-how)、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Know-who)。其中,前两种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即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后两种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即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逐渐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学校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的发源地与动力源,是最为典型的可适用于知识管理的领域。教育知识管理为一种教育知识管理视角,是以各类教育知识作为文化资源,以知识或知识活动作为教育组织的核心财富,对知识的获得和继承、知识的学习和使用、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知识互换和教育组织内部知识的分享结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增加进行管理,以发挥个人、团体乃至整个教育组织的智慧,从而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为动态过程,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探究模式,不断丰富和升华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即基本知识素养、专业知识体系、教授知识及研究学习能力、积极上进的个人情感和高尚的品质。现代社会中,新一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与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信息和知识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爆炸性增长。在此背景下,具有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其中的知识精髓,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广大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代社会提出的复合型教师观,不仅要求教师从传播的角色向教育合作者积极转化,而且还要具有研究能力,具备对工作的反思和探索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成长一度具有“自然成熟”烙印,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环节完成新教师的自发成长过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的科学发展,当前中国采用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在职进修等方式为辅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教育培训一般以技术操作类为主要内容,片面地注重教学技能和技法的作用,忽视了实践在教学过程起到的不可或缺作用,使得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作用极其有限,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教育知识管理思想的引入,改善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管理
第一,个人知识库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个体的各类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个人知识库以整理容纳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汲取的有价值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自主总结学习,又可以利用培训学习等途径完成知识库的建立。此外,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获得各类富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也是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后,教师先建立知识地图,随后形成知识架构,进而完成个人知识库的建立。第二,个人知识共享与交流。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显性知识,从而充实个人知识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与其他人员的积极分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外化。通过上述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可以达成汲取新观点,获得新思路,感悟新知识,增加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作为新兴的网络交互式技术,博客、虚拟学习社区等手段,可以实现教师个体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并且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第三,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完成知识应用,可以获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完成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积极转化,最终加速知识的内化进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经过观察、体验和反思,不但可以获得其他个人的隐性知识,还能够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传播给他人,从而通过上述双向过程,完成知识的社会化,并实现知识的价值特点。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43-45.
[2]葛萱,张新明,王清.教育知识管理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35):227-228.
[3]王继新.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2005(1):4-6.
[4]曹霞.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2):51-53.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7
论文关键词:
知识管理;实践性知识管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论文摘要: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提出为我们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与本质的阐释。提出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并对其内部需求和外部构成做了合理分析。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涵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由J·莱夫(JeanLave)和E·温格(EtienneWenger)站在人类学角度。基于个体学习的研究提出来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著述中,他们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只是用零散的词汇予以表述。诸如:情景学习、社会实践、实践共同体、既定的文化、话语与实践等。由于目前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们尝试着结合莱夫和温格提出的这些关键概念及我们的研究视角来界定。我们认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中以学习的态度参与其中。在既定情境的交流中去获取或习得话语权。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包含以下本质诉求。
1、以参与为前提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所说的参与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边缘性参与”,主要指新成员的学习、模仿和练习,参与者的角色仅作为学习者;第二,长期充分参与,是指作为正式成员的合法地位。他们是被学习的对象。参与者是专家的角色。这二者不是矛盾关系,而是阶段性的渐进关系。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体现着成员自身合法地位的稳固与提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重要论点就在于教师合法(这里的合法指的是教师具有参与资格)的长期参与。意指“新成员受到共同体内从业者的接纳。与后者(充分参与者)发生相互作用”。从新手教师的边缘性参与到长期参与本身就意味着新手教师身份被共同体所认同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成员的参与资格。也就是莱夫所说的身份。他认为具有参与资格的成员必须应该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文化背景和价值信仰等。“我们把身份理解为人与其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位置和参与之间的一种长期的、现存的关系。”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合法的长期充分参与。
2、以实践为基础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学习与教学方式。这种理念深刻地体现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从根本上说,教学是一个复杂、变化的动态过程。体现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包含了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教育教学就是在各种不确定性情况下展开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作用下。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必须要在实践中去把握上述所说的参与也即在这种不确定的社会实践中的参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首要状态就是它的'个体性。由此决定了个体教育实践成为获取实践性知识最重要的路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主张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既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以客观文本形式呈现。而是以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育机智等形式展现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感受与体验方能习得与运用这些实践性知识。
