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包河区
包河区
包河区(包河区)
包河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于2002年合肥市区划调整时成立,位于巢湖北岸,合肥东南迎风口,襟“五河”而带“一湖”。全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0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2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常驻人口81万,是合肥市四个城区中面积第一大区、人口第一大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驻地所在地。区域内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广电中心、省图书馆、省体育馆、安徽大剧院、中国包公园、卫立煌故居等一批文体机构和名胜古迹。包河区因辖区内的包河景区而得名,因北宋名臣包公故里而闻名,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全省44个城区之首,相继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团建先进区、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区、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区、全省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全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目录 建制沿革 地理环境 第一城区 包河人口 收缩展开 建制沿革包河区以合肥市原郊区为主。1951年1月合肥市设两个郊区,11月合并为城郊区,1952年8月分为东郊区和西郊区,1955年1月又合并为城郊区;1960年3月改为蜀山区,6月改为北市区;1963年5月改为郊区。 2002年,郊区更名为包河区。
地理环境包河区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0平方公里。
包河位置
包河区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包河区襟五河而带一湖——包河、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川流其间,区南紧临巢湖,区西紧临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包河气候
包河区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第一城区2002年,合肥市郊区更名为包河区。包河区辖原郊区的大圩1个乡,义兴、义城、骆岗、常青4个镇。从原西市区划入巢湖路、芜湖路、宁国路3个街道。原西市区稻香村、南七里站街道金寨路以东区域与原郊区常青镇金寨路以东区域合并,由常青镇政府管辖,镇政府驻地不变。原郊区城东乡分路口、周谷堆、五里庙3个村划归包河区骆岗镇管辖。调整后,包河区辖大圩1个乡,义兴、义城、骆岗、常青4个镇,巢湖路、芜湖路、宁国路3个街道。面积230.70平方千米,人口33.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0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地包河大道118号。 2004年底,包河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常青街道、宁国路街道、芜湖路街道、巢湖路街道、骆岗街道、义兴镇、义城镇、大圩乡。 2006年,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将肥西县烟墩乡整建制划归合肥市包河区管辖的批复》(民地字[2006]71号):同意将肥西县烟墩乡划归合肥市包河区管辖。 2007年4月,经省民政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包河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7个街道、2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街道级社区:常青街道、芜湖路街道、包公街道、骆岗街道、望湖街道、淝河镇、大圩镇、义城街道、烟墩街道、包河工业区(骆岗街道)、滨湖世纪社区。 合肥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滨湖世纪社区揭牌 2013年2月1日上午,合肥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揭牌。 据了解,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覆盖滨湖世纪城、滨湖蓝鼎两个超大型居住区和一个滨湖和园回迁安置小区,居住人口近10万人,饱和入住人口可达18万人。社区将集中建设一个2.6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级管理、居政分离”,最大限度精简管理层级,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构筑名副其实的“15分钟生活圈”。 滨湖世纪社区由包河区直管。社区设立了共治理事会,设秘书长、常任理事和理事,实行轮值主席和常任理事制,引导居民走社区自治道路。包河区财政每年将拿出300万元投入基金,作为理事会日常公共经费。辖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可以提交给理事会,经理事会表决同意后,则会拨款给居民,由居民自己实施,理事会负责监督。 滨湖世纪社区是街道级“大社区”模式的先锋,根据规划,未来滨湖新区将建8个大社区。根据进度,6月,“大社区”内所有建设项目都将投入使用。
包河人口2010年,包河区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0万。 2011年,包河区常驻人口81万。
【包河区】相关文章:
合肥市包河区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07-08
包河区化学名师工作室总结交流会感悟01-19
2010年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