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南山宫资料
南山宫,是道观,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华安县良村乡的南山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山宫资料,供大家参考。
南山宫,是道观,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华安县良村乡的南山腰,距县城13公里,坐西向东,面对笔架山,海拔300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明太仆陈天定曾流寓此宫二年,亲题匾额“德茂天初”。南山宫祀圣祖大仙(仙妈)和都统舍人神像,有签诗36首,据传为陈天定所作。
历史沿革
是该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修,历代皆有修缮。宫内雕刻、彩绘、壁画题材丰富,保护完整,整体建筑构造艺术精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其中,宫存的辇轿与蜈蚣旗,堪称民间艺术瑰宝。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晋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宫殿建筑
传统文化含量丰富。建筑仿皇宫 太和殿式,砖木结构。道宫基盘近正方形,四周均有走廊。宫内呈正方形,有彩绘天花板,正中是一圆锥形旋式藻井,藻井的斗拱计99个,上置八卦太极图,蕴含天圆地方之意。殿堂四根红漆棱形木柱,有云龙和八仙彩绘,宫内外木壁墙上均有彩绘,图画清晰可见。宫中木作构件,挑梁椽榫较为古朴凝重,装饰构件相当简约明快,屋脊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物故事、重檐迭脊、翼角飞举。南山宫现存建筑风貌,基本上属明清风格,唯四支红柱及柱础工艺异于椽梁,经鉴定为宋代遗物。
南山宫地理环境
南山宫坐落所在周围山岭重叠,江水迂回环抱。每当旭日东升,常有淡烟落雾徐徐从山谷间飘过,民间称南山宫地理格局为“群峰叠翠拥道观,北枕西岳下南山。右傍凤凰笔架岭,左腾青龙碧玉楼,两垂角带胭脂美,中局伟岸万人参。百里回水如飘纱,清泉煮茶味自甘”。宫中靠神龛1.2 米的中线处地面有一圆洞,可听突突泉声,甚为神奇,这可能与道家所推崇水的特性有关,那所谓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柔弱胜刚强”。因其水清泉甜,永不枯竭,故有“一清南山宫”之誉,又因名山胜水,道宫济善,宫中壁上多处记载,古今都有人在宫中宿夜“圆仙梦”。 南山宫今仍存有长方形蜈蚣旗13面。蜈蚣旗俗称大旗,因其形状酷似蜈蚣而得名。另有辇轿两辆,据传,每辆轿子要用48两黄金研末粉饰。蜈蚣旗及辇轿均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富丽堂皇,金碧耀眼,是华安的珍贵文物。南山宫四周现已开辟为果场,种植龙眼、柚子、荔枝、橄榄、芒果、杨梅、桃李等,林果竹花环抱,四时八节飘香,可开辟农业观光果园,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真是:地理形胜道宫留风韵,世间事昌群众写青史。 南山宫1984年5月被华安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南山宫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山宫资料
南山宫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它始建于南宋佑德元年(1275年),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修,历代皆有修缮。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自汉代创立以后,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宇宙观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北宋、南宋时期更是兴盛,道观遍布全国,规模日益宏大,学者辈出,道书大增,汇编成藏。据《道经》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故以黄帝为纪元,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末期,国力羸弱,常受金人和蒙古人的侵袭,统治者为求消灾免难,保国延祚,更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宋高宗即位之日,就下令于江宁府建景灵宫。后来又下令在全国各地建报恩光孝观,以奉佑陵神御。他在战败之余,仓皇南渡后,惊魂未定,即在钱塘修建显庆观,以处羽流。宋孝宗即位后,还以自己的模样作为塑造道教神像的“样板”。道教不仅在朝廷盛行,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南山宫的兴建就是一个例证。
那么南山宫建造者是何许人也?传说,当时附近村庄有庄、王、柯三姓富裕人家,同时盯上这块堪舆宝地。三人势均力敌,谁也不肯放弃。后来托圣祖七仙妈之梦,三人心平气和,坐下商议,共建南山宫。166年后,历史的车轮驶进明正统六年,庄、王、柯家族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继之而起的黄姓家族重建南山宫。是华安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宫观前面是个宽阔广场,视野开阔,举目眺望,江水迂回环抱,犹如白色飘逸的绸带在绿野山间缠缠绵绵。山岭下、国道旁茂林翠竹掩映下,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环顾四周,山岭逶迤,峰峦叠翠。柚子、芒果、龙眼、荔枝、橄榄、杨梅遍植山坡,四季花果飘香,芬芳诱人。这里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一个生态旅游胜地。
