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楚国介绍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楚国的知识,欢迎阅读。
楚国渊源
楚国,又称作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早以卒。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建立了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一路南征,灭掉了随国(今湖北随州),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諡武)。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华南的霸主。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称为熊氏,史称熊氏正宗,即江西熊氏。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的大熊湾(无杂姓)和小熊湾(有杂姓)的熊氏为南北迁移时由江西迁至于此地。
楚人来源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楚人出自黄帝(或以黄帝为先祖的部落集团),这在我国古代重要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史记·五帝本纪》又说: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世本》、《大戴礼》亦为此说。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一开始就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司马迁博览群书,广采传说,对楚人先祖之考证,应该是可信的。
屈原是楚宗族后裔,对祖先的认定,应该是郑重的,他本人对自己出自颛顼之后,更是充满了自豪之情。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大体处于由氏族制向阶级社会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的扩大与发展,原来狭小的民族组织必须被突破。
楚王同宗贵族屈原,在《离骚》中明白地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史记·楚世家》中楚灵王也说过:“昔我皇祖伯父昆吾。”高阳是黄帝孙,昆吾为夏伯,楚王室的族源为华夏族,当是有史籍为证的。
楚国历史
熊绎以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眴(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齐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先退避三舍诱敌,趁楚军方阵大乱时一举击败强大的楚军,挫败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但是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
文化
语言
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地域特点。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区别。楚公家钟铭文就与宗周钟的铭文风格类似,气势浑厚,规整,略显波折。春秋至战国中期,楚国文字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从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王子午鼎与山东大店2号墓出土编钟铭文的对照中,可以发现楚字的特色,这种楚字,略具虫形,是虫书的雏形。
战国中期以后,竹简、帛书式的手写体据主导地位,铜器铸铭、刻铭均受其影响。字形趋扁平、体势简略,横笔昂首,首粗尾细,有的波势挑法己具后世隶书雏形。
文学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文学受诗经深刻影响,但不同于北方文学的社会写实,楚辞受南方民族性的影响表达方式热情而浪漫,内容充满宗教色彩。借由对神话和传说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更能呈现精彩细腻的艺术技巧,诸如比喻、象征、托物起兴等表达手法,在此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运用。再者,楚国音乐与地方口语皆不同于北方,其作品呈现出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
《楚辞》中收录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其他如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传下来。屈原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音乐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楚郧公钟仪世代世袭“伶人”一职。钟建被楚昭王任命为乐尹,乐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
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排箫等。2002年在湖北枣阳市发掘了九连墩墓葬群。另外还有钟、磬、鼓、笙、竽、瑟、琴、篪等,其中笙和竽上还保留有簧片。
