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若羌县
若羌县
若羌县(若羌县)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的面积)。总人口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17毫米。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基本简介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经86°45′—93°45′,北纬36°—41°23′。西接且未,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
历史沿革若羌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是多种文化交流、互化、传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开放的地域之一。若羌县境内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分别是:楼兰古城、米兰古城、海头古城。 若羌,原为“婼羌”,属古国名,最早见于西汉(公元前36年),为三十六国一小国。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为“楼兰”国,公元108年(元封三年),臣服于汉和邻近匈奴。公元前77年(元凤四年)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若羌镇),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降附匈奴。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至汉殇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鄯善为汉藩属。 公元107年(永初元年)鄯善为匈奴重新统治,公元124年至401年(即汉安帝延光三年至东晋安帝隆安五年),鄯善臣属于汉晋,公元403年(永兴二年),臣服于晋,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鄯善国灭,遂为魏之郡县。公元452年至608年(北魏兴安元年至隋大业四年),鄯善为吐谷浑占据,公元609年(大业五年)设鄯善郡,同年废郡置鄯善镇,隋末,鄯善为吐谷浑重新统治。 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鄯善城改名石头镇,(又称典合城),隶沙州所辖,公元785年至906年(唐贞元年至唐末),石头城沦为吐蕃所统治。公元907年至1127年(五代十国至北宋),前期石头镇属西州回鹘,后期属于田国。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石头镇为西辽王朝所统治,1121年(宋嘉定四年)为直鲁古王所统治,1218年(嘉定十一年)为察合台汗国所统治,1251年(宋淳佑十一年)属别失八里行省辖。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石头镇改名为罗布镇,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罗布镇为别失八里察合台政权所统治,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由清朝取代统治,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设卡克里克县丞,隶新平县辖,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改升婼羌县,属焉耆府辖,1913年(民国二年),婼羌县直属阿克苏道辖,1920年(民国九年)由阿克苏道辖划归焉耆道辖,1949年属库尔勒行署辖,1958年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1959年改“婼羌”为“若羌”。
行政区划若羌县下辖3镇5乡,即:若羌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吾塔木乡、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祁曼塔格乡、铁木里克乡。
若羌镇
Ruoqiang Zhen 面积:28平方公里 人口:7326人 县人民政府驻地。若羌镇以若羌县而得名,1984年正式设立若羌镇。位于县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冲积扇中部,北接铁干里克乡驻地,东与铁干里克乡萨依巴格村,果勒吾斯塘村、博斯坦村相邻,西临若羌河,南面是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戈壁地。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7326人,其中维吾尔族3951人,汉族3319人,还有回、蒙古、满等民族。下辖3个社区和1个镇属村民委员会,2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建设路。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托儿所1所。镇区呈正立的瓶形,有胜利路、团结路、环城西路、建设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有3条公交线路,通往青海省、库尔勒市、且末县及各乡镇主要居民点的客运班车均由此经过。
依吞布拉克镇
Yitimbulak Zhen 面积:5.5平方公里 人口:396人 若羌县辖镇,取当地泉水名而命名。自1958年开始,因开采石棉逐渐发展起来,1983年11月5日正式设立依吞布拉克镇。位于县境东南部的阿尔金山南部,平均海拔3138.5米,东距新青边界40千米,西北至县城256千米,南距祁曼塔格乡320千米。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96人,其中汉族346人,还有维吾尔、蒙等民族。辖1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依吞布拉克社区,有14个矿区居民点组成,城镇有卫生所1所、派出所1所。是一个新兴的矿山集镇,主产石棉,其它还有煤、铅锌铜等矿藏。新(疆)青(海)、新(疆)甘(肃)公路横贯镇内,且有通往铁木里克乡和祁曼塔格乡的简易公路以及通向牧区的便道。
罗布泊镇
Lopnurpo Zhen 面积:51000平方公里 人口:4200人 若羌县辖镇,为国内面积最大的镇,由罗布泊所在地而定名。2002年1月设镇,2002年4月正式成立。位于县境东北面110千米,东与甘肃省交界,南与祁曼区相连,西与铁干里克乡毗邻,北与尉犁县和吐鲁番、哈密两地区接壤,面积5.1万平方千米,人口4200人,基本全为汉族人口,只有少数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辖3个社区,4 个自然村,有卫生所1所。是集工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城镇,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钾盐基地,东部还有鉄、黄金等矿藏,西部有楼兰古城、海头古城、古墓葬群、土垠烽燧等文物古迹,南部有奇特的沙漠景观,国家在此圈划了野骆驼自然保护区。325省道直通出疆门户(哈密)。
