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蚓螈目
蚓螈目
蚓螈目(蚓螈目)
蚓螈目(Gymnophiona)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的1目。种属分布:已知160余种,下分隶6~7科30余属。广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尤以南美的种类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岛无。非洲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并在塞舌尔群岛有6~7种,而马达加斯加岛无。在亚太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及西侧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及欧洲无分布。中国现有2种,即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
目录 分类地位 种属分布 形态特征 下属分类 收缩展开 分类地位蚓螈目(Gymnophiona)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的1目。
种属分布已知160余种,下分隶6~7科30余属。广布于环球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尤以南美的种类最多,而安的列斯群岛无。非洲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并在塞舌尔群岛有6~7种,而马达加斯加岛无。在亚太地区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及西侧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及欧洲无分布。中国现有2种,即双带鱼螈和版纳鱼螈,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
形态特征尾极短或无,无四肢和肢带,蚯蚓状。体细长,体表周身有缢纹环绕,形成许多排环褶。每1环褶间有排列成行的长囊状大腺体和4~6行真皮骨质小鳞,下陷在真皮肤内,背面褶间小鳞多的达千行,仅个别属无鳞。头侧鼻与眼间有1可伸缩的“触突”,可能与嗅觉有关。眼小,无眼睑,眼隐于皮下或为薄的.膜骨所覆盖。中耳仅有不发达的耳盖骨和耳柱骨,无咽鼓管、鼓室和鼓膜。舌较大□形,有游离缘抵向内鼻孔。有上颌齿和与之平行的犁腭齿各1排,下颌有齿1~2排。头部背腹面的骨片均大而少,排列紧凑而坚实,一般无大窝孔。这种头骨类型虽与现生的有尾类,无尾类均不同,而骨片成分基本相同。坚固的头颅是适应穴居生活的一种性状。椎体双凹型,有残留脊索。肋骨较长。右肺发达,左肺退化。雄性泄殖腔壁能翻出成为交接器。体内受精。肛裂纵置或横置。
下属分类吻蚓科
仅2属9种,包括浅环蚓属Epicrionops和吻蚓属Rhinatrema。分布于南美洲北部。为最原始的蚓螈,保留有尾部,口开在头的前方,头骨数量多,眼相对比较大,触突与眼相连,具环褶和小鳞。卵生,幼体有小的外鳃,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壤中。
鱼螈科
有2属约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眼可见,触突距眼甚远,上、下颌各有2排牙齿,初级和次级环褶不易区分,共有260~430个;小鳞多者可达2000行左右。尾很短,尖突。肛孔纵裂形。我国产1属2种,即分布于云南的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与分布于广西的双带鱼螈Ichthyophis glutinosus,两者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第一颈沟距口角远,第二颈沟从背见不到两端;后者相反。版纳鱼螈最早于1974年在云南勐(měng)腊县发现,最早被认为就是双带鱼螈,后来才确定为一新种,全长约38厘米,栖息于海拔200~600米林木茂密的土山地区,喜居水草丛生的山溪和土地肥沃的田边池畔,穴居,昼伏夜出,以蠕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真蚓科
有21属80余种。分布于美洲、非洲和南亚热带地区。为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体型差异大,全长10~50厘米。卵生或卵胎生。
盲游蚓科
有4属12种。分布于南美洲。水栖或半水栖。无尾,但水栖种类体后侧扁以游泳。
【蚓螈目】相关文章:
美西螈作文600字11-13
环毛蚓再生能力的研究05-02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试验研究04-28
壬基酚对赤子爱胜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04-30
婚娶瞽目05-01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Ⅲ:啮齿目、兔形目05-03
单孔目介绍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