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舞蹈
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如《招魂》所写:“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被衣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鬋,艳陆离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
无论是民间的巫舞或宫廷乐舞,它都特别讲究舞蹈者线条美、律动美。如《招魂》《大招》多处说到“姱容修态”、“长发曼鬋”、“丰肉嫩骨”、“容则秀雅”、“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长袖拂面”、“丰肉微骨,体便娟只”,可见楚人是追求修长细腰之美的,否则舞蹈起来,是不可能达到“偃蹇”、“连蜷”的效果的。
绘画
楚国的绘画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有帛画、壁画与漆画等。《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迄今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两幅帛画,是“早期国画的双璧”。画中一妇人侧立,高髻细腰,宽袖长裙,雍容富贵,合掌作祈祷状。妇人头上,左前画有一凤,作飞翔状;凤对面画有一龙,作腾升状。正中画一男子,侧立面左,高冠博袍,腰佩长剑,立于巨龙之背。龙昂首卷尾,宛如龙舟。龙左腹下画有一条鲤鱼,龙尾画有一立鸟(似鹤)。男人头上方还画有华盖一重。壁画主要内容是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和古代圣贤、怪物。
楚国漆器业发达,所以楚人也善于在漆器上绘画,如1941年长沙黄土岭出土了彩绘车马人物花纹漆奁、1952年长沙颜家岭出土了绘有图案的漆奁、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了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1978年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案的漆箱和绘有人、物的鸳鸯形盒等。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漆奁上的《迎宾图》,绘有众多的人、物。
雕刻
战国楚雕刻艺术有许多作品,如神奇的虎盆座飞凤、谲怪的“镇墓兽”雕刻,形态轻盈优美的虎座凤座鼓,各种形式的雕刻座屏、写实的木雕鹿、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辟邪和幡蛇樽以及各种状态形象的漆盒等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一般均为各种青铜器物的附饰,如攀附兽或作为器耳、器首、器足的各种动物形象雕塑;也有用作大型器物的支架、底座或附件。其中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仍然保持楚王墓的礼制,是发现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其余墓葬与鼎盛期相比,建造相对简陋,楚风渐淡。
习俗
楚人自古尊凤崇凤。楚人尊凤最初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汉代《白虎通》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
楚国图腾还和楚国的诗、乐和舞蹈紧密相联。楚人善歌舞,每到此时,随着主管音乐的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神与人相和而歌,戴着各种图腾面具的各个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谣形式;百兽率舞,是舞蹈形态――图腾舞蹈,二者合一,为载歌载舞。那图腾舞蹈,既包括龙的图腾,也包括凤的图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义的信仰崇拜。楚国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为相和歌,伴之以凤凰的图腾舞蹈,例如“百兽率舞”中的玄鸟,就意味着舞者对于凤凰的崇拜。
宗教
楚人的信仰是多元的,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楚人对天的崇拜已非一般观念,而是有具体的对象的,如太一、东君、云中君等。敬天信鬼神必崇巫。巫,神通广大,能通天地、交鬼神、寄死生。楚国是从氏族制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所以政治活动和科学文化知识,都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为“神事”所笼罩。巫,不仅从事宗教活动,还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参与政治的本领。医既主卜筮,又深谙医道医术,故巫是一身而二任的,称为巫医。
楚人通天交鬼神,一是祭祀,二是占卜。楚人祭祀之风极盛,上至国君,下至国人庶民,莫不如此,故留有“重淫祀”之说。占卜当然是巫的职责。为社稷占卜的是卜尹,国君遇有大事,自己也行卜。如楚灵王即位前怀有夺天下之志,自己就占过卜。民间的男觋女巫占卜之风就更盛了。
