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时间:2023-04-29 15:56:18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文

殷周青铜器铭文

金文(殷周青铜器铭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目录 金文的种类 金文的制造过程 字体简介 金文的发展 收缩展开 金文的种类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 西周 金文[4](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殷金文

 纵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简,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

东周金文

 自平王东迁以降,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只为王公大臣之事,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秦汉金文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

金文的`制造过程

 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确定。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

  将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

  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

  但是,怎样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仍然是一个谜。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

  在内模贴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实际上并没有。

  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满后,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金文与甲骨文十分相似。

字体简介

铜器上的 铭文 ,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 毛公鼎 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与 甲骨文 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早在 汉代 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 春秋 、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 先秦 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金文的发展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 书体 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 商代 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 秦汉 。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

  金文之全盛时期为周,周以 平王东迁 分为西周及 东周 ──西周趋于端整雄浑,造成金文之黄金时代;东周因列国割据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别介绍之。

  西周:

  西周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

  学术文化之发展多少会受到社会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统一,社会安定,加上 周公制礼作乐 ,堪称太平盛世,故 书法家 得以表现雄浑典丽之风格,内容亦有逐渐加长之势,如 大盂鼎 即为此期最典型之杰作也。

  而至昭穆之后,书风渐变,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书风极为严谨端正。端整典雅之 颂鼎 、典雅整赡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风之毛公鼎等,皆为此期之代表。

  东周:周平王东迁之后,秦迁都於雍,承袭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承袭了西周的文化。正因为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 秦的文字和西周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也正因为如此,当东方各国的文字因地区特点和文化上的原因发生横向变异时,文化落后的 秦国 文字反而却成为汉字的正统(即使不考虑最终由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的事实,也可以认为,在汉字发展史上, 秦系文字 代表了汉字发展的主流,而六国文字代表了支流。)因此,春秋 战国 时代的文字可以大别为两系:即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秦系由春秋至战国,六国系乃指战国时的东方各国)一般文字学家也叫做「西土文字」和「 东土文字 」。

  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文字规范的措施,即所谓的「 书同文 」。秦规范文字是以秦文字为基础的,秦以後的汉字的演变也是在经秦规范过的秦小篆以及 秦篆 的日常书写形式的古隶的基础上发展的。秦「书同文」之後,六国文字被淘汰了,秦文字成了真正的主流。因此,秦系文字是上承西周古文、下启汉魏隶书,乃至 楷书 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汉字按自己内部结构规律演化的一部分。也因此,就文字学而言,秦系的西土文字的研究较之六国文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汉字的 直系血亲 ,而六国文字则是旁系分支,虽然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

  秦代金文渐至末流,所存石刻书迹亦不多存。 秦始皇 一统天下后,一法度、衡石、丈石之业,皆刻或铸于铜铁之上,以颁行天下。其以 曲线 为主,间架平稳,整齐中寓变化,气势奔放,堪称小篆之杰作,也为后代习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资料.

四川省成都市生物化学学会理事

金文(四川省成都市生物化学学会理事)

安徽籍台湾著名诗人

金文(安徽籍台湾著名诗人)

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金文(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黑龙江省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金文(黑龙江省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简介 金文,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起点学历高中,现有学历大专,1998年5月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文专业,现任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履历 1970.10—1982.12 林甸农机修造厂工人、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 1983.01—1983.06 林甸农机局组织委员、人秘股长 1983.06—1985.02 林甸农机修造厂厂长、总支副书记 1985.02—1987.03 林甸县农机修造厂厂长、总支书记 1987.03—1990.01 林甸畜牧局党委副书记 1990.01—1994.09 林甸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94.09—1996.01 林甸计划委员会主任 1996.01—1997.12 林甸畜牧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7.12—1999.06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林甸计委主任兼招商

目录 简介 履历 简介

  金文,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起点学历高中,现有学历大专,1998年5月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文专业,现任 林甸 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履历

  1970.10—1982.12 林甸农机修造厂工人、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

  1983.01—1983.06 林甸农机局组织委员、人秘股长

  1983.06—1985.02 林甸农机修造厂厂长、总支副书记

  1985.02—1987.03 林甸县农机修造厂厂长、总支书记

  1987.03—1990.01 林甸畜牧局党委副书记

  1990.01—1994.09 林甸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94.09—1996.01 林甸计划委员会主任

  1996.01—1997.12 林甸畜牧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7.12—1999.06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林甸计委主任兼招商局局长

  1999.06—2002.01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林甸计划委员会主任

  2002.01—2007.1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林甸县人事局局长

  2007.01—现在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金文】相关文章:

《金文编》记号及记号字研究04-28

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04-27

两周金文中的偕同类介词05-02

据合叙行文释读金文二则04-28

「创作漫谈」来楚生对金文中图形的借鉴及处理手法05-01

白川静《金文学史》的汉语文字学成就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