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镇

时间:2023-04-29 11:58:37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华镇

清华镇

清华镇(清华镇)

清华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星江河上游,鄣公山南麓。东连浙源乡、沱川乡两乡,南邻思口镇,西接赋春镇,北靠大鄣山乡。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6000多人。距县城21公里,交通便利,王赋线、清灵线、清岭线三条公路横贯其中,形成了婺源北部的交通枢纽。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年古镇”的称号,是江西省200个重点建制镇之一。

目录 历史悠久 主要企业 历史沿革 古镇经济 收缩展开 历史悠久

清华镇的历史非常悠久,唐朝开元年间婺源县建制时县治就设在这里,后来才迁入紫阳镇。镇上有一条主要大街,街道两旁有很多店面。离开主街,在通往彩虹桥的青石小巷里可以看到一些古旧的民居。出城边可以看到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历史的彩虹桥,该桥因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廊桥。它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在当地也叫廊亭桥,这座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建筑。沱川理坑:这是婺源县境内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样子。通往村子的路是青石板路,行走其上不沾泥泞,其村口有一座名为“理源桥”的廊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村中主要的古建筑有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广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驾睦堂”以及“司马第”“九世同居楼”等。

主要企业

主要企业有百源木业、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清华酒业有限公司、鄣公山水泥厂、大自然工艺伞厂、后龙山酒厂、清华石料有限公司等。特色产品有“大自然”工艺伞、“大鄣山”AA级有机大米、“鄣公山”绿茶、“鄣雾”有机茶、“清华婺”酒、“老牌”大曲、“鄣公山”水泥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产品。其中“鄣公山”牌绿茶四月份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同时获得“绿标”和有机食品认证。按照《清华镇镇区建设总体规划》,先后投资上千万元修建了新街、横街、彩虹大道、东源大道、南市大道等城镇道路体系;修建了自来水厂、停车场等城镇基础设施。开通了县城至清华的电视光缆,使电视频道增加到30个,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长1600米的新街是镇区的商贸中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商贸中心正在向彩虹桥景区转移。通过建立环卫所、城管中队,并投入大量资金绿化、亮化、美化城镇道路,镇区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已获省级卫生镇称号。,清华镇上下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多方筹资,破解资金难题。清华镇采取“财政资金补一点、挂点单位帮一点、镇村扶持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同时,横向联系争取资金扶持,浙赣经济联络会婺源分会与清华镇建立了帮扶联络点,每年扶持建设资金10万元,杭州市东岳社区党委书记胡建民捐助洪村新农村建设资金达50万余元。,清华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共投入800余万,村村建起了便民图书室、健身运动等基础设施,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大改观。创新方法,破解改厕难题。清华镇党员干部、村理事会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改厕做示范,带动了村民积极参与改厕。为有效利用农家肥,清华镇改进了以沐浴排水与卫生厕排水共管排水的做法,把卫生厕排水与其它排水分开,并因地制宜,统一在村外集中续建贮粪池,这种做法既治理了村内露天粪池脏、乱、臭的'问题,又使有机肥得到了有效利用。清华镇还规定改一个水冲式卫生厕,奖补300元;改一个三格式水冲式卫生厕,奖补500元,极大激发了群众改厕的热情。清华镇诗春、河东、河西、罗云4个试点村220多家农户,已完成改厕90%,在该县率先完成改厕工作任务。和谐课堂进万家,建设和谐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清华镇以开展“和谐课堂进万家”主题活动为依托,以教育培训为手段,邀请相关专业人员、道德标兵授课,举办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并在清华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和谐村”、“和谐户”、“和谐家庭”、“卫生户”和“文明庭院”等评选活动。清华镇已形成了村村有“课堂”,人人讲“和谐”的新农村文明新风尚。2008年,清华镇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村镇称号。

历史沿革

清华是千年古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始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迁弘高(今县城紫阳镇),历时161年。建国前夕,清华属新华乡,建国初属鄣西区,1950年为县第五区区政府驻地,1958年为清华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国营鄣公山垦殖场清华分场,1984年5月恢复清华镇。

古镇经济

2006年,清华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142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402万元,财政收入360万元,出口创汇371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1元。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本地资源作文章,清华镇形成了以有机茶、有机稻、兔业养殖为主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建立有机茶基地4个,面积2500亩;已建立有机稻基地3个,面积2200亩;兔业养殖基地1个,正在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由于境内生态良好,没有污染,其生产的大米2000年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16项品质指标已达AA级绿色食品标准,首创大米类中国第一。工业上,基础较薄弱,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 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比2006年增长86%。2010年我镇财政收入为509万元,比2006年增长2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5万元,国税292万元,地税194.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86.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300元。 “十一五”时期该镇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成立了全县首家农村经纪人协会——清华镇农村经纪人协会,推行“协会+合作+经纪人+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种植与养殖合作社为平台,着力创建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现全镇已建立了浮溪蔬菜种植、双河蔬菜种植、浮溪生猪养殖、花园养殖、浮溪果业种植、里村综合养殖、诗春养殖、双河茶叶、花园茶叶等9个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563户。2010年,全镇努力克服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累计粮食播种面积14067亩,产量达5600吨,创历史新高;茶叶产量8600担,冬种油菜种植6400亩,新种茶园1000亩。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打造“全县样版、全市一流、全省前列”的总体要求,创造性的采用了“一村多点、以点带面”的方法,先后投资850余万元,将浮溪村建成了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新村;将花园罗云村打造成了生态文化珠联璧合、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的文化景观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四年荣获市、县先进,新闻媒体争先报道。 “十一五”时期,我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镇村面貌显著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实施了天然阔叶林十年禁伐、山塘水库禁用化肥养鱼、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等工作,积极探索了具有婺源特色的乡村及景区垃圾处理模式,农村清洁工程走在全县前列。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按照“山上绿化、山下花化”的目标,开展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花开百村”等生态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行动。 “十一五”时期,是清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的时期。2010年我镇充分利用清华跻身市级26个示范镇之一契机,以“五抓”(抓政策落实、抓规划编制、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抓文明建设)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商环境。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镇区清华大道、东源大道、彩虹大道、南市大道等四条主干道路的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形成了“三横两纵”的镇区交通格局;规划建设了清华上街新区、南市小区,清华派出所、清华交警中队、计生综合服务大楼(便民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清华小学综合楼等一批建设工程先后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启动了总投资500余万元的玉屏街规划建设项目,做足街道文化,进一步优化镇区交通格局,加强镇区聚集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集镇土地、建房管理,强化城管中队与环卫所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推进集镇规范化管理。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投资1200万完成诗春、里村、洪村公路硬化绿化,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清华镇】相关文章:

清华的寄语12-06

走进清华04-30

清华培训总结12-02

[精选]游清华作文01-02

游清华作文05-15

游清华作文01-02

顶你上清华:解密河南学子成就清华之路04-26

清华的寄语5篇12-06

清华的技术转移经04-26

[精选]参观清华大学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