敬天交鬼神的活动,本来就是原始宗教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动与天命论的动摇,入春秋后,楚人虽然一方面尚鬼神崇巫卜,另一方面在这一鬼风巫风的气氛中,又不乏求实务实的理性精神,使楚人的宗教生活饱含人情味和现实性。
经济
农业
自商、周至春秋初,农业生产仍属刀耕火种,以种粟为主。楚武、文王以后,楚国向南、向东开拓,逐渐占据江汉流域,又向当地居民学会火耕水耨,掌握了植稻的生产技术。东汉应劭释:“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无论种粟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江汉平原,古代农业历来先进,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均有稻壳出土。
春秋时期楚国的水利事业是很发达的,既引水作池(陂塘),蓄、灌并用;又凿井灌田,就地取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七年),伍子胥蒙冤出奔,楚平王悬赏捉拿,按“楚国之法,得伍子胥者赏粟五万石,爵执”伍子胥及至吴后,助吴王阖闾攻楚,公元前506年吴人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这些记载,都说明楚国粮食充足,有储藏粮食的“廪”、“高府”,动辄赏粮五万石,这在春秋时代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
据《史记·楚世家》载,公元前519年(楚平王十年),楚、吴还为两国边境民间女(小童)“争桑”而动用军队,相互攻打,足见在江淮一带,楚国的种桑养蚕业,亦得到普遍发展。
手工业
随着农业的发展,楚国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铸造业、冶铁业、丝织业和木漆器业等部门。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际,楚国不仅能锻造“熟铁”,而且还能冶铸“生铁”,在冶铸铁器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出土的铁器,计有铁削、剑、凹口锄、鼎等。一般说来,随着铁农具的使用,牛耕这一新的耕作方式,也应该出现了。不过,楚庄王灭陈为县,申叔时以“蹊田夺牛”予以讽喻”、楚康王时有一大夫复姓师祁、名犁的,从当时尚牛尚犁耕看,也不是偶然现象,故楚国与中原各国一样,开始使用牛耕,不是没有可能。见于考古发掘资料,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都出土了铁器,所见数量不多。1976年,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的钢剑,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一件的钢制武器,其含碳量为0.56%。2017年,在河南省城阳遗址出土了带着剑鞘的2300多年前的宝剑。
春秋时期楚国的丝织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国语·楚语》中有关于“玉帛之类”的记载,《史记·滑稽列传》则说楚庄王爱马,曾“衣以文绣”。《史记·楚世家》等记楚、吴边邑小童争桑而引起两国交兵,更直接说明楚、吴两国对种桑养蚕缫丝的重视。湖南衡东霞流市出土的蚕桑纹尊(青铜器),是植桑养蚕的生动例证。
商业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时期楚国商业和城市也开始繁荣起来。楚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促使楚国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商、周以后,楚地丰富的物产就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春秋后,楚国与中原各国经济交往更加活跃。郑、陈是楚北上与齐、晋争霸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楚、夏经济交流的枢纽。《史记·货殖列传》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故楚国与中原各国的货物交换,也得力于郑、陈等国商人的南贩北运。
楚国商业的发展,与实行重商政策是分不开的。据《史记·循吏列传》载,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结果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向令尹孙叔敖作了反映,孙叔敖立即下令恢复旧币,然后对楚庄王说:“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安’。臣请遂令复如故。”楚庄王同意,“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国北上争霸,既是军事扩张,也同时是师夏之长,着力与先进国家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建成强国。公元前579年(楚共王十二年),晋、楚达成的宋西门之盟,其内容就是:“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充分反映了楚国对经济交流的重视,努力保护商业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前506年吴人入郢、国难当头时,开“屠羊之肆”的屠羊说挺身而出,保护楚昭王出逃。后来楚昭王复国了,要奖赏他,他不受,又去开他的卖羊肉铺子了。可见楚国重商尊商,使商人能安心自己的职业。
货币