南山宫门前的石埕上放置两个古香古色的铜制大香炉,一个形如司母戊鼎,一个状似尖塔,历尽百年沧桑,均已漆色脱落,锈迹斑斑,却岿然不动,屹立宫前,见证了南山宫的历史,承载了无数信士的美好愿望。门前北侧有个小水池,山泉蓄水养鱼,几条金鱼在池水里时而追逐嬉戏,时而悠闲地吹泡泡,时而舞动着优美的舞姿,给这古老的道观增添了几分灵性。
南山宫仿紫荆城中的太和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整体基盘近正方形。昂首凝望,蓝底金字“南山宫”三个大字悬挂于层檐间,字迹遒劲有力,格外醒目。整座宫殿为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下檐有副阶(回廊)周匝,与两侧梢间有门相遇。层檐间斗拱出跳,雕龙状纹饰,用下昂,四角翘脊下施角鱼。正脊中饰宝珠,两端为燕尾,并各饰飞龙一条,燕似展翅翱翔,龙如腾空而起,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上下脊均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物故事,栩栩如生。
“南国有光皆福地,山宫无处不仙家”这是书于正大门两侧的对联。像这样充满“仙家”理念的对联就有10多副,给这古老的宫殿披上了几许的神圣色彩。绛红色的大门画着威风凛凛的执戟神将,镇守道观山门,两侧各有一圆形和方形镂空花窗,精致细腻,古朴凝练,雕刻技艺精湛。
南山宫内呈正方形,各种木构件色彩艳丽,古香古色,金碧辉煌。有彩绘天花板,正中是一圆锥形、螺旋式藻井,藻井的斗拱共99个,上置八卦太极图,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藻井是中国古建筑最尊贵的象征。古人认为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装饰以荷、菱、莲等水生植物,希望能借之压伏火魔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体现了古人对防火的朴实愿望。四根红漆棱形木柱,绘就云龙和八仙彩图,宫内外木壁墙上均有彩绘,共有21幅。画面清晰,色彩明丽,装饰华贵,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有《八仙过海》《孔明献计》《昭君出塞》等历史典故,还有山水花鸟、吉祥如意图等,体现了古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纵观南山宫,挑梁椽榫古朴凝重,装饰构件简约明快,显然基本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唯四支红柱及柱础工艺异于椽梁,经鉴定为宋代遗物。
南山宫祀圣祖大仙(仙妈)和都统舍人公。宫中正面排列七仙妈神像,左侧立都统舍人公神像,个个慈眉善目,端庄娴雅。仙妈是民间信仰的神灵。相传仙妈为玉皇大帝的第三爱女投胎转世,自幼聪明伶俐,精通医术,乐善好施,深受黎民百姓的感激和崇拜。都统舍人不是官位,而是天界的神位,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顾,便会财源滚进,家肥屋阔,平平安安。印尼爪哇岛两座有名的庙宇就供奉都统舍人公,信众无数。
明末遗臣陈天定于顺治元年(1664年)流寓南山宫两年,在此著书立说,恩泽百姓。并亲笔题匾,改“圣祖大仙”为“德茂天初”,语意此地之神,堪比“一气化三清”的道家至尊,并作签诗36首。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土匪前来求签,是否有“东山再起”之日。签曰:大石镇江头,清波水不流,万年沉底在,永镇江千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复辟梦想。曾有两信士到此求签生男生女。几百年来,道观香火缭绕,信士络绎不绝,常有人到宫抽签求运,保佑平安,求得好兆头。后来陈天定遁迹花山(今华安县华山村),建立学堂,传道授业,留下“十七举子十八中”的民间佳话。
南山宫现仍存有长方形蜈蚣旗13面。蜈蚣旗俗称大旗,因其状酷似蜈蚣而得名。正反两面均以五彩金线绣成,每面绣124个历史人物。另有辇轿两辆,据传,每辆轿子要用48两黄金研末粉饰。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十一月初九分别为“都统舍人公”和“仙妈”生日,定为宫观圣节。每隔三年,农历二月廿六,是南山宫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台湾、广东等地黄姓宗亲,组团前来祭祖,参加迎神赛会。出游时,一面蜈蚣旗15个壮汉轮流扛举,一辆辇轿12个大汉轮流抬行,加上上百支响铳,鼓乐喧天,炮声隆隆,浩浩荡荡,气势非凡,万人空巷,蔚为壮观。蜈蚣旗和辇轿构思精巧,工艺精湛,金碧耀眼,弥足珍贵,堪称镇宫之宝。
【南山宫资料】相关文章:
南山文化旅游区 -资料04-26
新疆南山徒步游危险线路资料04-25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资料04-26
南山的作文02-28
游南山作文07-27
南山之行作文08-13
(精选)南山行作文10-27
描写南山的诗句11-27
南山行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