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
让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是西岗区教育局提出的一个教育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还直接点中了高效课堂建设的要害。今天,我就从这一角度,将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对高效课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向各位做一下汇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指导。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高效课堂?西岗教育局《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中是这样界定的:能够最有效地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过程和方法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还有一种说法,更具体一些,高效课堂有两个层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界定,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兼顾了三维目标的教学,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我们还停留在效率的最优化这一层面,停留在三维目标前两个目标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老师们没有真正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解析高效课堂的课堂,并从中来探讨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途径。
1、从课程目标解析高效课堂
我把小学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放在一起,偶然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关注点,那就是学科精神和素养,该学科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该学科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于是我就列出了以下这个表格。例举数学,(略)。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不仅是兴趣、态度,更强调的是情性、性格、品质。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尽管各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要使学生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果站在这个高度上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还是太狭隘了,我们的课堂还算不上真正的高效课堂。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解析高效课堂。
关于素质教育,有很多的解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先生对此的界定。去年夏天,他在西岗区教育局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对素质教育是这样界定的:素质教育是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思维素质,这是影响人一生的东西。思想素质就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它奠基了做人的基础。而思维素质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奠基了做事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理想和信仰、人生与人性、习惯与性格、情感与情怀。傅国亮先生的这个界定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未来而提出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思想素质决定着人的世界观,思维素质决定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备哲学素养的人将会拥有幸福的人生。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再次向我们证明: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并不是等同的,也不是成正比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素质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
3、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解析高效课堂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朱宁波教授给我们讲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我们来看一下专业知能中学科的专门性知识。我认为,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和学科信念是递进的。
学科的专门性知识
内容知识: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关系、源流等;
实质知识: 主要诠释架构与原理架构;
章法知识: 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学科信念: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激起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在和教师们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对内容知识和实质知识还是掌握很好的,但对章法知识和学科信念却认识的不足。表现在课堂上只教知识,不教方法,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挖掘学科的精神,不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正是由于教师本人对章法知识和学科信念的缺失,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只关注了学科,没关注到人;只关注到学生的现在,而没关注到学生的未来;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只能称是一个学科教师,而不是一个教育者。我认为,我们区的教师“过三关”工程很重要。当前的任务,不是过前两个知识,而是后两个方面的知识。
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完善的专门性知识,尤其是章法知识和学科信念。我们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了解学科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4、从冷冉情知教学理论解析高效课堂
我对情知教学的研究比较早,从2005年就成为了大连市冷冉教育思想研究的成员。在情知教学的研究中我走了很长一段弯路,开始由于我对情的理解只局限在情感、兴趣方面,所以在开始研究的头一年,一直在创设环境、问题设置、教师人文性评价方面徘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经过专家的指导,我才对这个“情”有了清楚的认识,情不仅指的是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情性、人格。只有当师生的情感与文本达成一致时,学生才会达到情知并进,情知交融。因此,在经过一年多的徘徊后,我们从挖掘教材的情绪性和思考性因素入手,构建立体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对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一个立体的课堂,是一个生命的课堂,是一个影响学生精神发育的课堂。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如何让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实现高效课堂,策略和途径有很多,我们可以如从转变教师观念,研读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去做。在此,我想结合具体的学科,通过一些名师的具体课例,谈一下实施高效课堂的两点策略。
1、 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提高思想素质
三维目标本来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分离开来,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分离开来,表现在教师通常在课要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启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就算完成了思想教育。造成情知分离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没有理清每一课中中情与知的关系。
去年暑假例会,我向各位汇报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关于构建理想语文课堂的讲座,已经介绍了她教学的风格和特点。在她的课堂上,“情”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她的课让人感觉特有语文味,还不做作,不矫情,常常让学生和听课者泪流满面。我多次看了她的录像课,特别是那节《最爱》的录像课,我看了很多遍,并进行了课堂观察。从记录当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字词句篇章,训练得非常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王老师的教学语言,品味一下她是如何实现以情促知的:(见附表2)
你能不能透过诗中的文字去体会周大观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说说你为什么能这么快将这首诗背诵下来的。
还有哪些字或词打动了你。
你能让这么坚强的文字深深地刻在心理吗?能背下来吗?