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也出现了。春秋时期楚国使用的主要是海贝,如浙川下寺楚墓中就出土了大量海贝。这些海贝当是从沿海各地进入楚国市场的。金银币是否在春秋时期出现,学术界意见不一,此可存疑楚金银币何时产生,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是产生于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种说法。至于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具体年限,又有不同说法。如持春秋时期说的,舒之梅就认为“楚国金币在春秋即铸行”。朱活认为“把楚国开始铸行爰金系于春秋晚期,确实比较近情”。黄德馨亦持此说,以为“爰金经过春秋中期的酝酿孕育后,于春秋晚期正式产生”。持战国说的,则以前278年东迁陈郢为界,有东迁前、后出现爰金的不同意见。王国维在其《观堂集林·别集·印子金跋》中指出:“其文云郢爰、陈爰。郢、陈皆楚之故都,殆楚徙寿春后,仍然以金作币郢。”认为东迁后才有金币。彭信威则进一步认为在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以后才铸有金币。张正明《楚文化史》说:“已知的先秦金银币都是楚国的,然而,现有的先秦金银币的铸造年代可能都属于战国晚期,至少我们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其中有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
军事
官职
楚王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楚王之下,另设官职主管全国军政。至于战场主帅,都是临时指派的,并非常任。春秋早期以前,莫敖为最高长官,既掌政,也主兵。楚武王后期设令尹后,莫敖只管军政,位在令尹之下。到楚成王已设司马一职,取代莫敖而掌管全国军政。楚康王时,军职更为完备,大司马为正职,左、右司马为副职。
兵种
楚军的兵种,按其隶属关系和军事职能的不同,有两种分法。
按隶属关系,可分作正军、王卒、私卒、县师。
正军是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楚武王时,已有“三军”之说,应是正式有“三军”建制了。三军是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的国家常备军。三军以中军为主要战斗力量,其次为左军、右军。楚王为三军最高指挥,出征时各军则分别由高级官吏令尹、司马、左尹、右尹等率领,楚王有时亲自率领三军或其中一军出征。到战国中期楚国已是一个“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军事大国了。
王卒是楚王出征时的随身卫队,其精华是左、右“二广”,每广有战车十五乘。王卒是楚军的精锐部队,经常编入中军参加战斗。乘广由公族子弟组成。楚之中军亦以公族子弟为其兵员,装备优良,为楚师之精锐所在。
私卒是为太子和贵族服务的武装力量。私卒是楚国贵族的宗族亲军。主要为车兵。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子弟和大贵族在自己所封的食邑上各自拥有武装,这些武装不属国家编制,故称“私卒”。贵族以私卒听从楚王之命出征的形式,作为向楚王纳赋。私卒多以各自宗族的子弟为兵员。
县师是春秋时楚国的地方部队。主要部署在楚国的边境地区,多属楚在中原灭国所设县地区的武装力量。县师由县公统率,由楚王亲自调动,县师的任务是防守边境,并配合国家的军事行动,是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楚县师不复再见,已纳于楚国统一的常备军中。
按军事职能,楚军则又可分作车兵、步兵、工兵、水兵、骑兵等。
车兵为车战之士卒。车兵是各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楚车兵分为三军,另有不少私卒和地方武装,战国时号称拥有“车万乘”。车兵以战车为编制单位,称为“乘”,战车通常排列成阵势进行作战,以车兵为主,战车后跟随步卒。楚国的车兵多由贵族子弟力兵员,是春秋时期的主力作战部队,到战国后,以车兵为主的作战方式逐渐让位于以步、骑兵为的作战方式。
步兵即徒兵。步兵有隶属于车战的步兵,以每辆车75人为编制,排列成一定的队形,跟随战车作战。也有单独作战的步兵。春秋未至战国初,楚国的步兵有很大的发展。战国时期,步兵人数大大增加,成为主要兵种。步兵可以在道路狭隘的地区单独作战,机动性较强。步兵由一般平民担任。
另外还有工兵性质的步兵。此种步兵在战争中带有役徒的性质,多为征发而来的贫苦民众,从事架桥、筑城、修缮武器、修筑工事等,在军中的地位最低。
楚国有水军,称为舟师。楚国舟师最早见载于楚康王时期,楚国出动舟师伐吴。战国初,楚人请鲁国名工匠公输般制作了舟战武器钩拒,舟师战斗力大大提高。与舟师相对而言的陆军则称陵师。
楚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族最早正式使用坐骑打仗是战国中期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此之后,各国纷纷仿效。战国时期楚骑兵已有一支有实力的部队,号称“骑万匹”。
战法
在长期有军事行动中,楚人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出《楚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楚兵法七篇”,但今早已佚失。《军志》是先秦时一部著名兵书,著者与具体内容不详。楚人对这部兵书十分熟悉,经常运用《军志》指导军事行动。《左传》载楚成王语:“《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者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故主张退师,不与晋战。宣公十二年载楚、晋邲之战时,楚令尹孙叔敖以《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为由,抢先向晋师发动进攻,大败晋师。《军志》所说的适可而止、知难而退、先声夺人、待衰而攻的这类战略战术思想,春秋早、中期以来已深入人心,并被各国实际运用于战争之中。
