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纪念馆
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而建,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王安石纪念馆筹建于1985年初,1986年11月11日于“江西省纪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之际揭幕开馆。
目录 场馆简介 建筑特点 旅游特色 基本陈列 收缩展开 场馆简介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
建筑特点纪念馆建筑方案由南京园林设计研究所设计,占地面积1332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她具有江南宋式府第门楣,楼阁实体,二览(展览,浏览)兼顾的特点。主体建筑是一座仿宋式的二层楼阁,歇山飞檐,筒瓦花窗,园拄环绕对称端庄,其它附属建筑的格局与主体建筑和谐协调,既造型各一,又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端庄素雅的门楼虽不雄伟壮观,但牌遍上镶嵌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提写的馆名“王安石纪念馆”六个大字,使门楼显得格外的气派、精神。一进大门,两侧是造型优美的隐壁,顺着甬道登上水榭,池边杨柳垂风,水中鱼儿飞花,阵阵幽雅的古乐,仿佛把人带到了仙境,迂回曲折的游廊碑廊将门楼、水榭、接待室、主楼和荆公亭连为一体,形成“曲径同幽,耐人寻味”的佳境。“怀文堂”的宋代文物,使人们领略到祖先的文化艺术,通往“草亭”的田间小道,让游人想起王安石罢相后的淡泊生活。 主楼展厅分上下两层,四个部分。简明扼要的“前言”引出王安石的出身、家世和他青少年时期的活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这一大标题下,展出了王安石十几年地方官的政绩同,他著名的“上仁宗皇帝事书”,“三不足论”,“熙宁新法”的主要内容都在版面中得到展现。在二楼展厅,王安石的文章诗词,道德人品是主要展出内容。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词,曾使多少后生学者为之倾倒,高风亮节的'品德连他同代的反对派也叹服。刘海栗等名家的书法,王大进教授和他弟子们精心雕塑的十组王安石塑像,更使全馆增添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旅游特色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建立的历史名人纪念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建成对外开放。 纪念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是一座仿宋园林式的建筑。馆内门楼、隐壁、水榭、碑廊、亭台、荷池、曲桥与主楼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辟有问月轩、蹄躅园、辛夷园、荆公亭、怀文堂等园林景观。
基本陈列主楼为两层陈列厅,介绍王安石生平史迹。一楼陈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荆公新学”“熙宁变法”,二楼陈列“文学造旨”“人文品格”“终老金陵”“千秋评说”共八个部分。整个展厅通过照片、国画、雕塑、实物展示了王安石一生,同时展示了王安石手书的《愣严经旨要》的复印件及其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王安石著作,以及后人对其的评论、著述、论文。 熙丰楼设《王安石生平事迹展览》,主要有“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荆公新学”、“熙宁新法”、“文学造诣”、“人文品格”、“终老金陵”、“千秋评说”八个部分,各个展厅通过图片、图表、国画、雕像、实物,展示了王安石一生业绩和改革家的胆魄、文学家的风貌。 纪念馆收藏有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肖娴、赖少其等一些社会名家赠给纪念馆的书画三十余件。 纪念馆每年都接待了许多中外游客,成为广大群众游览、受教育、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友谊的场所。一九九四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馆主体建筑熙丰楼是一座仿宋式的两层楼阁,为王安石的生平史迹展览厅,一楼陈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荆公新学”、“熙宁变法”,二楼陈列“文学造诣”、“人文品格”、“终老金陵”、“千秋评说”共八个部分。整个展厅主要通过精美的照片、绘画、雕塑、实物等,展示了王安石一生业绩和其改革家的胆魄、文学家的风貌,另外还展出了王安石在元丰八年亲笔书写的《愣严经旨要》影印件,州县府志,家谱复印件,王安石 不同时代各版本著作,国内外学者有关王安石的评论著述,全国各地名人、学者、画家、书法家为王安石纪念馆题赠的书画件等。半山堂辟有第二展室,专门用于临时展览,曾先后展出过“抚州宋代墓葬出土文物”、“宋代遗珍”等,让人们领略到抚州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
浙江鄞县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纪念馆(浙江鄞县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浙江鄞县忠应庙内,陈列“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纪念馆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他在鄞县时的每项改革,很多成为后来在朝任宰相时“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如他在变法时推行的“青苗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法”、“市易法”等,早在鄞县时就已经试行,并取得了成效。这说明了王安石推行新法确是胸有成竹,因为有些已经过试行并取得了经验,充分体现了改革家王安石力行实践的精神。
目录 鄞县县令王安石 其他纪念故迹 纪念馆地图 鄞县县令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他27岁,即任鄞县县令。他满怀济民之志,抱负雄才大略,上任伊始,即深入全县作实地调查考察。是年十一月,风尘仆仆,冒风寒、履冰霜,从县城出发,至万灵乡之左界(今邱隘镇)“升鸡山”(今五乡镇)观砌工凿石,“入育王山”,“下灵岩”,“浮石湫”(今北仑大矸镇)之壑以望海,而谋作斗门于海滨,至芦江(今柴桥镇),临决渠之口,令劈山开河,并筑20里长塘,“游天童山,宿景德寺(今天童寺)”,“遂行至东吴,泊舟堰下(今东钱湖镇),过五峰(今横溪镇),至小溪(今鄞江镇)以夜中,观新渠及洪水湾,日下昃如林村(今横街镇),质明,戒桃源、清道二乡(今高桥镇)之民以其事,凡东西十有四乡。”并写下了名著《鄞县经游记》。随即上书两浙转运使,陈述水利之要,制订治水规划。首先整修东钱湖,组织和率领十余万民工,清除葑草,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整修七堰九塘,限湖水之出,捍海潮之入(时小浃江之潮水直至鄞东五乡镇),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自此,“天变不足畏”,“七乡三邑(鄞、镇、奉)受沾濡”,“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东乡之田遂连年获得丰收,民间口碑载道。正如清道光年间诗人陈劢在《读王荆公<鄞县经游记>有感》一诗中所表达的: 荆公事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王安石在鄞县任知县三年,不仅兴修水利,还以低息贷谷于民,组建联保,平抑物价,创建县学,为以后在全国实行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王诗善文,好交文士墨客,故在县衙后园建一“西亭”,为会文之所。他在离鄞时,写下《登越州城楼》一诗,表达了对鄞县的依恋之情: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 可是,直到晚年,他还是不能实现“早晚重来此地游”的宿愿,但始终耿耿于怀,眷恋情深。他在《忆鄞》诗中又写道: 明州城廓画图传,尚忆西亭一舣船。 投老光阴非复苦,当时风月故依然。
其他纪念故迹鄞县人民对王安石更是念念不忘,缅怀情深。对王安石的政绩,史志代有记载。在县衙内(当时在开明坊)、广利寺(今育王寺)均建有荆公祠,在北仑大矸镇还有“王公塘”,穿山有“小斗门”等故迹。1980年,鄞县人民重新修复了忠应庙,并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础。
纪念馆地图【王安石纪念馆】相关文章:
王安石05-24
春夜 王安石-王安石的诗08-16
纪念馆07-20
王安石:北山01-18
王安石:待客01-18
王安石:梅花01-18
王安石的名句08-17
王安石的诗01-17
王安石的古诗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