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黑长尾雉)
宝岛奇鸟。别名帝雉,属于雉科,学名为 Syrmaticus mikado。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叶林、疏林峭崖间。主要取食野草莓、蕨类等绿色植物,兼食昆虫。全身蓝黑色带有光泽,背部以下有蓝色羽缘,翅膀有白色翼带,次级飞羽末端,白色尾羽长且有白色横纹。胸、腹部的蓝色覆羽,在光线下呈现宝蓝色的鱼鳞状斑纹。眼部四周裸露的皮肤为血红色。雄鸟的身长72-87㎝,尾长52-60㎝。
目录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黑长尾雉,也称“帝雉”,雄鸟:上背、胸部及腰羽羽缘闪紫蓝色光泽而与乌黑色的羽片中央部分生成明显的扇贝形图纹。尖尖的尾羽具黑色横斑和白色。两翼黑而具明显的白斑,次级及三级飞羽端白色。眼周裸皮绯红。雌鸟体型较小,下体杂灰,上体褐色,沾红黑色并具白色条纹。 全身蓝黑色带有光泽,背部以下有蓝色羽缘,翅膀有白色翼带,次级飞羽末端,白色尾羽长且有白色横纹。胸、腹部的蓝色覆羽,在光线下呈现宝蓝色的鱼鳞状斑纹。眼部四周裸露的皮肤为血红色。雄鸟的'身长72-87㎝,尾长52-60㎝。 雌鸟:较雄鸟体型小。全身为橄榄褐色带有浅色纵斑,头到颈部暗橄榄绿褐色,眼部四周裸露的皮肤为暗红色,背部覆羽的羽轴为黄白色或白色,且有黑斑及暗褐色虫蠹斑。飞羽棕黑色有橙褐色横斑尾羽短呈栗色且有黑斑。胸、腹部羽毛褐色有黑斑或白色箭头型斑纹。雌鸟的身长46-52㎝,尾长17-21㎝。 虹膜红褐色或淡褐色,嘴角褐色;腿、脚绿褐色。 叫声:告警时wok,wok,wok地高叫。繁殖季节雄鸟发出尖厉哨音。
栖息环境黑长尾雉栖息于海拔1700一3800米的原始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
分布范围黑长尾雉分布于台湾的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花莲、高雄、屏东、台东等县境内的中部山地。
生活习性常单独活动。白天多活动在森林茂密、林下灌木发达而又不甚密集的林中地上,早晨和下午活动较频繁。中午活动较少,或休息,或沙浴,晚上独栖于树上。上树时常从低枝逐级往上跳跃。性情机警,遇到危险立刻逃进密林深处或往下坡急飞。活动区域较为固定。常沿固定路线活动。活动时一般悄然无声,偶尔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 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啄食植物的叶、根、茎、花、果实和种子,也吃蚂蚁、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常常边走边觅食,并不时左右观察,甚为警觉,所食植物种类主要有清饭藤、长梗紫麻、玉山悬钩子、水麻、虎杖、五节芒、赤杨、车前草、早熟禾、台湾泽兰等。
【黑长尾雉】相关文章:
黑颈长尾雉06-03
黑颈长尾雉的巢址选择07-06
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07-31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产卵、孵卵行为07-06
白冠长尾雉06-03
白颈长尾雉06-03
白冠长尾雉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11-16
雉,雉齐己,雉的意思,雉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