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楼

时间:2023-04-29 12:27:06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谯楼

谯楼

谯楼(谯楼)

谯楼是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安庆谯楼是谯楼初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是现存的明代建筑,乾隆年间曾进行扩充,咸丰年间遭焚,但是谯楼独存,存留至今;代县谯楼亦名边靖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释义 概述 安庆谯楼 代县谯楼 收缩展开 释义

词目:谯楼 拼音:qiáo lóu 基本解释 城门上的望楼 详细解释 城门上的瞭望楼。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 唐 唐彦谦 《叙别》诗:“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西游记》第六二回:“此时满天星月光辉,谯楼上更鼓齐发。” 郭风 《我与散文诗》:“我忽地想念起故乡县城里的那一座谯楼来。”

概述

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谯楼鼓角晚连营。 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谯楼鸣钟击奏之蓝本。 击钟之数,为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气候节律也,盖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数。释氏念珠亦一百零八,转借此义也。又紫禁城谯楼每次击钟前,必先奏以画角三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此画角三弄,盖提醒君臣,不忘创业守成之义,一言一行,必欲尽忠国事。摘自熊召政著《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安庆谯楼

安庆市现存的明代建筑,除了尽人皆知的振风塔和迎江寺以外,还有一座就是明初修建的谯楼,谯楼巍然屹立在司下坡之上,俨然一座雄关。 谯楼初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初,知府王延宾加以修葺,是知府衙署大门前的望楼。下为拱形门洞,深约20多米。上为双檐楼阁,气势雄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司,移至安庆,即以安庆府署为司署(俗称藩台衙门)并加以扩充。咸丰年间毁于兵焚,而谯楼独存,同治六年(1867)布政司吴坤修重修,题写“白日青天”四字刻石,嵌于楼外门洞之上。民国十一年(1922),安徽省第一任省长许世英,把谯楼当作自己的办公地点,许调离以后,谯楼又曾作为当时财政厅的所在地。随后谯楼又归迎江寺,在如今的谯楼上还有“阅经楼”的字样。 600余年历史的谯楼当之无愧地是安徽建省1760年的标志性建筑。无论从政治从历史从文化角度来看,它都无可争议是安庆古城的灵魂。 最早在谯楼创办学校的,是开安徽近代中等教育先河的全皖中学。全皖中学创办于1912年3月,首任校长为葛襄,先期召甲乙丙丁四班共60人,设有外国语,地理,数学,博物等新课程,后又开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等。中间因军阀混战一度停办。1915年学生规模扩大到200余人,校址也东迁到高等学堂旧址。后经多次演变,最后定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8年并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现安庆一中)。安庆一中校史将其源头分为三支,此为重要的一支。 1949年解放后,谯楼包括后面大院,一直为池州军分区部队所用。1990年5月,谯楼又先后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与安庆一中毗邻而居,正因为有了谯楼的所在,在其旁边的安庆一中也多了一份文化底蕴。

代县谯楼

亦名边靖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边靖楼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谯楼】相关文章:

家乡的古谯楼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