科学
天文
春秋时期,楚国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自然科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楚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自商周以后,楚人进一步扩大了对星象范围的观察,历法也随着有重大的发展。西周至春秋时期,楚国既使用周正历法,也使用夏正历法。前者可能与宗教或尊周从周有关,后者则从生产实际出发。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其中所载的秦、楚月份对照表,均以夏正十月为年首,说明秦、楚关系密切,同用周正历法。
战国时期,楚国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楚人天文知法历来渊博,战国时期,则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古人为了对日、月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土)的运行及其位置作系统的观测,将其附近恒星分为二十八片(区),称之为二十八宿(星)。二十八宿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天文学的重大发展。
数学
楚人数学在原有基础上,战国时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83年底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初古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其中重要内容为《算数书》。此外,还出土了算筹等重要文物。据后德俊研究,墓主系楚人,汉初降汉,后“病免”在家,其《算数书》可能为楚人所撰,代表了楚国的数学水平。《算数书》是一部数学问题集,内容包括《分乘》《增减》《相乘》《合分》等。其中《少广》一节,与成书于两汉间的《九章算术》的《少广》标题相同,内容亦大体相似。故《算数书》部分内容为《九章算术》所收进,是早于《九章算术》的一部数学著作。
建筑
楚国建筑技术有重大的发展。入春秋后,楚国为了北上争霸,顺伏牛山,连结所经各水堤坝,南北连绵数百里,号称楚之长城“方城”。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率中原八国军队南下攻楚,楚成王亦率军北上,屈完声称“楚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逼迫齐桓公与楚签订召陵之盟,可见在此之前已开始建筑方城。
楚王室除建有王宫外,还有众多的离宫,如渚宫、章华宫(台)、荆台、匏居台等。楚灵王所修建的章华宫(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离宫。其遗址在今湖北潜江龙湾(关于章华宫(台)遗址所在,历来说法不一。除了今潜江龙湾外,还有说在今监利天竺山、沙市今章华寺、河南商城古汝阳城内、安徽亳县古城父境内等地。楚人有新迁居一地,仍袭其旧名的习俗,故作为楚君(王)的离宫,章华宫亦有多处,上述各说,当是有可能成立的),此经八十年代多次调查试掘,出土文物甚丰,是迄今所见楚宫室最完整的建筑群。其中放鹰台出土了筒瓦、板瓦残片及长方形等形状的红砖,可见楚灵王时期已掌握了烧制砖瓦技术,砖、瓦已用作建筑材料。还出土了一件青铜门环,青铜当亦已用作建筑材料。台基系夯土结构,台柱有方有圆,比一般房柱粗大。廊檐下面是用贝壳铺成的路面,结实美观。从此足以说明春秋中晚期,楚国宫室建筑,无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都达到了先进水平,“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层台累榭”,“作为游宫建筑群和园林建筑群的鼻祖,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并非无足轻重的地位”。
车船
楚国由于对外作战需要,已能制造车、船。据《左传·宣公十五年》和《左传·成公十六年》所载的“楼车”和“巢车”,说明楚庄、共王时期,楚国已普遍使用战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楚子为舟师以伐吴。”春秋中后期,楚国已大量制造战船,训练水军,与吴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据《墨子》有关篇章记载,鲁班曾至楚,为楚国制造“舟船之器”和攻城的“云梯”,说明楚国车船制造业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民族
诸夏各族
楚人虽出自颛顼之后,但由于受商、周压迫,辟在荆、睢蛮荒之地,社会经济文化均较落后,故北上争霸、先后征服或灭掉诸夏之国的同时,积极地吸收华夏文化,使自己成为与华夏同步前进的先进的文明大国。如公元前589年(楚共王二年),楚军进抵至鲁国阳桥,鲁以执斫(木工)、执针(缝工)、织[纟壬](织工)各百人献给楚人,请求结盟,这对楚国建筑业、纺织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华夏语言、文字、典籍、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及精神文化等都为楚人所广泛吸收。如楚语与夏语基本是相通的,楚国文字,从铭文、帛书至楚简等与中原各国文字也基本是一致的。楚国以王为首、贵族、官僚三位一体的奴隶主贵族专政的政体,是仿西周王朝建立起来的。
