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下川文化
下川文化
下川文化(下川文化)
下川位于山西南部沁水县中条山主峰历山的东麓,这里峰峦起伏,山青水绿,以其优美的森林草甸和舜耕历山的人文景观而被列为山西省著名风景旅游区。
目录 古环境变化 下川遗址 石器类型 代表遗址 收缩展开 古环境变化距今约2.5-1万年,全球气候进入末次冰期的最高峰,冰川扩张,海平面下降到比现在低100多米的位置。亚洲与北美间的白令海峡成为陆桥;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南端及台湾岛与大陆相连,中国北方经历了第四纪以来最寒冷的时期。面对恶劣的气候和变化了的环境,人类要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就不得不面对严酷的客观现实,发掘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种潜能和创造力,主动而勇敢地适应新的生态系统,由此而相应产生了新的文化:典型细石器工业。这个时期,整个旧大陆几乎同时普遍出现了成熟的细石器工艺,使得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技术达到了顶峰水准,同时也孕育着农业文明,亦即随之而来的“新石器革命”。 中国这一时期的细石器工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重要遗址有山西沁水下川、蒲县薛关、吉县柿子滩、丁村77:01地点、榆次大发、阳高神泉堡、河北阳原县的虎头梁和籍箕滩。构成细石器工业的主体是用娴熟的间接打制法和压制法普遍制作形状规整、用途专门化、精美细小的复合工具,刀耕火种的原始拓荒农业也在这时出现。
下川遗址山脉多以寒武奥陶石灰岩为主,故漏斗、竖井、洞穴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好,下川就是一个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山间盆地,旧石器遗址散布于盆地边缘,因下川附近最为丰富而被命名为“下川文化”。文化遗物埋藏在二级阶地上部的亚粘土层里,70年代初发现并作过多次发掘,收获颇丰,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绝对年龄距今24000——16000年。
石器类型下川文化的石质遗物包括细小石器和粗大石器两大类,但文化的主体是以黑色燧石制造的大批类型复杂的细石器。在初级产品中,虽然直接打击法产生的普通石片仍占绝对多数,但压制法的产物——锥状石核、柱状石核、楔状石核、漏斗状石核以及与之相应的大量细石叶代表了下川文化先进的石器工艺。在加工石器方面,除继承了传统的石锤直接修整方法,还出现了大量压制法产品。工具的类型有琢背小刀、雕刻器、尖状器、锥钻、石镞、石锯、石核式石器和各种式样的刮削器。这里还有不少小石叶和细石叶,完整者很少,大多数截断了一头或两头,其目的是为了作刀片使用,把这些截断的小刀片连续地镶嵌在骨把或木把上,使彼此接口平齐,减少间隙,便成为一件锋利而实用的骨刀、骨匕首或骨矛头。这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先进的复合工具。1973年,在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发现了仍然镶嵌着细石叶的骨刀和骨匕首,便是截断的细石叶用于复合工具的实物凿证。结合石镞、扁底三棱尖状器的发现,证明下川文化的主人已经普遍使用复合工具,从而促进了原始生产力的大发展。石镞标志着弓箭应用于狩猎活动,它可以安全地缩短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猎获量,“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遍的劳动部门之一”。总之,下川的细石器因材施用,工序明确、制作精细、形制规范。从功能上考察,这些工具可以从事狩猎、采集、收割、加工木器、加工皮革、穿孔、切割、雕刻、制衣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活动。 粗大石器在下川文化中虽然比例较小,但有两类工具引人注目,一类是研磨盘,粗砂岩制成,表面因长期研磨而下凹,这件石器使我们想起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虽然形状有别,而功能应该是一致的,是用来加工植物种籽或谷物的'工具。另一类是锛状器,外形呈三角形、舌形和梯形,底面平坦,顶面较隆凸;一端宽厚,陡直单向加工,是锛状器的工作刃;另一端缩窄减薄,用于装柄,其功能与现今木工的锛相同,类似的工具在榆社盆地、河北省虎头梁、籍箕滩、孟家泉等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均有发现。三角形锛状器在中原新石器时代及以后几乎绝迹,而在欧洲、非洲、日本等新石器文化中屡有发现,令人惊奇的是朝鲜半岛和东北延边至今仍在使用类似的铁质锛,被当地人称为“手锛”。上述现象为探索区域性文化演变、文化传播及中外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还表明大量锛状器的出现以及用于劈裂木材的楔形析器的认识,使森林伐和拓荒从此具备了规模化作业,进而预示谷物种植的可能出现以及真正的木器加工业和木结构建筑的诞生。
代表遗址山西境内与下川文化同时或关系密切的文化遗存还有几个分布区: 汾河流域:已发现地点有古交市石千峰,榆次大发和襄汾丁村77:01地点。细石器文化内涵同下川一致,但77:01地点时代略早于下川,为距今26400±800年。既有下川细石器工具类型,又包容了“丁村文化”特色,含三棱大尖状器、斧状器、双阳面石刀、石球等。 黄河流域:分布于吕梁山西麓和黄河东岸。已知遗址为蒲县薛关、吉县柿子滩和山西西北部若干采集点。这个区域代表性的器物有楔状石核、船底形石核、长型双尖尖状器、卵圆形弧刃刮削器。部分长型石器及软锤、指垫法加工与河套地区水洞沟文化有不少相近之处。 桑干河流域:阳高神泉堡遗址群含丰富的细石器文化,文化内涵与年代与其下游不远的虎头梁文化一致。 上述细石器遗存除丁村77:01地点与下川遗址外,其余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或者已进入新石器的时代范围,绝对年龄大致在距今1——1.5万年之前,随着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出现,农业正式崛起之后,细石器工业在中国北方渐渐地走向衰落。
【下川文化】相关文章:
下川岛之旅作文11-24
文化品位 现代水利的文化主潮(下)04-28
关于下川岛旅游的作文(通用22篇)09-19
文化视角下的习语翻译04-27
文化视域下的汉语对偶04-26
市场机制下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建设04-27
中华文化视野下的草原文化04-27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象征04-27
和谐文化视角下的科技创新04-27
文化杂合与失衡背景下的翻译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