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奥尼亚学派

时间:2023-12-28 10:16:02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奥尼亚学派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奥尼亚学派,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奥尼亚学派(爱奥尼亚学派)

  伊奥尼亚学派(Ionian school) 亦称爱奥尼亚学派、米利都(Miletus,小亚细亚西南角海岸,伊奥尼亚最繁荣的城市)学派。由泰勒斯创立,代表人物为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伊奥尼亚学派(Ionian school) 亦称爱奥尼亚学派、米利都(Miletus,小亚细亚西南角海岸,伊奥尼亚最繁荣的城市)学派。由泰勒斯创立,代表人物为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发展历史

  爱奥尼亚学派由被誉为“七贤之首”、“希腊哲学之父、希腊科学之父”的泰勒斯创立。爱奥尼亚学派通过大胆的思索和猜想,认为一切表面现象的千变万化之中有一种始终不变的东西,他们抛弃了古老的神话传说,试图用合理的解释代替诗人的想象和神圣的神秘的力量,敢于用人类的理智来面对宇宙。当然这种观点不是来源于广泛的细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来自一系列大胆思索,巧妙的猜测和聪敏的直观。尽管如此,爱奥尼亚学派的这种自然哲学也可算作理性主义的早期表现。

  百科x混知:图解泰勒斯

  作为创始人,泰勒斯对数学有划时代的贡献。他开始了命题的证明。他是第一个几何学家,确立并证明了第一批几何定理。如直角都相等、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直径等分圆周、圆周角定理,以及泰勒斯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边及这边上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三角形全等。泰勒斯利用这个定理求到不可达物体的距离,例如从岸上一点到海中一只船的距离。他还利用金字塔的影长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传说他还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食,并以此制止了一场战争。

  哲学(philosophy)一词出自希腊语philosophia ,意即“对智慧的热爱”,用来指对某些基本原理的理性的批评与探索。

  哲学通常被分为四门子学,包括:

  a.形而上学(metaphysics),考察实体之外的抽象事物;

  b.认识论(epistemology),研究认知的起源、有效性和局限;

  c.伦理学(ethics),探讨道德问题;

  d.美学(aesthetics),思考艺术中美的本质。

  哲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

  一是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 指运用逻辑方法表述每个哲学概念;

  二是综合哲学(synthetic philosophy):指将各种概念纳入统一的哲学体系。

  “哲学”这一术语最初为古希腊人所采用,有为知识而追求知识的含义。哲学涉及各个领域,如艺术、科学和宗教等。

  在各领域本身的方法和原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产生各自的哲学,如艺术哲学、科学哲学和宗教哲学等。此外,哲学还被用来指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由于认知各领域的界定经常发生变化,哲学的定义也始终是个争论的话题。

  通常认为西方哲学开始于古希腊,最初是对客观世界本原的猜测,与自然科学没有区别。最早哲学家的著作已不传世,现存的只是被亚里士多德及后世作家摘引的片断。

  一、 爱奥尼亚学派(The Ionian School)

  有记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来自小亚细亚爱奥尼亚海岸城邦米利都(Miletus)的泰勒斯(Thales),生活于前580年左右,被后世尊为希腊七贤之一,对天文学、物理学和气象学都有研究。

  通过研究,他推断所有自然现象都是一种始基(fundamental substance , 也叫作本原, first principle)的不同形式。他认为这种始基是水,因为他断定宇宙演变包含蒸发(evaporation)和凝聚(condensation)两个过程。

  泰勒斯的弟子是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无限的物质,万物由之衍化而来。他称之为“无限”(apeiron, the boundless),他认识到没有能被观察到的东西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他的“无限”这一概念是后世宇宙无限观点的前身。他把无限看作是不朽的、不可毁坏的。由于无限的不停息的运动,形成了为人所熟知的物质,如土地、空气和火,它们不断进化,依次产生多种物体,构成了可认知的世界。

  第三位重要的爱奥尼亚哲学家是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他又回到泰勒斯的关于是始是熟知事物的假定,但他宣称始基是气而不是水。

  他认为,事物的变化可按照空气的稀释(Rarefaction)和凝缩(Condensation)来解释。阿那克西美尼第一个提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开创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总之,爱奥尼亚学派在解释自然现象方面从神话传说传到了科学研究,这也是科学发展最初最重要的一步。它还提出了物质不灭、自然进化、质与量的转变等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The Pythagorean School)

  大约在前580年左右,在意大利南部希腊人殖民地克罗特那(Crotona)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创建了自己的学说。和爱奥尼亚学派相比,它有更多的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结合了古代世界的神秘感和对科学日益浓厚的兴趣。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提出了唯灵论的生活观点(spiritualistic view of life),他们相信,灵魂是身体的囚徒,在人死后与肉体分离,并将根据生前德行而转世(reincarnation)成为更高或更低的生命形式。

