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时间:2023-04-29 17:34:00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诗歌

文学体裁

诗歌(文学体裁)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目录

诗歌

释义 起源 发展 特点 表现手法 收缩展开 释义

 词目:诗歌

  拼音:shī g ē 解释:是一种主情的 文学体裁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基本解释

 [Poems and songs;Poetry]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 叙事诗 和 抒情诗 ,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 -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 诗话 》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 世界 。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 孔子 所编。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 乐府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之发展。《 汉书 ·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 《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 袁可立 )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 蓬莱纪胜 》。”

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 色彩的语言 形式。《 尚书 ·虞书》记载:“ 诗言志 ,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 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 乐器 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 舞蹈 而歌唱, 后来 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 劳动号子 (后发展为民歌)以及 祭祀 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 舞蹈 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 楚辞 》和《 汉乐府 》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欧洲 的诗歌,由古 希腊 的 荷马 、 萨福 和 古罗马 的' 维 吉 尔 、 贺拉斯 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 诗经 》→ 《 楚辞 》→ 汉赋 →汉 乐府诗 → 建安诗歌 →魏晋 南北朝民歌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 明清诗歌 → 现代诗 的发展历程。

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 形象性 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语句 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 现代诗人 、 文学评论 家 何其芳 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 散文 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 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 学者 朱熹在《 诗集 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 葛覃 》《 芣苢 》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 在《 文心雕龙 ·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 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 硕鼠 》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 孔颖达 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 关雎 》《 桃夭 》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 现代诗歌 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 观点 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以“诗歌”为名之作品

诗歌(以“诗歌”为名之作品)

诗歌概述

诗歌(诗歌概述)

汉语诗歌是汉语言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表现形式,体裁样式。以后才有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等文学艺术形式。它来源于人们劳动生产、生活中,初始时与音乐和舞蹈三者合一,并不具有独立的形式。后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诗歌才形成为一种独特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创作实践、欣赏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诗歌美学特征诗歌的充沛感情 诗歌最早依附于音乐和舞蹈,且歌且舞、可歌可舞。既有音乐声音的美感,又有肢体形态语言的美感。诗歌是创作者,诗人内在情感的产物。诗歌的丰富想象 充沛的感情还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发挥出来。诗歌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它唤醒了我们的灵魄。诗歌的美学表现诗歌的形式 一、古典诗词 诗歌是最早

目录 诗歌美学特征 诗歌的美学表现 诗歌的美学欣赏 诗歌美学特征

诗歌的充沛感情

  诗歌最早依附于音乐和舞蹈,且歌且舞、可歌可舞。既有音乐声音的美感,又有肢体 形态语言 的美感。诗歌是创作者, 诗人 内在情感的产物。

诗歌的丰富想象

  充沛的感情还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发挥出来。诗歌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它唤醒了我们的灵魄。

诗歌的美学表现

诗歌的形式

  一、古典诗词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在人们生产、生活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语言表现模式,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密集凝聚,格律的严格要求,典故运用和诗眼的推敲上。它造就了诗歌的张力和涵蓄,声音模式和格律的定型化,这使中国 古典诗歌 发展到了成熟的顶峰。

  二、现代诗歌

  随着社会历史朝代的.更迭,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结构;古典诗词由于其固有的束缚,越来越不能满足和承载日益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新诗歌的出现,就是这种改革的结果。它接受外国诗歌和本民族民间诗歌的影响,打破了古典诗歌固有的形式与内容,逐渐形成以现代白话、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制。

诗歌的节奏

  语言文学是说话的艺术,而说话是离不开 节奏 的,所以文学语句离不开节奏,尤其是诗歌。汉语诗歌的节奏一般是由词或词组构成。词或词组有固定的发声和音组,这种音组后面就可能有久暂不等的顿歇,有这种顿歇的音组,称为音顿,它就是汉语词组的节奏单位。而诗歌的节奏就是充分应用这些词组的节奏单位产生出来的。

诗歌的修辞

  诗歌的修辞方式很多,广义的说它分为字词,语句上的修辞,和篇幅整体上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

诗歌的个性化

  诗歌是有个性的。 艾青 说:“每一个诗人都是他的诗神”。就是每一个诗人都能以个性化的思想感情融化他的素材,创造出自己的诗歌意象,体现出自己的主题。为什么人们谈论起唐代诗人的时候,喜欢分别用“诗仙”“诗圣”、“诗鬼”来指称李白、杜甫、李贺。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感情个性和想象力具有那些特点。凡是有成就的诗人,都是在思想情感上有个性的人。正是思想感情的个性,成为了他们诗歌风格的基础。

诗歌的美学欣赏

诗歌的阅读

  诗歌的欣赏活动,就是诗歌的阅读。“作为一种受教育的方式或过程,应该说不是简单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对于读者、欣赏者自己来说,当他受形象所感动的同时,要给形象作无形的‘补充’,以至‘改造’”,“这种精神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毫无限制的,但它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 意境 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深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即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思维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之“意”(意识),对客观之“境”(存在)的辩证统一。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一首好的诗歌,不论长短。只要作者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美学规律,都能描绘出形美意足的境界来。

诗歌的审美共性

  文学艺术是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而来,作为审美的需要又高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的和必须经历的。读者和作者尽管个性千差万别, 但因为社会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审美的共性 。“美虽不是艺术的唯一属性,却是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这种属性能不能作用于它接触的人们,则要看审美主体,有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建立,是以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互为条件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对方,缺少对方,就不能建立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而这种互相依赖关系的建立,就是对社会生活的融合。

  

词语

诗歌(词语)

中文解释 拼音:shī gē 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英文翻译 poe

目录 中文解释 英文翻译 中文解释

 拼音:shī gē

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s and songs;

  a ballad

  

  

【诗歌】相关文章:

春风(诗歌)04-30

国庆诗歌04-29

(原创诗歌)04-25

诗歌《母爱》05-01

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04-29

关于感恩的诗歌:感恩父母的诗歌作文04-30

诗歌:雷雨05-01

小船诗歌05-01

母爱!诗歌05-01

诗歌: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