3、以情境为条件
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特征。“它依赖情境而存在——透过丰富、复杂、动态的关系反映出来,植根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育场景中。”嘲教育教学的最令人捉摸不定之处即在于它的情境性特征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相差不大。之所以能区分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亦在于对不同教育情境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建构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的教学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让知识在情境中生成并为人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也必须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因为它是默会的,不易说出来、写出来。“人类学情境理论则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让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并使得默会知识的复杂性与有用性随着实践者经验的日益丰富而增加”。
4、以学习为动机
毫无疑问。我们总是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获得新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只不过“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学习不是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进行的,也不是通过获得教学中所传递的知识而进行的。学习是在周边共同体的学习型课程中通过向心参与而发生的,因为知识总是处于一定的实践情境与共同体之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本来就是基于学习的视角提出来的。当然这种学习一定是情境性的学习这种情境性的学习是连接认知过程学习理论和社会实践学习理论的一座桥梁前一种观点认为实践包含于学习理论之中:后一种观点认为学习包含于社会实践中。即在实践之中学习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我们倡导的是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既定的内隐文化。
5、以共享为目的
客观的理论知识要想实现共享。通过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便能实现。但教师实践性知识如何实现共享?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虽未明确提出共享这一概念。但其本质却体现着共享的精髓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个共同体中。大家的知识共享仍是首要目的成员进入的时间顺序并不决定其地位,这不同于传统的师徒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多样化的知识体系与构成使他们都具有“老师”的地位。每个人的地位都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为了进步与发展而进人共同体应该是对共同体成员最好不过的描述了。大家知识共享。互补其短。互扬其长。
6、以共同体为载体
关于共同体,莱夫与温格是这样界定的:共同体这一术语既不意味着一定要是共同在场、定义明确、互相认同的团体。也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界限。它实际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这个共同体成员在他们看来一定要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观点、对活动会做出不同的贡献和拥有不同的知识技能等要实现知识的共享。就必须在这个共同体中实现。因为这个共同体是知识存在的一个复杂条件。其成员的默会知识可以构成一定的学习型课程。而这种学习型课程又是实现知识共享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
论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他们的研究视点给了我们启发。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我们站在学校管理者角度又应该如何去看待与管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1、引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合法性”
在这里首先探讨把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引入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中的合法性。意指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中引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缘由。我们作如下解释:其一。由教师实践性知识性质所决定教师实践性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诸如课堂教学的方式把既定的知识传递给受众。教师只有在团队的实践中互动、学习、探索才能明白其内在意义。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缄默知识不能正常为人所获取与习得而提出的。这样它的前提适用性就得到了解释:其二。从学习角度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已经得到研究证实。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倡导采用情境学习的方式来获取这类知识,这样它的过程适用性也得到了解释:其三。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我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是通过教师共同体实现的,它包括了知识获取、传递、沟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共享,用以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知识再生产。这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要求也是一致的。这样它的结果适用性分析也得到了阐述。
2、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
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观点。我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提出如下看法:
(1)与其说管理,不如说学习。对于“管理”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指“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叫旦这里所论及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并不是这个层次上的管理。我们是从学习角度谈管理如果是显性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量化、写书、背诵、教授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但实践性知识由于其自身的内隐性特征。我们不能采用明确的管理手段。所以有人质疑既然是隐性知识就不能进行管理。这种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却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因此。我们主张采用“学”的方式来管理实践性知识。即用学习替代管理这里的“学”指的是在实践中学、在情境中学、主动地学、为了自身发展的学。学校管理者倡导相互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只不过未采用固定的形式而已
(2)与其说管物。不如说管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与其说是管理实践性知识还不如说在管理教师团队教师实践性知识源自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各种情境知识的积累。有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注意,有的教师虽然教了几十年的书,可是教学方法单一、方式陈旧,陈词滥调仍充斥着课堂。那么我们能说他没有教学经验吗?肯定不能。只能说他没有积累到实践性知识。那么我们能采用灌输的方法把别的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让他来学习、模仿吗?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要实现对人的管理。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给新教师以鼓励、给老教师以激励,尽量满足教师们的各种需求,使他们充满信心与活力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和分享实践性知识