  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培养理性、履行各种宗教礼仪。毕达哥拉斯发现音阶和行星运体都有数学规律,从则有推断行星的行动会产生天体的音乐。他们还创造了一种医疗方法,想通过音乐使人性与天体更加合谐。他们在数学、音乐和天文学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三、 赫拉克利特学派(The Heraclitean School)

  爱非斯(Ephesus)的赫拉克利特延续了爱奥尼亚人关地始基的探索。他认为始基是火。他认识到了加热可以使物质出现变化,是现代能量理论的鼻祖。赫拉利特说,万物都处一种流动的状态(The state of flux),稳定只是一种幻象,只有变化和逻各斯(logos, 变化的法则)才是真实的,而自然的法则是由神来掌握的。他的逻各斯学是后来斯多噶派的泛神理论。

  四、 埃利亚学派(The Eleatic School)

  公元前五世纪,由巴门尼德(Parmenides)在意大利半岛的希腊殖民地埃利亚(Elea)开创的学派。

  巴门尼德反对赫拉克利特关于稳定与变化关系的观点,主张世界,或存在的状态是不可分、不变化的球形统一体(an invisible, unchanging, spherical entity)。

  他宣称除了存在本身,什么也不能被正确地判定。巴门尼德的学生,埃利亚的芝诺(Zeno of Elea)试图证明存在的统一性他断言相信变化、差别和运动的存在会导致逻辑悖论(Paradox)。芝诺悖论是著名的智力难题,后来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一直试图解决它们。

  五、多元论者(Pluralist)

  对物质世界的猜想开始于爱奥尼亚,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恩培多克利(Empedocles)和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那里得到进一步探索。他们提出了万物的本源由多种物质构成的观点,取代了爱奥尼亚派的一元始基假说。

  恩培多克利认为万物由四种不可分割元素构成:气、水、土、火。这四种元素由两种对立的力量爱(love)和斗争(strife)轮流组合或分离。通过这种作用,世界从混乱进化到有序,又再次回到黑暗,处于永恒的循环之中。

  恩培多克利将这个循环看作是宗教崇拜的崇高目的,批评当时风行的对个别神的信仰。但他并没有解释清楚,为经验所熟知的客观物质如何从怀它们完全不同的基本元素中演变出来。阿那克萨哥拉在这个方面做出了解释,万物由极小的微粒组成,他称之为努斯(nous),意即种子。

  种子有无限多种形式,不同的种子间的组合构成了世间常见的各种物体,主管微粒组合和物质变化的是一种世界精神(World Mind)。他的“微粒”概念推动了原子理论的出现。

  六、 原子论者(The Atomist)

  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哲学留基波和他的支持者德莫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atomism)。

  原子论认为物质都由一种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德莫克利特是第一位将原子论系统化的哲学家,他的世界观完全是唯物主义的,将一切自然现象看成是原子的数量、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他将事物的感觉特性,如热、冷、味道和气味也解释原子间数量的不同,甚至将更高级存在的形式,包括植物、动物甚至人的思想,也用纯粹的物质观点来解释。他将自己的理论应用到心理学、生理学、认知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全面阐述了他的决定唯物主义(deterministic materialism)观点。

  七、 诡辩派(The Sophists)

  公元前五世纪末,随业希腊城邦生产的组织化和商业规模的扩张,出现了一批经济实力强大的商人新贵阶层。新贵渴望政治权力,但他们知识水平低,为了参与政治活动,他们不得不学习法律以及演讲和修辞的技巧。

  因此在希腊出现了一群被称为“智者”(sophist)的云游教师,他们传授商人所需的知识,在希腊城邦由农业君主制发展为商业民主社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智者坚持认为个人有权为自己判断一切事物,他们否认存在什么能使所有人相信不疑的客观标准,断言自然科学和神学毫无用处,因为它们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还声称道德论理只有在对人们有好处时才有必要奉行。

  智者派的最著名的领袖之一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这句话是典型的智者派人生观。尽管智者当中的优秀人物为希腊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一群体还获得了欺骗、伪善和教唆等坏名声。Sophistry一词便象征这些不端的品德。

  八、苏格拉底 (Socrates)

  苏格拉底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与学生进行过多次哲学对话,直至70岁时获罪被判死刑为止。

  与智者不同,苏格拉底授课从不收费,他宣称他仅仅知道自己是无知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可靠的知识可以提供。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他的思想记载于柏拉图的对话集中。

  他认为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关于终极真理全部知识,人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将它们激发出来,反映在意识上以认知它们。柏拉图在对话集的《美诺篇》(Meno)中,讲述了苏格拉底如何引导一个未过受教育的奴隶陈述毕拉哥拉斯定理,证实这样的知识先天存在于灵魂之中,而非从经验中学来。

