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庙

时间:2023-04-29 14:04:50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府文庙

府文庙

府文庙(府文庙)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目录 府文庙概况 历史沿革 主体建筑 古建筑群 收缩展开 府文庙概况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规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厚,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为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府文庙位于市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段,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七年(982)建为州学,后又迁他处,大观三年(1109)迁回,南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全长112米,宽10米。两庑前正中为大成门三开间,二进深,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联成一体,宽60米,深10米。门外为露埕宽66米,深60米,可容数千人,左右为礼门、义路。西面临中山街建有泮宫门。庙东有明伦堂七开间,宽36.8米,五进深21.4米,前有宽深36米的露庭,东西两书斋,庭前有方池宽29米,长43.8米,中有4米宽的石桥,围以石护栏。外为育英门,再往东原存有尊经阁和名宦、乡贤祠等建筑。 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 “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设在大成殿内,正中有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十二哲画像。主要文物有传世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其中六件青铜豆铸有“乾隆十一年台湾知府蒋元枢捐造,贡生蒋鸿皋监制”和铸有“同治六年五月铸,州同御即造,训导郑秉经郊行李树监铸”及“台湾北路淡水同知严金清谨制”的铭文编钟。是研究泉州文庙与台湾文庙的历史渊源关系的实物资料。 “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设在文庙西庑,陈列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三十八位。这些人物从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海外交通、国家统一等领域为社会以至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展品使用现代彩色腊像工艺制作,配以精制各时代服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设在文庙东庑,陈列自晋代中原士人徙泉后,带来中原文化,家塾兴起,宋代泉州除府学外,各县均建有县学,书院林立,如雨后春笋,时有“十室之间,必有书舍”,称誉为“海滨邹鲁”。该馆陈列展出图文并茂,以大量翔实照片反映教育历史的遗迹和遗存,还有碑刻、课本、科举试卷、牌匾、楹联等实物资料,展现当时社会教育的缩影。

历史沿革

唐开元末年,泉州孔庙名为鲁司寇庙,址在府衙城右。 五代,改为宣圣庙,址同上。 宋太平兴国初(976-984)迁建泉州崇阳门外之东南,即今址。 大中祥符二年(1009)迁建于育材坊,去旧学西北。 大观三年(1109)复迁建于原址崇阳门外。 绍兴七年(1137)就原址重建左学右庙,增旧基高二尺余,中为先师殿(大成殿),殿前东西庑。殿左为明伦堂,明伦堂后为议道堂,前为东西十二齐。殿堂南面筑有方池、学池。前为藏书阁、廨宇、庖廪悉备。又化赎庚门旧址门西向,门内凿河浚池以通巽流,筑石桥以纳潮汐。 嘉泰元年(1201)再建棂星门,辟武齐。 嘉泰四年(1204)增置官书三千五百余本。 咸淳(1265--1274)中,殿毁,又重建。 元大德三年(1299)。重修明伦堂。 大德十年(1306)整治学校,修大晟乐。 至治元年(1321)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前。 至正初(1341—1349)造大晟,铸礼器。  九年(1493)大风发屋,稍作修葺。 嘉靖三年(1524)扩广泮池,浚堙塞以通潮汐,易濠南居民,辟路通通淮大街。 万历三十七年(1609)地震,殿堂两庑圮又重修。 万历四十年(1612)改泮池为园如右官之制。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修大成门,内外及两庑前柱皆易以石,作金声、玉振二门石匾,移建崇圣祠于礼殿东北。 康熙二十七年,雍正五年,乾隆三年共颁发“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匾,后又有嘉庆帝“圣集大成”,道光帝“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等。

主体建筑

泉州府文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殿身为斗拱抬梁式结构,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乘托,有石雕盘龙檐柱八根,大成殿正中有孔子像,梁上悬挂有清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大成殿东为崇圣殿,名宦祠、明伦堂。庙内宋太守题诗的夫子泉井等诸多文物保存完好。这些建筑物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另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拆迁菜市场及三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古建筑群

泮宫

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 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 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 原棂星门建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大成门和金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0米,深10米。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

泮池和月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名曰泮桥),桥长约26.6米,九跨,面宽3.6米,由16根石柱桥七墩承重石梁,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桥上两旁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外行第7条石断为两截,象征被逐出孔门的`叛徒樊迟。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大成殿及两庑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代表当时最高建筑规格,是目前泉州唯一存在的这种建筑结构。 面阔七开间(35.3米),进深五间(22.7米),空间高度9米。殿身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身平面毫无雕饰,仅柱础为简朴的莲花座,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具有早期儒家的古朴风格。 正面殿前檐下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为全国 现存孔庙所罕见。 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其他各脊用泥塑、瓷雕、彩绘装饰着飞禽走兽、农耕狩猎、草木花卉……极具闽南建筑艺术特色。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 殿内正中南向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后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现在恢复为孔子站立塑像,以供游人参观瞻拜。 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回、曾参、孟轲、孔伋(子思)等孔子四大贤弟子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并简略介绍其生平。 正厅上方梁上悬挂有清·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据说历代皇帝的御书还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光绪的“斯文在兹”、宣统的“中和位育”。帝皇的钟爱有加,显示了一种极高的规格,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东西棂牅嵌以《易经》的八卦太极。 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时“八佾舞于庭”即此。 须弥座束腰处嵌有莲花等图案的青石浮雕,各具形态,宛若生枝。 文庙的西庑现在建起“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东庑则为“古代教育展览馆”。

【府文庙】相关文章:

参观文庙05-01

安顺文庙04-29

桐城文庙04-29

荆州文庙04-29

秘府(祕府)04-29

游文庙作文09-16

观文庙作文04-26

参观文庙作文07-15

册府04-29

珍府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