楚共王即位后,普及夏化政策,成就颇大,故其臣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焉。”《左传》则称其“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确切地反映了楚人融夏夷为一的正确民族政策,故楚国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一方面北上争霸,在争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征服或灭掉众多的华夏之国;另一方面又注意保留华夏典籍,积极吸收华夏文化,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养料和精神财富,推广融夷夏为一的政策。
《荀子·儒效》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陈良,楚产(即土生土长的楚国人)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陈良虽然是个楚人,但是通过学习“华文化”,是可以变为“华”的。显然,在“华”的心目中,南方的楚人,最早也是“夷”。故《诗经·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说明楚人是南方的民族。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已经变化为华夏族,而且还成为“合纵连横”政治格局当中纵的“纵长”。
东夷各族
中国古代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各族人民,历史上统称为东夷。入春秋后,楚国崛起,北拓东进,与齐国等争霸的同时,也不断征服和灭亡了东方诸国,主要有:黄(嬴姓,今河南潢川西北)、英(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金寨东南)、江(嬴姓,今河南正阳西南)、六(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六安西北)、蓼(偃姓,皋陶之后,今河南固始东北)、群舒(偃姓,皋陶之后,包括舒鸠、舒龙、舒鲍、舒龚、宗、巢、桐等国,今安徽巢湖周围一带)。
楚与东夷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向楚国进贡,有的与楚国通婚。东夷之中历史悠久、国力较强的是徐国。徐,嬴姓,今江苏泗洪南。它与齐通婚,关系密切,被视为诸夏之国。楚成王灭黄后,进一步东进攻打徐国,尽管齐、鲁等国来救,不久徐国还是被楚国打败了。徐国的失败,标志着楚国征服东夷的重大胜利,加速了楚与东夷的融合。东夷之徐国,历来文化水平很高,楚与之融合,无疑有助于楚族的发展,并充实了楚文化的宝库。
西戎各族
他们历史悠久,在西周伐商灭商中,立下了巨大功劳。据《尚书·书序》载,周武王伐商,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纣战于牧野”,这里说的“戎车”,应该是西戎兵力。周王朝建立后,西戎也就逐渐迁徙至内地,与诸夏杂处,情况比较复杂。楚国在北上争霸过程中,众多西戎之国,纷纷被征服灭亡,亡后有的被迁,有的被置为县,成为北上争霸的重要基地。
见于史料,被楚国征服或在楚境的戎蛮,主要有如下各族国:戎蛮,戎蛮进入中原较早,楚乘机灭掉戎蛮之国,对其遗民亦尽俘以归。阴戎,阴戎是西戎之一支,为阴地之戎,允姓,早已入楚,并成为楚人之一部分。申、吕(甫)、许。申、吕(甫)、许均姜姓之戎,历史悠久,被楚灭后改为县,成为北上争霸的重要基地。姜氏之戎入楚较早,亦已与楚人相融合。
南蛮各族
南蛮,是一个庞大的民族系统,内部民族关系亦较复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四裔》把南蛮分为卢戎、蛮、濮、巴四族。其中卢戎,即蛮族之一,故南蛮,实际是指蛮、濮、巴三个民族。中国古代的所谓三苗,有学者认为指的就是这三个民族。楚国地处南方,被称为荆蛮,如《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雠”,《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
楚、濮关系密切。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就立即对濮族发动了进攻,开始开发濮地。经过打击,一部份濮人与楚人融合,其余的纷纷逃亡迁徙,以至后来濮人居地,濮人活动地区广阔,东起荆楚,西至川、云、贵,南及湖湘一带,成为楚国境内的一个重要民族。其次,巴人。《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腹,早在春秋时就为楚国所征服了。入战国后,楚国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也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后汉书·南蛮传》载:“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足见楚国势力已伸入到洞庭湖周围及至五岭一带,加强了与散居各处蛮夷的融合。
【楚国介绍】相关文章:
楚国神异帛中存12-12
透视屈赋里的楚国文化12-11
梦回楚国小学生作文10-06
观楚国八百年有感03-27
介绍自己、介绍学校09-07
介绍自己自我介绍05-04
介绍10-25
怎样介绍和自我介绍?12-12
自我介绍简单的自我介绍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