  苏格拉底还指出,哲学家的任务不是传授人们不了解的知识,在于诱导他们对人类自身进行思考。苏格拉底对人类的贡献并非系统的教条,而是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他告诉人们如何对一种思想进行考察分析、弄清基本概念的定义,如何采用理性的、分析的角度看待伦理问题。

  九、柏拉图(Plato)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是一位成就更高的哲学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对苏格拉底哲学观点的详细阐述。

  同苏格拉底一样,柏拉图也把伦理学作为最高聚物级的知识。他强高道德的理性基础,道德等同于智慧。他考察了自然科学、形而上学、神学、认识论方面的基本问题。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成为今后西方哲学的基本要素。

  柏拉图哲学的基础是理念论(theory of ideas),又称样式学说(doctrine of forms)。

  对理念的论述主要在柏拉图的对话《理想国》(Republic)和《巴门尼德篇》(Parmenides)中和他的理念论将存在分为两种形式:一、可认知领域(intelligible realm),属于完美、永恒、不可见的理念(或样式);二、可感知领域(sensible realm),属于具体、可感觉到的日常事物。对柏拉图来说,树木、石头、人体和其他可感知的事物都是不真实,是理念不完美的翻版。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奇怪的结论,是因为他对知识有着极高的标准,追求真正的知识能够被毫无矛盾地区一体化表述出来。但由于事物在感觉中经历着变化,在此时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在彼时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在柏拉图看来,这些事物就不是真实的,源于此类事物的信念也是模糊不可靠的。而通过内省沉思得出的数学与哲学原理,才是唯一可以称为知识的东西。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人类描绘成洞穴中的囚徒,误将墙上的阴影看作是真实的东西。而哲学家是那些洞察到洞穴外的世界、看到真实物体和理念的人。柏拉图认为善的绝对理念(the absolute idea of the good)是理念的最高一形式,包括其他一切理念。这一思想是西方文化中泛神论和神秘主义学说的主要来源。

  柏拉图的理念是和他对知识的理性观点是他的论理学的基础。在柏拉图看来,永恒理念的可认知领域有着判断一切事物及行为的标准。一个寻求抽象知识的哲人,对用这些标准来确定个人行为准则和社会组成模式。

  个人的道德应和心灵有着的和谐的关系,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应学会以理智来控制欲望和激情。在完美的社会,也应以最贤明睿智人来管理追求私欲的民众。在美学方面,柏拉图认为表现道德价值观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他主张对艺术进行审查,把艺术当作对青年对品德教育的工具。

  十、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同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渊博,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17岁的时候开始在柏拉图的学园(academy)内学习。在进行多年的研究后,他成为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的老师,后来他又重返雅典开办了吕西亚(Lyceum)学校。

  这个学校和柏拉图学园在日后数个世纪都是古希腊的学术中心。在吕西亚授课期间,他奠定了许多理论科学的基础,如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他提出了逻辑学上的三段论(syllogism),一种包括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演绎推理(deductive inference)。

  在他的形而上学理论中,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将物质和形式分离的观点,主张形式及本质都包含并显示在具体客体中。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真实的事物都是潜能与实在的结合。换句话说,一切事物都是形式(forms,物质所能成之物)和质料(matter,物质已成之物)的结合体。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向更高的形式发展,成为与原来的它们所不同的东西。但人和神的才智除外。亚里士多德称,才智不含质料,是纯粹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有着共同形式。共同形式把万物排列成这各类种属。每一物种都具备形式、目的和演化模式(forms,purpose and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科学的目的就是定义所有物种的基本形式、目的和演化模式,并根据它们的性质把它们排列到自然秩序当中。物种的性质主要分为非生生命体、植物、动物和理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灵魂是身体的形式。人类在可死亡的特种中是最高级的,具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理性灵魂。

  天体由叫做“以太”(ether)的不朽灵魂组成,由神推动着做着永恒的完美圆周运动。天体的运动是高动自然秩序的。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等级的划分被许多中世纪的基督教、犹太教和穆斯林神学家所接受。他们认为这种划分与他们的宗教信仰一致。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也从批判和考察柏拉图哲学而来。在他看来,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标准应该建立在研究个人及社会自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而不是有如空中楼阁般的理念。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不坚持伦理原则应严格符合绝对真理,只把它作为快乐和圆满生活的指南。他强调快乐幸福的生活应符自然的本性。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比柏拉图更现实,他认为如果有一个开明的统治者,君主制将是理想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也反对柏拉图认知出于先天的观点,坚持认为知识只能从经验中获得。他把艺术看作是满足快乐、开启智力而不是用于品德教育的工具。他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曾长期被看作是文艺批评的样板。

