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墓(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国的第六代国君。
目录 基本情况 简介 历史 生平 收缩展开 基本情况赵武灵王墓(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战国 地址:灵丘县城西1公里处 门票:20元
简介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公元前325至前299年在位,他革新图强,实行胡服骑射,为赵国开疆拓土,使赵由弱变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推行的“胡服骑射”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修筑长城、迁民北疆、开发边地、设置郡县等重大措施,促进了华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名伟人之一。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8)传位给幼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带兵继续开拓疆土,灭了中山国。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与惠文王游沙丘异宫(河北广宗县大平台村一带),公子章争位作战败北。公子成、李兑围主父宫,三月余饿死在沙丘宫。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在这里筑城设县,因其墓冢,故名“灵丘”,以此纪念一代明君。 赵武灵王墓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公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 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1984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墓园遍植树木,坟丘绿草覆盖。经重修牌楼、墓丘后,武灵墓更显得气势宏伟,巍峨壮观。
历史公元前325至前299年,赵武灵王在位,他革新图强,实行胡服骑射,为赵国开疆拓土,使赵由弱变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8)传位给幼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带兵继续开拓疆土,灭了中山国。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与惠文王游沙丘异宫(河北平乡县东北滏阳河东岸),公子章争位作战败北。公子成、李兑围主父宫,三月余饿死在沙丘宫。赵武灵王墓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公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 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1984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墓园遍植树木,坟丘绿草覆盖,使这座陵墓更加壮观。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在这里筑城设县,因其墓冢,故名“灵丘”,以此纪念一代明君。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环视,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个中山国。这个中山国是白狄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曾经被魏将乐羊攻灭(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后来因隔着其他国家不便控制,又让中山国借机复国。中山国横在赵国中间,使其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如鲠在喉,赵国要想在诸侯中有所作为,就要首先消灭中山国。
生平赵武灵王虽然年轻,但勇力过人,头脑聪慧。他知道,要想攻下中山,绝非轻举冒进所能成功的,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否则强敌环视,自然也就无暇内顾。因此他大打外交仗,先是与韩宣惠王会晤,第二年又娶韩女为妻,化干戈为玉帛。接着他避免卷入当时以齐楚一方和以秦魏韩为另一方的两大暂时的军事同盟的争斗中。一次,秦武王打败韩军,攻下韩国的宜阳后,借机造访了东周,当年楚庄王仅仅是问鼎之轻重,这回秦武王自恃力大,居然把千斤重的周鼎举了起来,可也五脏受伤,当夜毙命。武王无子,当时诸国之间都以彼此的王公贵族互为人质。赵武灵王听到武王去世的消息,马上派兵赴燕,将武王的叔伯兄弟公子稷护送到秦国,夺了王位,是为秦昭王。昭王出于感激,自然对赵国表示友善,从而使当时最强大的秦国成为他的盟友。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军进攻中山,开始还算顺利,但不久便遭反击,赵国的车兵和步兵被中山军队打败,不但很快退回国境,连边境重镇郡邑也被中山攻占。连乘机攻打的燕人也被中山打败。 赵武灵王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并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恩”,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足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泡为矩农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由此可见,赵武灵王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赵武灵王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臣楼缓,楼缓当即表示同意他的想法。而后,他又召来相国肥义,向他讨教此事是否可行,肥义鼓励他说:“凡事不能迟疑,首鼠两端必然一事无成。相传舜曾向有苗氏学习过舞乐,大禹治水经过裸国,也随之裸身,因此改装易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利国利民,就应该坚定地去做。”肥义的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发誓道:“我决心易服改装,骑射教民,就让世人都来笑话我吧!但是胡地和中山必归我属!” 由于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因此,在施行之初,除了百姓接受有用难外,朝廷内的抵触情绪比很大。以公子成为代表的贵族官僚,抱着传统观念,拒绝胡服骑射。他们或公开反对,或称疾不朝。群臣也都不愿念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这样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没有灰心,以坚定不移的信念,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武灵王数次拜访叔父公子成,公子成被说服。和武灵王一起穿上胡服上朝,于是众大臣见状也纷纷效行。赵武灵王遂向全国下达“胡服令”,自上而下地改易服装,教民骑射,推行尚武之风。 由于胡服骑射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赵国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加上赵武灵王采取以服教育,白上而下逐步推广的措施,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随着军事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公元前306年,武灵王亲率骑兵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北上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迫使他们北迁大漠,献马乞和,成为赵国藩属。在攻占了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洽特东南黑水河南岸)设立“骑邑”,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训练骑兵的理想场所,加上这里的人民素有骑射的习尚,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此地便成了胡服骑射的试点。《战国策》注云:“武灵王破原阳以为骑邑者,差始教一邑,然后行于境内。” 至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在全国普遍推行,还是仅局限于北方边地的将士。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为:“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是在举国上下军民中普遍实行的。”起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通过在全国,特别是在北方近胡地区人民中招募善于骑射的人,改组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地游牧族的胡骑为途径,迅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并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了大批良马,为骑兵部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武灵王在进攻中山之前,采取了十分审慎的布置。派使臣同时出访秦、韩、楚、魏,齐,调集部分兵力戒备边境,以防不虞。武灵王吸取上次进攻失败的教训,这次他采用分路进攻的作战方针。先遣两军由中山西部进攻,然后主力分成三路由中山南部五面突袭,很快就占领了中山大片国土。中山国被迫请和,割让南部四邑。从前305年—前300年,赵军先后五次进攻中山,最终灭掉中山。(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从此,赵国合为一体。赵国成为唯一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大国。 此后武灵王在北方修筑长城,置军戊守,并实行进步的民族和睦政策,使边地免除了林胡的侵扰,保护了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加强了局部统??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解放内地依附于大夫的奴隶,让他们充实九原等地,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开发了广大边地。 胡服骑射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它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武灵王改变胡服是出于骑射的客观要求,但事实上,胡服不仅只适应于作战的需要,它比中原原来的衣冠更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肋影响。胡服的优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对于此后中国的战争与交通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以前,中原地区的战争与交通皆用马车。武灵王推行的骑射,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兵发展,标志战车时代进入了骑兵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骑射的发展,马便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各地间,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灵王在以绝对优势稳定了北方局势后,便把主攻目标移到中原,以完成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他已经意识到,当时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只有秦、赵两国,秦国是他的真正对手。于是他干二十七年(前299年),打破了历来固求死后站立新君的传统,主动将王位让给自己钟爱的幼子赵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己号称“主父”。 他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统率骑兵,准备从河套一带南下袭秦。为了稳中求胜,武灵王冒着很大的危险化装成使者入秦窥探秦王态势,侦察关中地形,认真研究袭秦战略。正当赵主父雄心勃勃之时,赵国内部发生了改变。由于在继承王位的问题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最终被困死于沙丘。
【赵武灵王墓】相关文章:
岳鄂王墓,岳鄂王墓赵子昂,岳鄂王墓的意思,岳鄂王墓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武侯墓 -资料01-01
苏幕遮 宁海赵信武索,苏幕遮 宁海赵信武索王处一,苏幕遮 宁海赵信武索的意思,苏幕遮 宁海赵信武索赏析 -诗词大全01-01
王灵05-28
王濬墓,王濬墓罗隐,王濬墓的意思,王濬墓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岳王墓,岳王墓高启,岳王墓的意思,岳王墓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汤王墓05-28
藏王墓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