(3)与其说学校管理,不如说自我管理。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特征。学校要想通过类似于管理其他事物一样去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实现对这种缄默知识的管理。这就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教师自己正如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所倡导的那样。这个实践共同体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则。只有成员之间的自我控制与协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运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之中。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教师自己在主导着。那么就可以通过教师个人对实践性知识的自我管理来实现对它的管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可以不闻不问把这一切都抛给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也要适当做出引导。使教师们认清实践性知识及其管理重要性从而实现以引导代管理。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共享之目的
三、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部需求与外部支持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给了我们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新视点。但要真正实现教师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还需要一定的支持条件下面从教师内部素质要求与学校外部支持两个方面讨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如何实现
1、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部需求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部需求指的是实践共同体正常运行的必然需求包括教师要想实现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就需要提升自己内在的素养,共同体也要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颗包容的心。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前提是参与,参与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碰撞。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和内隐文化的交流。正是这些要素的交流使得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这种交流与碰撞过程中。难免会有矛盾的出现,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来看待、缓和与消除这些矛盾,最终实现人与人的融洽相处毕竟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沟通与交流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两种实践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源于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共同体成员进入的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既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应然要求。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本质要求就是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获取与提升
三个再生产环这里的再生产于旨的是共同体不断更新自己既有的各种知识能力以达到提升的目的。包括三个再生产环第一再生产环是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再生产环,教师通过不断的累积、改进和创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得以实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是人际关系的再生产环。教师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实现共同体中人际关系的改善。比如从边缘人到中心人:第三是共同体自身的再生产环。意指实践共同体需要代代相传。它包括成员的流动与更新、知识的改进与提升、既定文化的传承与变革等。
2、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外部支持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外部支持是指站在学校角度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障教师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外部支持:构建实践共同体。通过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内涵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同体的建立需要得到学校行政层面的支持。中小学校长要转变观念。将教师的学习和专业成长视作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创建和运作创造支持性条件”创设合作型文化。在实践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型关系。他们的目的是在合作共处中实现各自所需与发展新课改也对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改变教师群体工作方式,改变教师‘独孤处境’,需要教师能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促进发展,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创设教师合作型文化实施团队化管理一些学者已注意到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反思、总结与提升来实现。只有对教师团队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习得与共享。实现应有的管理效果。“团队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冲突对立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做得好。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加到位。同时他所提供的知识也更有价值。”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 篇8
1、前言
知识管理已逐渐受到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及书籍近几年陆续出现,越来越多企业也纷纷相应成立相关的岗位,以落实执行知识管理的工作。许多组织都在着力于通过知识管理以改善企业效率,在各组织中积极推广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技术架构为基础建立框架,用以对知识的获取、应用和合作。对于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不像从前一样只能靠口述或是文字来传授知识。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高校教师能选择更多方法辅助本身的教学活动。相对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获取上也有更多的选择,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更生动的知识传授方式,更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渠道所替代,高校教师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流程,将教师自我知识进行条理化管理,使其教学水平和竞争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个体知识管理
何为知识管理?Galbreath认为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开始、其次为组织的个别单位、跨领域或跨单位、全方位的实施,最后逐渐扩展到与其他组织的合作。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转换和创新进行管理,一方面,将知识视为物体,另一方面也将知识视为一种过程。就其主体而言,进行知识管理者可能是个体或组织,由此便形成所谓的个体层次或组织层次的知识管理;就其手段而言,知识管理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有一部分是策略问题,同时也强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总而言之,知识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循环过程,只有结合科技与人,兼顾内容与过程,才能促成真正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由个体做起,目的是帮助个体更有效率地将知识付诸于实践,以协助组织的发展。个体的知识管理可以将个体兴趣和工作需要作为其出发点。个体是组织的基本单位,个体知识管理即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它与组织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是每一个体的工作,知识管理者的例行工作需要搜寻、利用、创造以及分享,因此应鼓励所有的员工都能管理知识。在终生学习时代中,个体不但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现有知识的消费者,而且后者的作用更加明显。个体为何追求知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进而提升个体自身的能力,并在组织中占居一席之地。此外,个体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创新中去,努力创造出新的知识。第一,知识计划:秉持自我负责态度确立完善的知识计划,并妥善做好目标、时间以及情况三方面分析。第二,知识评价:对个体知识管理整体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及总体性评价。第三,知识展现:此过程主要包括对信息和知识来源的识别。前者包括对个体已掌握知识的分析及个体对新知识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涵盖对查寻到的信息来源可靠程度的分析。第四,知识产生:针对各类的知识形式,如文本、演说、图书资料、影像作品、多媒体课件以及学习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与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五,知识传播: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涉及与他人的信息与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在个体间知识的沟通互动之中,其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大多依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六,知识运用:个体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一种适当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第七,压力与缺失管理:通过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对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能从发现的错误中不断总结。
