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鲑介绍

时间:2024-06-08 05:45:07 艺诗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鳞鲑介绍

  细鳞鲑是濒危水生野生鱼类之一,为北冰期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和秦岭地理变迁的重要生物,也是研究鲑科鱼类系统演化的良好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细鳞鲑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细鳞鲑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因鳞细小而得名。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俗称:山细鳞鱼、江细鳞鱼(东北),闾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陕西),梅花鱼(甘肃),小红鱼(新疆)。英文名:Lenok。在黑龙江流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肉肥美,含脂量高(3.8-7.7%),体大,一般重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公斤。此外,卵也相当名贵。

  形态特征

  细鳞鲑的体形为中等大小,略呈纺锤形,稍侧扁,体长为17—45厘米,体重为0.5—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6—8千克。吻钝,微突出,上颌稍长于下颌。口小,在身体前端,位置较低,口裂抵达眼的中央。唇较厚。上颌骨宽而且外露,后端伸达眼中央的下方。眼较大,位于头的侧上方, 眼的上缘几乎与头的上缘持平,两眼之间平坦或中央微凸。两鼻孔很邻近,约位于吻中部。鳃孔大,位于侧面,向前达眼的中央或稍前下方。牙齿较多,上颌齿46枚,下颌齿26—28枚,犁骨齿与腭骨齿各有一行尖齿共约32枚,排列呈马蹄形。舌厚,前端游离,舌上也有齿,左右各5枚,排列呈V字形。有假鳃。鳃耙19—24个,外行为长扁形,内行小块状。鳃盖膜分离亦不连与狭部。体表被圆形鳞片,非常细小,头部无鳞,侧线稍呈侧上位,侧线鳞约有140—150个。背鳍外缘向后倾斜,平直或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脂鳍基稍后于臀鳍基。胸鳍位于侧中线的下方,呈尖刀状。腹鳍位于体长中点的稍后处,其起点正对着背鳍基的中部,鳍基有一个长形腋鳞。尾鳍浅叉状。肛门紧靠臀鳍基的前方。身体背部黑褐色,背鳍前颜色较深,两侧为淡绛红色,至腹侧渐呈银白色。背部及身体两侧侧线鳞以上及脂鳍上还散布多个长圆形黑蓝色圆斑。腹鳍为棕色。在繁殖季节,身体侧面渲染的红色更加艳丽。

  鱼类食性

  细鳞鲑以动物为食,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阴天则全天摄食。食物主要有小鱼、鱼卵、虾类,以及蜉游、飞蚁、莹火虫、瓢虫、牛虻和其他昆虫等,饱食后胃内食物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10%。采食的时候,它还能经常跳出水面捕捉飞在水上的昆虫,一天可食100多个虻、蝇等。它在吞食鱼卵时,往往也把水底的树叶或枝条的碎片一并吞入。细鳞鲑的胃很大,为白色弯管状,胃壁很厚,但肠非常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二,有幽门盲囊65—75个。

  鱼类特点

  细鳞鲑体内具鳔。鳔是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消化管前部向外突出并逐渐延长扩大形成的囊状体,它还与消化道以短的鳔管相连。鳔管消失的鱼类被称为闭鳔类,如鲈形目的种类;鳔管终生保留的鱼类被称为管鳔类,如鲤形目、鲑形目的种类等。闭鳔类的鳔一般仅有1个室,但通鳔类的鳔变化较大,有1个室的,如鳗鲡等,有2个室的,如鲤鱼等,有3个室的,如鳊鱼等。细鳞鲑为通鳔类,仅具1室,鳔长而大,呈圆锥形,壁很薄,后端尖而且伸过肛门。 鱼类从一个水层到另一个水层,必须调节体内的压力,也就是调节自己身体的比重才能达到。鳔的主要功能就是起这种调节鱼类身体比重的作用。当鱼处于水中一定的深度时,鳔内蓄积的气体恰好能使鱼体的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相等,鱼就不再上升或下沉。如果鱼需要游向深处,由于水环境的压力增加,鳔中便释放出一部分气体,鱼的体积缩小,使身体比重加大,就可以适应新水层的压力。如果鱼需要游向水的上层,则恰与上述的情况相反。但是,鳔调节鱼体内压力的过程较为缓慢,如果鱼类需要在水中快速升降,鳔的存在反而成为障碍,所以鲨鱼、金枪鱼等游速很快的鱼类体内均没有鳔。此外,一些栖息于水底环境,很少向上游动的鱼类也没有鳔。