  希腊化哲学和罗马哲学(Hellenistic and Roman Philosoph

  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四世纪基督教兴起期间,享乐主义、斯多葛派、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是西方世界的主要哲学学派。在这一时期,哲学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逐渐减退,这些学说主要关心的是伦理学和宗教。

  一、享乐主义(Epicureanism)

  公元360年,古希腊人伊壁鸠鲁(Epicures)在雅典开办了哲学学校。

  他的信徒在他家的花园里聚会,他们因此赢得了花园哲学家(philosophers of the garden)的名声。伊壁鸠鲁吸收了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但做了几处重大改动。如为了使解释更简单化,他假设原子都做向下的运动,代替德莫克利特的原子向各方随机运动的说法。

  伊壁鸠鲁宣和称人生的目的在于享受最大程度的快乐,沉迷于快乐之中会给人带来文雅的举止,消除人们对神和死亡的恐惧。他的说教主要保存在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的长诗《论自然》(On Nature)中。

  二、斯多葛派(Stocism)

  西提姆的芝诺(Zeno of Citium)于公元前310年开创了斯多噶学派。该学派是由早期的希腊哲学派别犬儒主义(cynicism)演变而来的。

  犬儒主义摒弃一切社会制度和物质观念,主张过着不受世俗伦理约束的、我行我素的生活。斯多噶派同样教导人们远离名利和物质享受,但要求人们献身于理智而有德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宁静与自由。

  斯多噶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代最有影响的哲学派别,产生了一些著名人物,如奴隶出身的哲学家埃比克泰德(Epictetus)和以智慧和品格高尚著称的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尽管两人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但彼此的哲学观点却惊人的一致。斯多噶主义者信奉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火的学说,崇拜逻各斯,认为逻各斯即自然界的活力、法则、理性和意志。

  人类理性也被斯多噶派当作神性的逻各斯的一部分,并且是不朽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部分地具有神性,人是世界的公民,所有人类一起构成了世界的家庭。

  这样的观点有助于打破国家、社会和种族的障碍,为后来世界性大宗教的传播铺平的了道路。斯多噶所鼓吹“自然法”(natural law),主张以人为本位评论法律和社会制度,对罗马法和后世西方的法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怀疑论(Skepticism)

  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柏拉图学园占统治地位的是怀疑论派。这一学派上承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智者对人类客观认知能力的批判。

  同埃利亚的芝诺一样,怀疑论者以逻辑为武器,试图摧毁一切积极的哲学观点。怀疑论者认为人类无力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正确知识,人类幸福的唯一途径是完全放弃判断。

  最著名的怀疑论者皮浪(Pyrrho)就有这样极端的观点,据说他在走向悬崖时竟然不停下脚步,也不改变方向,最后不得不由他的学生拉住他。另一位怀疑论者卡尔内亚德(Carneades)态度有所缓和,他认为人们由经验归纳出一些结论是可能的,但却是无法确定的。

  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

  公元一世纪的犹太-希腊哲学家斐洛(Philo Judaeus)将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与犹太教结合成一个综合的哲学体系,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犹太人、基督教和穆斯林神秘主义思想的先驱。

  斐洛认为,神的超凡特性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能力,是不可描述的。他把自然进化描绘成一个由神开始、逐步下降,终于邪恶之源——物质的世界,并主张建立宗教国和推行神权政治。

  受斐洛的影响,萨库斯(Ammonius Saccus)和他更著名的学生普洛丁(Plotinus)于公元三世纪提出了新柏拉图主义。

  普洛丁的思想是建立在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和斐洛的哲学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哲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体验神迷的快乐(the experience of ecstasy),并在快乐中与神合一。神,又称太一(the One),超越了人们的理性,是一切实体的根源。

  宇宙是由太一流溢出来的神圣活力(divine energy)而形成的。这一个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神秘过程,并有着不同的级别。最高级别的宇宙由三位一本构成:太一本身、共相(the Logos),包括柏拉图的理念、和宇宙灵魂(World Soul)。

  宇宙灵魂可以附在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普洛丁认为,越不完美、邪恶的东西,就越接近极端的纯物质。生命的最高目的就在于摆脱物欲的羁绊,通过玄学冥想,使自己和太一合一。新柏拉图主义对中世纪的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爱奥尼亚学派】相关文章:

达尼亚歌词04-29

纳尼亚传奇作文08-14

冯乾《清代扬州学派简论》阅读题05-04

奥比岛作文08-07

奥数的作文09-28

青奥的作文04-01

青奥的作文03-30

为青奥加油!为青奥喝彩!_650字02-11

活力青奥青春南京我期待的青奥会作文09-25

迎接青奥作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