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优先中领先 在创新中争先苏州教育发展对话顾月华
在优先中领先 在创新中争先——就苏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话顾月华 新闻背景:苏州是江苏经济的一块高地,也是江苏教育的一块高地。无论是在普及小学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15年教育和高等教育上,还是在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上,苏州基本上都“率先”成为了令同行尊敬的“领跑者”。2012年3月,顾月华担任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本是教育中人,有理想,有思想,重行动,如今重回教育并担任主要领导,她倍感责任与使命重大。她清醒地意识到,苏州教育已经处在一个高位,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有大的超越,要坚持“在优先中领先,在创新中争先”。在“百百千”新闻采访行动中,我们就苏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与顾月华进行了对话。在优先中领先 在创新中争先——就苏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话顾月华张俊平 有高地,更要有高峰 记者:提起苏州的教育,大多数人的表情是仰慕。但也有人认为,苏州教育是一块高地,遗憾的是没有高峰。您怎么看待这种议论? 顾月华:改革开放以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苏州教育每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1982年率先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15年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7年所辖五市七区全部被评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教育事业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末水平。可以说,苏州着力构筑“教育高地”效应不断突显,真正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从教育应当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看,当前苏州教育的贡献率、满意度还不够突出,无论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还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方面,我们确实缺少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亮点品牌,也就是你说的高峰。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苏州既要不断提升教育高地的建设水平,也要立足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在高地上构筑高峰,进一步扩大苏州教育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直面“新普及”教育 记者:在全省,苏州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区域。他们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是什么?怎样才能缓解这些压力? 顾月华:2011年底公安信息平台的统计表明,苏州常住人口超过1290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达648万,成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其子女来苏接受教育人数也持续上升,连续多年占全省流动学生总数的40%以上。 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苏州全市出生婴儿活产数连续多年年均递增近6000人,2011年高达10.3万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新生儿5.7万人,以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导的人口出生高峰对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新一轮冲击。预计到2013年,全市幼儿园入园人数将突破10万人,实际可提供学位7万多个,缺口非常大;预计2017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总数将出现历史极大值,达到63.5万,比现有的在校学生规模净增22万人,学位空前紧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苏州教育,面临着新一轮“有学上”的普及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大教育投入,围绕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改建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形成与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学校布局;也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增量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建立完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资助民办教育发展的投入机制。 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 记者:当下,教育界有一种怪现象:教而优则仕。特别是许多特级教师被提拔到校长甚至是局长的岗位。您如何看待和改变这种现象? 顾月华:你说的这个问题正是我长期思考但不得其解的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在苏州,也存在特级教师“教而优则仕”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双刃剑,我们既看到一些特级教师成为校长后,充分发挥教改示范作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看到了一些特级教师成为校长后忙于事务,不再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甚至一手遮天,大权独揽,最终走向违法犯罪。因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长或局长要从好教师中去选拔,这本身没有错;但好教师是否都应去走“仕途”,这需要视情而定,因人而异。 我个人认为,当下我们与其担忧“教而优则仕”的问题,倒不如深刻反思校长是不是“官”的问题。历史原因造成一些学校本身有科局级、团县级之分,客观上强化了校长的“官”意识。校长手上虽有一定的管人、管事的权力,但“责、权、利”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如果校长真把自己当成“官”,必然和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倡导的教育家办学的精神不相一致。 在教育家办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竞聘、上挂下派、交流改任、目标考核等形式,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着力造就一支爱教育、懂教育、精管理的校长及管理人才队伍。 教育行政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记者:校长普遍感慨:教育行政会多、评比多、检查验收多,让他们疲于应付,难以专心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您如何看待校长的感慨?地方教育行政应当如何作为? 顾月华:校长们的感慨是可以理解的。当前教育管理确实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上任以来,我不止一次强调“局长给校长搬凳子、校长给师生搬凳子”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苏州教育要敢为人先、取得突破,必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并建立一种服务型的管理模式。 各级各类评估、评先太多的根源很多,其中和教育局机关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近几个月局机关的发文、会议进行了科学统计和分析,明确要求,从推进服务型机关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审视办文、办会的目的与质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学校办学的生机与活力,即使上情下达,也要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服务、引导等职能。直属学校应当发挥实验与示范作用 记者:在许多地方,办得最好的往往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学校,非直属学校便不服气:人、财、物等都向他们倾斜,岂有办不好的理?有人建议取消直属学校,让所有学校享受公平待遇。您如何理解直属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顾月华:直属学校既和其他学校一样,是教书育人的重地,承担着各学段的教育普及任务;又和其他学校不完全一样,是教育实验、改革的窗口,发挥着独特的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我局的30多所直属学校为苏州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认为,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背景下,直属学校的传承创新、实验示范作用,远比教育普及任务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直属学校是火炬手,肩负着挖掘、总结、传承苏州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重任;直属学校是聚宝盆,既聚集着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又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直属学校是试验田,苏州教育许多先进理念和举措,必须先在直属学校开展试验,取得成果后再逐步推广;直属学校是责任田,办好直属学校是我们的光荣使命,除了要继续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引领它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追求奖牌向追求品牌的超越。 地平线永远在前方 记者:苏州处在江苏改革开放的前沿,进入后教育现代化时期,苏州教育要保持“领舞者”的姿态,最应当做的是什么? 顾月华:苏州教育要保持 “领舞者”的姿态,最应当做的是坚持在优先中领先,在创新中争先,进一步拓展眼界和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创造性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例如,为保障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成立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通过服务窗口、电话热线、短信平台、领导信箱、“寒山闻钟”网上论坛、“中国苏州·公众监督”网络平台等六大载体,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我们将成立教师书院,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要求,把书院建设成为引领和指导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基地”:精品培训课程的研发基地、苏派名师培养基地、高层次学历教育基地、教师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 为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到实处,我们将成立信息调查大队,建立完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公告及问责机制,同时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研制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标准,试点探索第三方评价制度。 总之,苏州教育正处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和以内涵发展为重心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将继续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突出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抓好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两大引擎,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在优先中领先 在创新中争先苏州教育发展对话顾月华】相关文章:
危机中创新发展发展中建设平安04-26
创新思维,在课堂对话中闪现05-01
浅谈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论文05-02
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04-26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04-30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4-29
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04-27
西部开发中贵州科技创新的发展与对策04-30
创新型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