怎么读,能把他的乐观向上读出来?
你能让这么坚强的文字深深地刻在心理并能背下来吗?
听到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还有别的感受吗?
假如你的生命中就剩下六个月的时光,说说你最想做的、最想见的及生命中的遗憾。
你拥有什么,你要怎么做呢?请每个同学在你手中的白纸上写下这样的三句话:我是—(写出自己的特点),我有—(写出自己的骄傲), 我要—(写出自己的志向)。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语言训练都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浸润。她的语文课,不仅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还实现了以情促知,情知并进的理想境界。
在多次观看王文丽老师的录像课以及她写的书之后,我和老师们一直在学习她在课堂中的一些做法,就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我们提炼了以下十种方法:
1、抓关键词语和标点符合。
2、有感情朗读,以读代讲。
3、通过想象引发情感。
4、借助背景资料体会情感:要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源, 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5、文字格式的变化:王文丽说的一句话:所谓诗歌,就是一次次回车。王老师就经常将一段很诗意化的段落,采用回车的形式,变成诗歌体。
5、关键句的不断回放
6、通过思辩升华情感。
7、联系作者的其它作品和本单元其它文章。
8、读写结合
10、揣摩编者写作意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提到,读书可以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写这个故事,想象作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经常这样引领学生,能使学生真正喜欢读书,热爱语文。
如果教师经常能从情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我们就不会把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在课堂上情感就变得充沛,思维变得活跃,知识目标很自然地就达成了。这就应了中央教科所朱晓曼所长的一句话:价值观是镶嵌在知识中的。
2、进行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 提高思维素质
老师比较擅长于讲知识,却不知道该怎样渗透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在此我举两个名师,和一个课例,来欣赏一下名师是怎样训练指导学生的。
(1)创造奇迹的孙维刚
已故的北京一所普通中学的教师孙维刚,曾创造出很多奇迹。他曾教过两个大轮回,从初一到高三,第一次送走的毕业班,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1997年高考,全班40名,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奇迹是怎样创造的,让我们看一下他的教学方法。
1、 三级跳: 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2、 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
孙维刚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2)亲和而深刻的刘德武
如果说中学的数学逻辑性比较强的话,那么我们所熟悉的小学数学名师刘德武老师的课,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他的课总是让人感觉很轻松,他总是很不经意地问学生:呀,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我们学这个有什么用呢?由这个你还想到什么呢?看似轻松、看似随意的问题,折射出刘老师的睿智、深刻和精髓,他这是在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数学的思想性和思维性在他的课堂上,淋淋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3)培养思维品质的导学案
语文课不仅体现思想性、人文性特点,同样也能体现出思维性。举一个语文学习的导学案,即适合于课前预习,也适合于课堂学习:
(1)整体感知上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整体把握的问题)
(2)对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方法,你有哪些质疑?(质疑思维训练)
(3)想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什么样的追寻问题。(学会探究,深挖问题)
(4)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会理解重点词语)
(5)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价值趋向方面的问题。)
长期这样的指导训练,学生会“由思考一个问题”——“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形成一套思维模式”,受益终生,这才叫一个老师对学生实施了影响。
总之,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很多,我们要根据所学内容来确定,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模式的训练,来提高课堂实效。
一位著名哲学家曾说:“即使是学生把教给的所有知识都忘记了,但还能使他获得受用终生的东西的那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所寻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教育。要想实现这种境界,必须让我们的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
【让教学达到教育的高度】相关文章:
高度的作文11-01
让心达到_800字11-12
生命的高度作文02-24
关于高度作文12-26
“高度与角度”作文08-10
心中的高度作文08-07
崇拜的高度作文09-25
高处 高度作文11-19
人生的高度作文02-20
新的高度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