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

时间:2023-04-29 12:24:27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比希

李比希

李比希(李比希)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 ,男爵(Justus von Liebig,1803年5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目录 人物简介 转学 贡献 教授生涯 人物简介

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李比希1803年5月12日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Darnistadt)一个经营药物、染料及化学试剂的小商人家庭。儿童时代,李比希随父亲制造过家庭药物和涂料,后来又当过药剂师的徒弟。少年时代的李比希对当时德国学校正规化、公式化一套的陈旧教育感到乏味,但却酷爱阅读化学书籍和动手做化学试验。 他1873年4月18日卒于慕尼黑。他父亲是医药、染料、颜料和化学药品商人。李比希自幼就接触到化学实验。1818年曾当药剂师的学徒。 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了上大学他来到了波恩,进入埃尔兰根大学并于1822年取得博士学位。当时中欧处于反动时期,李比希由于持有自由派的观点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而被通缉。他不得不离开波恩到了巴黎,在那里得到德国科学界泰斗洪堡的帮助和推荐到盖吕萨克的实验室工作。1824年完成了一系列雷酸化合物的研究。此时韦勒正在研究氰化物。他们分别写的文章同时在盖吕萨克主编的杂志上发表,盖吕萨克指出这两类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这是化学家首次发现不同化合物具有同样的分子式,从此诞生了“同分异构体”这个名词。同时也以此为契机与韦勒成为终生不渝的密友。从这一年开始他在一个叫吉森的小城的大学里教书,开创性地建立了学生普通实验室。李比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有机化学。

转学

18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巴黎,常听J.-L. 盖-吕萨克和P.-L.杜隆等化学家的讲演。不久就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室中工作。1824年回到德国,任吉森大学化学教授,创立了吉森实验室。1852年李比希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84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2年荣誉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贡献

他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他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还有: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1840年以后的30年里,他转而研究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他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只有转变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些观点是近代农业化学的基础。他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他还认为动物的食物不但需要一定的数量,还需要各种不同的种类,或有机物或无机物,而且须有相当的比例。他又证明糖类可生成脂肪。还提出发酵作用的原理。李比希一生共发表了318篇化学和其他科学的论文。著有《有机物分析》、《生物化学》、《化学通信》、《化学研究》、《农业化学基础》、《关于近世农业之科学信件》等。他还和维勒合编了《纯粹与应用化学词典》。1831年创办《药物杂志》并任编辑,1840年后此杂志改名为《化学和药物杂志》,他和维勒同任编辑。 当时有机物的分析技术还相当落后,他改进并完善了由盖吕萨克和泰纳尔提出的有机物燃烧分析法,使之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能够精确的确定碳和氢的含量。后来杜马又发明测定有机氮的好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有机分析体系。吉森这个小地方也成为当时世界的化学中心,对19世纪德国成为化学强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被封为男爵,1852年后因健康恶化而退出教学工作,但仍然从事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并开始对生物化学产生了兴趣,对生命的活力是由体内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提供的观点之建立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对发酵过程的理解却和贝采利乌斯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对农业化学方面,他也是成功和失败并存。首先他正确地指出:土地肥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消耗了土壤里的生命所必需的矿物成分,诸如钠、钙、磷等。他还是第一个主张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进行施肥的人。不过,他错误的认为植物所必需的氮是从大气中直接吸收的,所以在他的化肥配料表中没有加入氮化物。这一点后来被纠正了,从而使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李比希从巴黎回国担任了吉森大学的化学教授,立即着手实施一项前所未闻的计划,那就是改革德国的传统化学教育体制与教学方式,探索造就新一代化学家的方法。当时德国大学中的.化学教育,通常是把化学知识混杂在自然哲学中讲授,而且没有专门的化学教学实验室,学生得不到实验操作的训练。李比希深知,作为一个真正的化学家仅有哲学思辨是不够的,化学知识只有从实验中获得。而这种实验训练在那时的德国大学中还得不到。于是李比希下决心借鉴国外化学实验室的经验,在吉森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在那里得到训练,从中培养出一代化学家。吉森实验室是一座供化学教学使用的实验室,它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在化学实验过程的同时进行讲授。 李比希为实验室教学编制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大纲,它规定:开始,学生在学习讲义的同时还要做实验,先使用已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后从天然物质中提纯和鉴定新化合物以及进行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学完这一课程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项目;最后通过鉴定获得博士学位。李比希这种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从系统训练逐步转入独立研究的教学体制,在他之前并未被人们认识到,而它为近代化学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教授生涯

教授化学是要教授作为科学的化学,而决不是单纯地传授应用技术。对于只是抱着学习应用技术目的而来的学生,他是断然拒绝的;但对为了造福于人类而学习化学知识的学生,则始终是支持的。李比希本人就是这样的表率。他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本末倒置。他谆谆告诫学生们,应当首先为祖国和追求真理而努力,然后其余的东西才归属于自己。

【李比希】相关文章:

关于李比希的人物事迹04-30

教育管理,从细节开始-读李希贵的《学生第二》04-26

一族非李普希兹系数的随机微分方程04-28

合纵连横 蓄势待发-访广州产权交易所总裁李正希04-27

试论希克的宗教解释04-27

阿克希亚的爱情04-26

“书呆子”-张希05-01

国庆见闻(冯哲希)04-29

李希光《我的美国忘年交》读后感04-25

黄檗古寺--寻访希运禅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