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关键要素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关键要素 转变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新阶段学校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新课题——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对学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就是要从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从简单的经验模仿向创新发展转变,从局部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如何通过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推进学校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新课题。要真正实现学校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深刻理解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内涵,熟练掌握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途径,把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内涵和意义 借用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学校发展方式界定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从基本内容看,它不仅包含学校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等方面,还包括结构调整、内涵提升、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增加等方面。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一政策要求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突显了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首先,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其鲜明特征在于:关注教育的可持续性,教育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等。其次,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反映了对学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用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取代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再其次,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是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不少地方和学校先行一步,坚持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目标,努力开展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值得肯定。 五种转变 第一,从学校发展的动力来看,要从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转变。学校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学校外部压力还是内部需求,是区分学校发展方式的首要标志。自主式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学校内部,强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可以基于自身情况进行自主规划和自主管理,包括自主定位、自我调控和自我约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自主式发展是学校形成文化特色和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 第二,从学校发展的内容来看,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以及高品质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支撑。优秀的校长、科学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课程实施、高效的管理、鲜明的办学特色,都是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发展的本质。 第三,从学校发展的性质来看,要从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独特、优质而且相对稳定的办学气质和办学风格,具有独特性、优质性与稳定性。学校应高举“特色立校”的大旗,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从学校发展的途径来看,要从简单的经验模仿向创新发展转变。学校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借鉴模仿他人经验和做法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依靠源于内部变革的力量推动,从而拥有更强的创新动力。要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界,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从学校发展的范围来看,要从局部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学校发展是由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总是停留在局部工作的突破上,要学会运用系统学的“整体原理”,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思考、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甚至进行必要的体系建构,避免和防止“碎片化”现象。整体发展可以说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实路径 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坚持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最大的规律,学校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还要尊重教学规律、办学规律,把学校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 其次,坚持教育创新。校长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的领导,以创新为手段和动力,努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课程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等,建立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要鼓励教师进行大胆创新和实验探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风格。 再其次,坚持整体规划。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涉及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愿景和目标。“整体建构”模式是基于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现状而提出的创新性思路,包括价值观、方法论和操作平台与载体三个层面。学校价值观反映了校长和教师对教育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与判断,它从深层次影响校长、教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规定和制约办学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方法论要求学校运用整体性思维,建立起分析各教育要素相互关系的整体框架;操作平台与载体主要包括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等。 最后,坚持科研引领。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科研来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才能改变“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恰恰说明了科研对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 ■陈如平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0日5版【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关键要素】相关文章:
发展方式求转变04-26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05-02
转变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发展04-30
企业持续发展关键要素的探索与实践05-03
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04-30
江苏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探讨04-29
考研时政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05-06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大讨论心得体会04-26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04-30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