铁干里克乡
Tikanlik Xiang 面积:23200平方公里 人口:4920人 若羌县辖乡。维吾尔语,意为刺草,因荆棘丛生而得名。1950年建立新政权时属一区, 1958年成立胜利管理区,1960年成立胜利公社,1978年更名为铁干里克乡公社,1984年改称铁干里克乡。位于若羌县城北面,北域东与罗布泊地区相连,南起阿尔金山北坡,西临若羌河与吾塔木乡接壤,北与尉犁县交界。平均海拔889米,面积2.32万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人口为4920人,其中维吾尔族2651人,汉族2196人,还有回、蒙、满等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库尔干村。主产红枣、棉花、小麦、瓜果果等。牲畜有羊、牛、驴、马、鸡等。有小学2所,文化站1所,卫生院1所。国道G218线、G315线在此交汇,乡级公路通各村。
吾塔木乡
Utam Xiang 面积:11700平方公里 人口:3840人 若羌县辖乡。维吾尔语,意为那边,取意与县城毗邻的若羌河那边。最早开发于1857年,解放初已基本形成现状,1953年分乡时为第三、四乡;1955年改为大队和依格孜吾斯塘村;1960年成立团结公社,1978年改为吾塔木公社,1984年为吾塔木乡。位于若羌县境西北部,与铁干里克乡隔若羌河而邻,西与瓦石峡乡接壤,北与尉犁县交界,南起阿尔金山北坡。面积1.17万平方千米乡,人口3840人,其中维吾尔族2296人,汉族1486人,还有回、蒙、满等民族。辖5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尤勒滚艾日克村。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红枣,牲畜有马、牛、驴、羊、骆驼、猪。有小学3所、中学1所、乡卫生院3所、文化站1所。乡级公路通各村。
瓦石峡乡
Waxxeri Xiang 面积:24100平方公里 人口:5298人 若羌县辖乡。维吾尔语,意为人多而喧闹的大城。近代瓦石峡开发于1871年,1944年后,曾设瓦石峡乡,1950年建区公所,1953年改为瓦石峡乡,1960年为瓦石峡公社,1984年为瓦石峡乡。位于若羌县西北部,东与吾塔木乡相邻,西与且末县接壤,南起阿尔金山北坡,北与尉犁县交界。面积2.41万平方千米,人口5298人,其中汉族2403人,维吾尔族2067人,还有回、蒙、满等民族。辖3个村委会,12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巴什艾日克村。主产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红枣;牲畜有马、牛、驴、羊、骆驼、猪。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乡卫生院1所、文化站1所。有一个瓦石峡古城。315国道从乡横贯而过,乡级公路通各村。
铁木里克乡
Tomurlik Xiang 面积:26300平方公里 人口:296人 若羌县辖乡。维吾尔语意为铁匠之地,因驻地在铁木里克而得名。 1909年若羌县南部山区设屈莽乡,1950-1958年,该地区归属若羌县一区,1975年归若羌县南山行政管理区所辖,1983年11月,成立铁木里克乡,隶属祁曼区所辖,2005年3月祁曼区撤销,改为县辖乡。地处羌塘高厡,位于阿尔金山与祁曼塔格山相夹的`山间盆地中,距县城288公里,东与青海相连,南与祁曼塔格乡接壤 ,西与依吞布拉克镇相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人口296人,基本全为维吾尔族人口。辖1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铁木里克村,为单一牧业性乡,是县主要的牧业基地。境内有石棉、煤、水晶、云母、黄金、铜、铁、铅、锌等矿藏;有国家保护的野驴、野羊、野耗牛等动物。有卫生院1所、兽医站1所。有通往依吞布拉克镇和青海境内的乡道以及山区各处的简易公路。
祁曼塔格乡
Qimantag Xiang 面积:65600平方公里 人口:67人 若羌县辖乡。维吾尔语,意为花草山,因处祁曼塔格山南麓而得名。1909年若羌县设屈莽乡,辖依协克帕提和铁木里克地区之牧业,1979年逐步扩大到三个牧业大队(合作社),1981年5月成立依协克帕提和喀拉墩两牧业大队,后又成立依协克帕提牧业合作社,1983年11月成立祁曼塔格乡,隶祁曼区所辖,2005年3月祁曼区撤销,改为县辖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羌塘高厡,为东昆仑和祁曼塔格山脉所夹。面积6.56万平方千米,人口67人,基本全为维吾尔族人口。辖1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祁曼塔格村,为牧业乡,是若羌县的牧业基地之一,有卫生院1所、兽医站1所。有通往依吞布拉克镇和青海省境内的乡道以及山区各处的简易公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级行政区之一。
人口民族若羌自古以来就为多民族聚居区。秦汉时期,若羌县境内北部为楼兰、鄯善国,其主要居民为土著罗布人;南部山区为古婼羌国,其居民主要为羌族人;此外,境内还居住有塞种人、月氏人和匈奴人。在秦、汉以前,中原和西域就有交往。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路经若羌。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应鄯善王尉屠耆的请求,派一司马领兵在鄯善国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屯田,汉族人开始移居若羌。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从中亚来若羌经商的粟特商人、波斯商人等常有在此定居者。佛教东传时,印度僧侣亦有来此传教布道的。魏晋南北时期,吐谷浑人迁居若羌,并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陏唐时期,境内居住的民族,除了土著罗布人外,还有吐蕃人、突厥人、回鹘人和汉人等。唐会昌元年(841),回鹘西迁后,回鹘(即今维吾尔)逐渐成为若羌的主要民族,土著罗布人和吐蕃人、突厥人等逐渐被回鹘人所融合。 元明时期,青海蒙古人移居游牧于若羌,并由元、明政府授权统治若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西宁回民刘同春起义失败后,其部众被迫迁移若羌。民国时期,有哈萨克族人移居若羌县南山游牧,另有少数乌兹别克族商人来若羌经商定居。 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曾有一批藏民移居若羌。60年代初,有一批东乡族人来若羌县定居。 随着若羌县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维吾尔族人口迅速增加,由内地移居若羌县的汉族人口亦不断增加。 截止2010年底,若羌县常住总人口为5.6万,户籍总人口32567人,其中汉族19138人,占58.8%,维吾尔族12114人,占37.2%,还有回、蒙、满、东乡等民族。
【若羌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