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玉
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
宋玉,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战国时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钟祥县志》记载他为:“宋玉,邑人也,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宋玉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之宫,或游于云梦之泽。
目录 简介 个人年表 文献记载 代表作品 收缩展开 简介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个人年表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82年春。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2岁。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4月,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8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3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8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2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写《招魂》60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文献记载《人物传记·卷第一·人物》: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俊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赤帝之季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女遇,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曰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代表作品《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々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昂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原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郄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晟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中憀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廱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原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後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後尚可以窜藏。 原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 卒廱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於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々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甯戚讴於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纯纯之原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々。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赏析】九辩是一篇优秀的抒情长诗。王逸在《楚辞章句·九辩序》中说:“宋玉,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但宋玉未必是屈原弟子,《九辩》也不纯为闵惜屈原之作,实际上有更多的自闵意味。如教材所说,《九辩》主要“抒发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如教材107页引诗:“众躞蹀(xie die)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世雷同而炫耀兮,何毁誉之昧昧”,写出了小人当道,黑白颠倒的污浊现实。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表现了他身处浊世的做人原则。长诗虽然有模拟屈原之处,但艺术上亦有独创性。主要是特别善于写景抒情,如教材108页引用的开头一段: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很能引起人的凄凉感,引起失意的封建文人的共鸣。全诗语言清新,想象丰富,手法细腻,主观客观和谐统一,所以,很受人推崇,“悲秋”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悲秋》 自兰台子渊赋《九辩》以来,自古文人便有悲秋一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潦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穴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赏析】文人悲秋始于宋玉。宋玉把秋景秋物、秋声秋色,与自己的悲惨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表现诗人的抑郁哀怨、感伤忧愤。情与景融、思与境偕,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秋气之可悲。宋玉悲秋是对夏的憧憬,是对楚国兴旺的回忆。“收恢台之孟夏兮,然坎傺而深藏……”夏季树木葱茏,花草繁茂,那种热烈而蒸蒸日上的景象,正如楚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栗之十年”的繁荣强盛之过去。然而好景不长秋风起,宋玉以无限的怀念之情回顾以逝的日子,缅怀强楚的风采。 秋之为气也。一是社会背景的写照,楚国日益衰退,灭亡之势不可挽回,如秋风吹百草杀,国之将亡岂不悲?二是诗人自我命运的缩影:“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而狂攘。”他悲叹自己老而无成,终无建树,此时又因失职而流落他乡。正如秋风之落叶,不知将飘零何方。是秋天惊然唤醒了诗人,他认识到“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他担心“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诗人在对时间的忧虑中包蕴着一种生命意识,一种对死的畏惧与对生命的珍视。一年四季,秋只有一次,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永恒时间中的季节是循环不息的。 透过一片肃杀之气,让我们看到了一筹莫展的宋玉、看到了胸中怀有一腔宏志的宋玉、看到了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的宋玉…… 宋玉之悲秋,不仅是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哀怨,而且是代表着万千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的文化精神和忧患意识;宋玉之悲秋,不只是一曲在往复不已的悲秋旋律中低吟哀唱,绵绵忧伤中饱含着他对惨淡人生和衰败国度的怨愤;它不仅是一幅萧瑟的秋景,更是诗人自己沉重的对国家和民众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正是因为诗人的这种文化精神和忧患意识存在于华夏民族的大 文化之中,宋玉之奇才、宋玉之高洁、宋玉之悲壮才令历代文人大夫所赞叹、所颂扬。 诗仙李白本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然而时运不济,最终落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由自己的身世联想到悲苦一生的宋玉,便感慨万千:“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知,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子,恩情遂中绝。”又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这位至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狂人,深深的为宋玉所折服。 诗圣杜甫一生也是悲愁多病,报国无路,最后死在一叶扁舟上,此情此景与宋玉何等相似。他面对萧萧秋风,思念起先贤宋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道今疑。” 不管是宋玉的纵横才气,还是他的风流逸志,抑或他的儒雅气质,杜甫都奉为楷模称为老师而以尊崇。 唐人薛涛诗中云:“宋玉亭前悲暮秋,阳台路上雨初收。应缘此处人多别,松竹萧萧也带愁。” 戴叔伦写到:“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吴融《楚事》一诗中道:“悲秋亦应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
大学教师
宋玉(大学教师)
目录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承担课程 研究方向 收缩展开 个人简介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01 籍贯:陕西咸阳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行政职务:无
教育经历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93.9-1996.6 西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1996.7-2002.7 西安安泰药业有限公司 财务科 2002.9-2005.6 兰州理工大学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2005.7至今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
承担课程本科层次:会计学、税法、税务稽查 研究生层次:资本运营与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学
研究方向公司理财、纳税筹划及税务管理方向
【宋玉】相关文章:
宋玉其人12-14
宋玉《九辩》文白对译04-30
自考同路人:身残志坚火炬手宋玉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