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需要人对人的鲜活影响
··· 教育需要人对人的鲜活影响 ·· 1、我知道教育离不开文字的影响力。学校所谓书声琅琅,也是从阅读文字开始的。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学者仅有文字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朱永新先生开始做新教育,将自己的书斋生活换成对学校与课堂的改变,据说是因为他在2000年1月的一个子夜,他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1950年元旦,约瑟夫熊比特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鲁克及其父亲阿道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世界级管理大师的告诫是这样的,那么,作为教育学者呢?不更是如此吗?一个教育学者,如果不能够走出书斋,如果走不进中小学的课堂,如果不能够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不能够改变学生生存的状态,不能够改变学校发展模式,也不能够改变认识世界的方式,那么,那些浩如烟海的文字被制造出来,连翻都没有翻一遍,就直接送进了垃圾箱,这些文字的制造无非是制造了一些新垃圾而已。教育需要人对人的鲜活影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鲜活的。朱永新先生及其新教育是明智的。一个教育学者如果不能够走出书斋,不能够在田野里像一个农民那样耕耘与收获,只会做象牙塔里的学问,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毕竟教育不是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研究,哲学与自然科学研究,都可以在书斋与实验室里做出很大的成就,然而,教育不行。教育的成就不能够只是在书斋里,而是要去教育的一线来体现。因为,教育知识基本上不是什么原创性的知识,教育知识不过是将人类的知识系统化之化,转化成为新生代的思想产品。所有的文字的价值,都在于将教育实践作出转化。一些教育学者如果躲藏在象牙塔里,发表高深莫测的文章,互相欣赏,互相吸纳,而唯独不与教育现实接触,弄了一大堆名词术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3、前几年,有一次,我在华南师大演讲,遇到了同来演讲的华南师大的张俊洪教授,他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副教授经历的人,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至今仍然是一个副教授。他当副教授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那时还是西南师大的教务处长,是非常有前途的年轻学者。他对我说,转变他的观念的是有一次,他在教育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自认为很得意的文章,然后打电话给当时华东师大的一个好朋友,以为可以与他探讨一下这篇文章里的问题,没有想到人家连看都没有看到。张教授震惊了,原来以前的许多所谓的科研成果,不过是制造了那么多的文字垃圾而已。从此他不再写文章了,据说到现在也没有再写过一篇文章。因此,当了几十年的副教授。但是张教授的副教授当得非常心安理得。他这几十年来,一直在中小学第一线指导课堂教学,一间学校一间学校去指导,一个课堂一个课堂去改变。几十年下来,不知道蹲过多少课堂,观摩过多少老师的课,指导过多少学生的学习。他认为一个教育学者的核心价值不是去写那些除了自己没有人会阅读的文章,而是要用自己的生命热情去感染一线的教师及他们的课堂。我受朱永新先生的启发及张峻洪先生的影响,也开始走出书斋,走进中小学课堂,听课、观课、评课、上课与议课,这些田野作业很锻炼人的真功夫。作为学者高高在上是不行的,必须贴近教育现实,研究现实中的教育问题。那堂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别人上得怎样,自己又上得怎样?那是要见真功夫的。 4、朱永新先生及新教育最喜欢说要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与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也喜欢这样说。改变教师行走方式,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改变认识方式与教学行为的意思。改变总是困难的。改变自己尚且不容易,要改变他人更是难上加难。自己走动的时候,似乎不太费力,但是,如果别人不肯走,你去搬动一下他的身躯,立即就会知道那有多困难,如果对方的身躯还与你较着劲,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教育对人生的改变,只能够从对自己的改变开始。也就是教育学者,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我一直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与幸福观,还有改变自己的认识方式。我没有权力强迫别人也发生改变,但是,我可以从自己着手去做。如果做得好,可以作为一个示范供人参考,那么,我就将这些尝试与感想写出来。这样,我的文字基本上是来自于自己的教育生活与实践。这种文字虽然大多只是我自己教育经验与体会,但是,由于来自教育田野的精耕细作,因此,多少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我用教学、阅读、思考、写作、交流与对话的方式,综合、动态、立体地呈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不为写作而写作,将写看成是做的延续,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那些文字的出现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像呼吸一样急迫。我以为,教育学者的文字带有教育泥土的芳香与田野的气息。认真地思考,率性地写,我的文字是否有价值,常常取决于我自己活得究竟是否幸福。研究教师职业幸福的人,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定要幸福才有意义。 5、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度的,而且我们几乎在增加生命长度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密度与宽度。我喜欢用生命的密度来衡量自己的生命。什么叫生命的密度呢?就是在同样单位的时间里,你的体验更多,感觉更细致,感受更幸福。充实与快乐的状态,就是生命密度的程度。许多孩子在学校里读书,他们的生命从来没有被唤醒过,他们没有过一次激动,没有过一次感动,没有过一次发现之后的惊奇,也没有过一个难忘的故事。他们整天泡在分数与等级排名之中,表情冷漠,心若止水。中国的教育不知道制造了多少这种冷漠的考试动物。必须用我们的生命热情去感化他们,启迪他们的心智,放飞他们的身心。人来此一趟真的是不容易,不要让生命中忽略了无数的美好的东西。教室里的课堂,本来就应该是汇聚世界最美好事物的地方。【教育需要人对人的鲜活影响】相关文章:
要人才的地方不要人04-30
鲜活(鮮活)04-29
鲜活的流行语04-30
要人陪的说说04-07
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04-26
触摸鲜活的数学 让思维开花04-30
让教材鲜活起来04-30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04-30
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05-01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