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铜鱼介绍
铜鱼是鲤科、铜鱼属鱼类。体长,粗壮,前段圆筒状,后段稍侧扁,尾柄部高。头腹面及胸部较平。头小,近锥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铜鱼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铜鱼
铜鱼Coreius heterokon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鱼句 亚科,铜鱼属。地方名:金鳅、水密子、尖头棒、麻花鱼、铜线、芝麻鱼、长江铜鱼。铜鱼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大众喜爱的上等鱼,地方风味菜肴有豆瓣鱼、红烧鱼等。江苏靖江一带宾馆饭店也将其作为高档鱼用于筵席,俗称黄道士,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铜鱼自然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捕获个体变小,产量下降。尽管如此,市场上的铜鱼仍然来自野生捕捞,铜鱼的人工养殖尚未见报道。
目录基本信息种群分布经济价值生物特性基本信息
编号: 6099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亚科: 鮈亚科 拉丁亚科: Gobioninae 中文属名: 铜鱼属 拉丁属名: Coreius 拉丁种名: heterodon 定名人: (Bleeker) 年代: 1865 中文名: 铜鱼 ogenus: Gobio 原始文献: Neder. Tijd. Dierk. 2:26, 1865. 模式产地: 中国 俗名: 金鳅, 出水烂, 尖头, 铜钱鱼 生境: 干支流流水 类型: 4 国内分布: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资料来源: 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503-504. 水生生物学集 (2):84. 中国系统鲤类志:63. 黄河渔业生物学基础初步调查报告 铜鱼(Coreius heterodon)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的一种。
俗称
尖头、水密子、尖头棒、尖头水密子、退鳅、假肥沱、麻花鱼、桔棒、竹鱼、黄道士、铜钱扣、金鳅。
英文名
Brass gudgeon , Bronze gudgeon 。
形态特征
体细长,前端圆棒状,后端稍侧扁。头小,锥形;眼细小;口下位,狭小呈马蹄形;头长为口宽的7-9倍。下咽齿末端稍呈钩状;须1对,末端超过眼后缘。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体呈黄铜色,各鳍浅黄色。
生活习性
铜鱼栖息于江河流水环境的下层,习惯于集群游弋,通常一个群体由几十到几百个体组成。冬季至深水河槽或深潭的岩石间隙越冬。性 成熟年龄为2-3龄,生殖期为4-6月,多在水流湍急的江段繁殖,受精卵随江水漂流发育,怀卵量为2-20万粒。铜鱼的摄食强度很大,肠管常充满食物。其食物组成主要为淡水壳菜、蚬、螺蛳及软体动物等,其次是高等植物碎片和某些硅藻,属于杂食性鱼类。其鱼苗和幼鱼吞食其它鱼的鱼苗,性极饕餮,为家鱼苗的大敌害之一。
种群分布
黄河产的北方铜鱼(Coreius septentrionalis)俗称:鸽子鱼,尖嘴水密子,英文名:Northern bronze gudgeon 。与普通铜鱼的区别为口较宽,头长为口宽的6倍以下;下咽齿末端斜切。它们的生活习性与普通铜鱼相似,但分布仅限于黄河。 长江中另一种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俗称:肥沱,方头水密子,英文名:Largemouth bronze gudgeon 。其形态区别在于口宽阔,呈弧形;须长可达胸鳍基部。胸鳍后伸远超过腹鳍基部。这种鱼生活习性与铜鱼相似,但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而中游较少。
经济价值
铜鱼生长迅速,在长江、黄河的天然产量很高,一般个体重0.5-1公斤,最大者达3.5-4公斤。在长江上游、汉水中游及黄河流域的清远一带产量极其丰富,为一重要经济鱼类。铜鱼肉质细嫩,味腴美,体内富含脂肪,骨刺较少,因而列为上等鱼品。特别在黄河流域,鸽子鱼久负盛名,当地视为一种珍贵特产鱼品。铜鱼每年产卵成群进入支流觅食肥育,8-9月逐渐回到干流或在支流寻找越冬场所,此时铜鱼最为肥壮,渔民常称为“退鳅”。
生物特性
分布
铜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支流和通江湖泊,静水湖泊中较为少见,多在金沙江下游及朗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尤以长江上游数量较多,黄河水系也有分布。每年春秋两季为捕捞期,下游在7-8月则可捕获当年的幼鱼。
食性
铜鱼是喜欢生活在流水中的底栖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物组成随栖息环境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鱼苗、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昆虫幼虫等为食,也捕食其它鱼苗。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软体动物,兼食高等植物碎片、藤类和植物种子等。
生长
因生长环境、年龄段不同,铜鱼生长有差异,一般1龄体长192-232毫米、体重110-225克;2龄体长235-270毫米、体重230-450克;3龄体长280-350毫米、体重450-600克。
生活习性
铜鱼为半洄游性鱼类,喜流水性生活,平时多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砂壤底质河段,喜群体集游。
铜鱼的生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雌鱼为4龄内,雄鱼为3龄内,这一阶段未达或初达性 成熟,雌雄鱼生长均较快;第二阶段雌鱼一般为5~9龄,雄鱼为4~6龄,个体相继成熟,生长变慢;第三阶段为老年阶段,生长滞缓。
铜鱼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如淡水壳菜、蚬、螺蛳及软体动物等,也食高等植物碎片、硅藻、水生昆虫、虾类和幼鱼。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韩国,在中国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长江,主要产于上游干流及其支流中;在长江口区见于崇明和宝山沿岸;20世纪60年代及其以前,也进入黄浦江现共青森林公园江段。
繁殖方式
铜鱼性 成熟年龄为3龄至4龄,体长260~350毫米、体重320~560克。绝对怀卵量为4~26.5万粒(3~7龄)。繁殖季节为4月中旬至6月下句,产卵盛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为一次性产卵类型,在流水中产漂浮性卵。1981年葛洲坝截流前,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底质为砾石、流速较大的江段。1981年后在葛洲坝下至虎牙滩形成新的产卵场。在湘江和沅江上游也有其产卵场。产卵场水温为17~25℃。成熟卵卵径为1.8毫米,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6~7毫米。水温20~24℃时,经50~60小时孵化。
【铜鱼介绍】相关文章:
从铜镉渣中浸出铜锌镉的研究12-14
从铜镉渣中浸出铜锌镉的研究12-14
含铜污泥中铜的资源化回收技术12-14
废铜的分类12-08
膨润土吸附去除铜冶炼废水中的铜离子12-14
铜修饰电极上铜(Ⅱ)的示波电位滴定法12-11
铜官窑之旅作文08-11
金、银、铜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