  鱼类分布

  细鳞鲑在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以及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等。在国外,还见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的河流之中。 秦岭细鳞鲑被列为国家II保护动物,它是细鳞鲑的一个我国特产亚种,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定名,仅以“点状”分布于流经甘肃渭源、岷县、漳县、甘谷、张家川和陕西陇县、周至的渭河及其支流,以及流经陕西太白、佛坪的汉江支流等地。它与产于黑龙江等地的细鳞鲑的主要区别是体形较小,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有4—5个圆黑斑,体斑稍大,幽门盲囊、侧线鳞和第一鳃弓外行鳃耙的数目均较少等,野外数量十分稀少。

  栖息环境

  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仔鱼喜欢潜伏在砂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适宜水温为9~22℃,忍耐极限水温为25℃。对酸碱度(pH值)适应范围为5.75~7.8,致死上、下限为8.5及4.3。溶氧含量一般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冬季在支流的深河或大江中越冬,幼鱼钻人石缝或乱石堆里越冬。

  养殖技术

  仔鱼培育

  养殖容器为玻璃钢平列槽(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流水养殖,进水流量18-20升/分钟,水面上60厘米设置100瓦日光灯照射。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细鳞鱼仔鱼全长为14-16毫米,这期间仔鱼贴卧水底,其发育完全依靠卵黄囊的营养。仔鱼易因堆积过多或水流不畅缺氧而窒息死亡,注水量应适当加大,每10万尾保持在20升/分钟以上。

  稚鱼培育

  稚鱼池规格为长10米、宽2米,深30厘米,细鳞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上浮仔鱼可在平列槽中饲养2周,再移入稚鱼池中,也可直接放稚鱼池中饲养。稚鱼池水深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水温以9-12℃为好,在该温度条件下,饲养稚鱼不易患病,成活率较高。在平列槽内稚鱼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在稚鱼池中稚鱼放养密度为3000尾/平方米。

  当稚鱼上浮率达到50%以上时,投喂开口饲料,可选用粗蛋质含量为45%的虹鳟鱼稚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但脂肪含量应在12%以上。饲料粒径0.3-0.5毫米。投饲率为5-6%,日投饲为6-8次,间隔2-3小时。经30-40天驯化培育,稚鱼体长可达3-5厘米,体重可达1-2克,可以分池进行鱼种培育。

  成鱼养殖

  流水池既可采用水泥池,也可因地制宜用石块砌池。水泥池以长方形为宜,单池塘面积100-2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底坡降比为(6-12):1000。石块砌的流水池,面积50平方米以上即可,池深1-1.2米。水源可选择水温较低的山涧溪流、涌泉水等。细鳞鱼适宜生长水温13-20℃,最适生长水温13-16℃,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0℃。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小时以上,流速保持0.02-0.16米/秒,水中溶解氧为6平方米/升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0075毫克/升以下。根据细鳞鱼生长规格调整放养密度。规格20-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300尾/平方米;规格1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尾/平方米;规格1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00尾/平方米;规格2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75尾/平方米;规格3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50尾/平方米。饲料采用虹鳟成鱼配合料即可,粗蛋白含量40%,脂肪含量18-26%,投喂应防止饱食或过量,投饲率为1%-3%,每天投饲2-3次。

【细鳞鲑介绍】相关文章:

青鳞鱼的功效与作用12-14

关于细品作文08-23

处处细留心作文08-09

细品遗憾作文01-18

细品书香作文08-08

细嗅蔷薇作文10-13

细河变了作文07-19

《阿细跳月》教案10-18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03-07

细品作文300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