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

时间:2023-04-29 15:39:04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德语:?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英语:Austria-Hungary或Austro-Hungarian Empire),又名双元帝国,旧译奥斯马加(匈牙利语的音译),正式名称是“维也纳议会所代表的帝国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奥匈帝国是世界级强国之一,它的存在时间从1867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在1914年发生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的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激进分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导致一战爆发。奥匈帝国在战争期间属于同盟国阵营,同盟国最终于1918年战败。战争期间,奥匈帝国的政局空前动荡,由兴起于欧洲中部地区的古老的皇室联姻合并而来的旧帝国抵抗不过境内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遂于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奥匈帝国是欧洲五大列强(德、英、法、奥、俄)之一,也是地跨中欧、东欧、南欧的一个幅员辽阔...

目录 简介 建立 政府 经济 收缩展开 简介

   1914年的奥匈帝国 官方语言:拉丁语、德语、马扎尔语 国教:天主教 首都:维也纳 最大城市:维也纳 居民:1,675,000(1907年) 面积:680,887 km(1907年) 人口:48,592,000(1907年) 货币:莱茵盾、奥匈帝国克朗(从1892年开始) 国歌:《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 该国的国家格言是:Indivisibiliter ac Inseparabiliter(拉丁语,不离不弃)

建立

1867年2月建立奥匈帝国的原因是一种折衷方案。在此之前,奥地利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1804年—1867年),而且是淩驾于普鲁士之上、能左右统一德意志步伐的欧洲列强。但19世纪中叶,这个帝国的国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丧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奥地利历史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联之外;同时它境内的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在帝国的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造成了空前的叛乱。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出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 匈牙利民族是奥地利帝国中第二大民族,而且它的面积占了帝国的三分之一;为了保障奥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和防止这麼一个强大的国家脱离奥地利独立,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不得不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安抚性质的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员劝告弗朗茨·约瑟夫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来建立一个联邦国家。他们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弗朗茨·约瑟夫无法忽视匈牙利贵族的势力,而这些贵族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当时,罗马尼亚人和斯拉夫人等少数民族亦曾要求参予政权,建立多元(七元)政府,但基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贵族的反对,此方案被废除,而奥匈二元帝国则正式建立。 匈牙利贵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来证明匈牙利在帝国内的特权。他们还要求在布达佩斯设立一个有立法权的议会,这个议会设立的法律在历史上归属匈牙利王国的地区有效。这个议会的组成保证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贵族和市民阶层的精英)在其中占多数,而国内众多的罗马尼亚人和斯拉夫人等少数民族则基本上无权。

政府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力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加利西亚和克罗埃西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特殊的政府形式。 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地区的共同政府由一个共同部长会议组成,这个共同部长会议的成员包括三个部长(财政、军事和外交),两个地区的首相,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两个议会各派出一个代表团,各六十人分别对共同部长会议的财政计划及其他议案讨论,这样每个地区政府对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总括来说,议会的联席是没有甚麼真正的权力,因为它仅能互相提出照会,在奥、匈两代表团两次照会均无法达成共识时,才分别进行表决,由始至终它都不能对中央的事务进行共同辩论及质询。行政上,最终共同政府的部长仅对皇帝负责,而非议会及人民,而皇帝本人有权对外交和军事政策作最后决定。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军队在这方面受到阻碍。尽管军事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但奥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徵兵、提供驻扎地、运输和补给,以及负责军队人员民事的和非军事事务的责任」。因此每个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个机会来扩大它们自己的权力。两个地区之间奥地利部分占总人口的约57%以及主要经济资源。从1867年开始两个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最大的争执是关于每个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纳多少费用的问题。在帝国组成初期,奥地利部份负担帝国总体开支百分之七十,匈牙利部分负担百分之三十。这个问题每十年进行一次协商,而每次协商都造成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从1900年代中开始(1906年4月)匈牙利的议会中民族主义者占多数和组织政府开始,这个争议问题造成了一个持久性的宪法危机。1907年10月和1917年11月,这个问题在一个「始终如旧」的基础上暂时获得解决,匈牙利负担比率仅上升到36.4%。

经济

在其存在的51年间,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GDP总量占世界7.5%(美35.8%、德15.7%、英14.0%、法7.9%、俄6.4%、日4.3%、意3.5%),世界第五。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51年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整个帝国。旧的封建主义制度不断消失。维也纳附近、奥地利腹地、阿尔卑斯山麓、捷克和布达佩斯是经济发展的中心。 19世纪末,匈牙利中心平原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 整个帝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差相当大。总的来说西部的发展比东部高得多。 20世纪初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很高。从1870年到1913年,国家每人平均生产率每年约提高1.45%。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英国1.00%,法国1.06%,德国1.51%),这个发展速度是比较高的。但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来说还是落后于其它国家,原因是它的起步比较晚。英国的数字约是奥匈帝国的三倍,德国是它的两倍。这个粗的比较还无法体现帝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 铁路在奥匈帝国普及很快。 1841年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就已经从维也纳出发在西部建立了一个铁路核心。此时政府认识到铁路的军事意义,因此开始在其建设上大量投资。 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威尼斯、格拉茨发、卢布尔雅那和布拉迪斯拉都被联入铁路网。到1854年为止整个帝国内的铁路网长度达2000千米,其中约60-70%为国有。由于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帝国政府为解决其经济困难开始将其铁路出售给私人投资者。 从1854年到1879年几乎所有的铁路建设都是由私人投资完成的。在奥地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7952千米,在匈牙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5839千米。许多新的地区被连入铁路网,现有的铁路网被连接到一起。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运,铁路网的发展使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协调。 1879年后政府开始慢慢地重新将铁路网国有化。其主要原因是187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私人企业对铁路的投资减缓了,无法满足政府的要求。从1879年到1900年奥匈帝国修建了25000千米铁路,大多数是补充已有的铁路网。在东部也建立了新的铁路。一些地区一直到此时才接通铁路。铁路网大大地降低了帝国内的运输费用,为其内部经济打开了新的市场。

【奥匈帝国】相关文章:

红客帝国04-27

克隆帝国(三)04-30

渊奥(淵奥)04-29

波斯帝国资料06-08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05-02

罗马帝国毁于铅04-30

罗马帝国衰落的起点04-30

禁奥04-29

奥宇04-29

奥比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