3、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由于高校教师个体知识有高度的经验性、脉络性与内隐性,因此为了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需要通过外显化与理性化的努力,才能使此种看似庞杂、无价值的隐性知识,得到系统性的整理,以增进其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有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身为高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包括信息运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即教师也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查询教学资料,并加以有意义和有系统的组合,并且能与师生互相分享,以丰富和强化教师教学能力。高校教师身为一个知识工作者,对于社会全体知识进步的推动与探索,相对于其他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高校教师在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上面,更应该有积极作为,不但能够管理个体知识,并且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管理知识,成为掌握时代知识的主人。以高校教师身处的环境而言,知识管理也有其重要意义:第一,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知识的判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分享以及知识的储存等流程。以高校而言,需了解哪些是有用的知识、摸清获得知识的渠道、建立高校知识流动与分享的渠道,最后还需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建档。第二,从知识管理的目的角度定义:知识管理能增进组织获取更新知识的绩效,并解决复杂或重复的教学与行政作业。第三,从知识管理功能的视角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高校的智慧资本或知识资产,能将高校的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有效的运用,以累积高校的无形学术财富,从而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4、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BillGate指出知识管理要有完善的功能必须有工具加以辅助才行。其基本的几个条件包含资料库、档案以及电子邮件和工作流程的应用软件。此外,还包括了特别搜寻的功能。Graham则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类沟通方式,因此它被视为沟通技术革命的产物。此种沟通技术的革命,通过信息技术来不断创新知识,并提供传播与扩散渠道,使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更加便利。这样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逐渐进入了以信息化学习手段学习的环境,一种运用网络传播、获取学习信息及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管理存在四方面的影响:其一,可以很方便地延伸个体在组织内部的网络;其二,可以提供一种快速学习别人知识的途径;其三,信息技术可以方便提供对知识的快速获取、更新以及存储;其四,可以使得结构化知识在组织内部向垂直和水平两个纬度快速扩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已融入个体在知识管理的要素中,造成个体在处理信息的模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第一,多媒体的应用使信息型态的转变。所谓多媒体,是一种以电脑为中心结合所有已知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影像、视讯等,是各种资源的结合体。以往单独存在的书、杂志(文字)、录音磁带、电视、电影、录像带,通过多媒体的整合能呈现不同一般的效果。第二,信息搜寻、纪录、内部查询的便利性与可扩充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过去从内部资料库搜寻的资料,也就是个体整理过的笔记、图片、摘要等以及外部资料(图书馆、杂志社等)更加快速与便利。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互相沟通交流,并且累积大量知识加以活用。第三,信息储存空间的改变。传统上对个体资料库的建立以分类卡为基础(包括个体的藏书、书报剪辑、讲义目录、会议记录等),而当个体资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物理储存空间有限,对资料的保存和检索就会变得特别困难。但是信息技术在资料储存与处理能力上更有助于解决知识凌乱多变及难以保存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知识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及贡献。第四,将信息做结构化系统分类。由于个体所属的专业有所不同,传统的知识分类尽量采取较简单且易于检索的'方式。而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架构,可依据运用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对已有知识做分门别类的安排,并可对个体在知识的创造及运用的衔接上起到协助作用。
5、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策略
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是指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判断其所具有的显性、隐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储存、传播以及创造。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师知识储备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第一,高校教师要很好进行个体知识管理,高校首先应该建设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心,比如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中心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也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获取各种教学资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咨询课程与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资源中心的帮助,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第二,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个体知识管理。由于高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大部分教师对概念地图等知识管理软件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师知识管理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相关软件应用能力。第三,高校教师可以享用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相关网络搜索技术,下载电子书籍和相关期刊网上的学术资料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专业信息;还可以登陆专业的学科网站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此外散布在互联网中的许多专业论坛也是高校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很好补充。第四,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或者及时聊天工具,如QQ、MSN、E—Mail、BBS、个体网站等建立虚拟社区来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共享。在教师虚拟社区内,教师围绕共同的主题发表各自见解,进行知识分享。在同一虚拟社区汇集的教师越多,社区内所集聚的知识也越多,其学术价值也越高。在虚拟社区内,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相关知识上传在QQ空间中,供大家转载、阅读,也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点滴教学经验和不足以微博的形式让同行借鉴和评论,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
【浅谈教师的知识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论文10-01
浅谈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现状分析论文04-10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08-10
浅谈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04-27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3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实践论文03-10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05-26
浅谈隧道监控量测论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