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的误区
一、发现误区在进行初中函数教学时,一直以为学生掌握函数的解析式与性质比较容易,课堂上通过“情景引入------探究新知------知识应用-------回顾反思”几个环节,老师主导讲解,学生在老师讲解后进行同式变形练习就行,然而学生听是听懂了,但真动手做起来,准确率太低。单独的一个知识点而言,他们掌握还是很容易,一旦与前后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就不知所措了。这就是教学中缺少对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的研究,没有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整体系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从而导致教学的误区与不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教学,我们通过画图得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然而学生在应用时只知道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在函数y=kx-1(k<0)的图像上有A(1,y1)、B(-1,y2)、C(-3,y3)三个点,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y1< y2< y3 (B)y1<y3<y2 (C)y3< y2<y1 (D)y2<y3<y1
对于此例来说,在教学中产生误区,这样就根据性质“当k<0时,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就选C答案,但必须对性质里的“在每个象限内”的知识结合图像进行理解,应该选B答案。再如:函数y=(m+2)xn是反比例函数,且n=m2-5,求m的值。在教学中产生误区,给学生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只对m2-5=1进行计算,得出m=2或m=-2,答案是错误的,根据“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减小而增大”,应该让反比例的系数大于为零,这样①m+2>0和②m2-5=1同时满足,得出m=2的答案,等等。
二、避免走入此误区的方法
1、注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思索
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识别,回忆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新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知识系统化。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动手、讨论
从直观入手,让学生用描点法亲自动手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自己画出的图象,与老师画出的图象作比较,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及它的性质,特别强调两个地方:一是“同一象限”二是“系数k不能为零”。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强调结合函数图象,理解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数形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把抽象的函数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直观特征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数学兴趣
用一首旋律优美的数学歌曲《双曲线》(歌曲的内容恰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将本节知识点蕴涵其中,既提升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关系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对同类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复习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归纳,放在一起整体复习。
【浅析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的误区】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反思(精选21篇)11-08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通用11篇)04-09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4-03
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06-05
《反比例意义》教学反思02-14
反比例意义教学反思02-13
对数函数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