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

时间:2024-08-17 19:14:3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

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有赖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它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这样就实现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也让学生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从而实现双基和智能上的增进。第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这样就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体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陶行知先生1919年回国时,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的必要。他反对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当作书架子、字纸篓的“只会教书”的做法。他的经典名句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表现,教师不得要领,上课冷漠无情,枯燥无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表现,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书本知识,这就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陶行知先生也非常反对这种死气沉沉的僵化的教学,他说:“教学做合一”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他主张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经过多年的课改培训和实践,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不得要领”的情况已少见了,但冷漠无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情况则是经常见到的。有的教师从上课到下课,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始终是一副面孔、一个腔调,没有任何程序的变化,没有一点语调的起伏,课堂教学死一般的寂静,学生很反感;有的教师激情是不少,但他从上堂讲到下堂,始终是“一言堂”,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给学生任何机会,是真正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还有不少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的互动,也有提问和探究,但深度不够,选取的问题没有“张力”,都是一些简单的答问,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作用不大。这几种情形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相关文章:

在规律中教识字04-30

地理技能的学和教04-30

教汉语的实践和体会04-28

我教“辛”和“幸”04-30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将相和》教学反思05-07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探讨04-29

叶圣陶的“教”与“不教”04-29

计教(計教)04-29

诱教(誘教)04-29

教泽(教澤)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