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教育

时间:2023-04-27 14:07:4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责任感教育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责任感教育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5、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做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0-1岁的孩子:

  玩具放到定点,让孩子爬过去拿

  如果孩子不愿意,要以各种方式吸引他,可以用宝宝喜爱的玩具、糖果或是妈妈的拥抱作为“诱惑”,并告诉宝宝“要玩玩具你自己要过去拿,不可以依赖爸爸妈妈喔!你最棒了。”(在爬行取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协助)。

  让孩子自己握奶瓶喝奶

  6个月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抓握能力,能够自己抓握奶瓶了。父母在此时应该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尝试此项动作,并让孩子养成独立进食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收玩具

要求孩子收拾自己玩完的玩具,这是训练孩子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大部分的父母对此事的坚持度不够,不是觉得自己收比较快,就是怕孩子越弄越糟,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父母态度的坚持,是宝宝责任感培养的关键。

  1-2岁的孩子:

  尽量让孩子自己行走,不要抱太多

  抱太多,孩子没有机会在地上行走,自我探索及建立空间概念的机会就少了,而且这还会养成对父母的依赖。当他走累了,就会想着有父母在,因为他觉得这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责任范围。

  让孩子自己以手抓食,不需要喂就不要喂

  1-2岁的孩子非常喜爱以手抓东西,并入口就食或啃咬它,此时正是训练孩子自我进食的好机会。让孩子了解吃不吃饱、吃不吃饭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吃饭、把自己喂饱是自己的责任。

  要孩子自己把玩具回归原处及分类

按照玩具种类让孩子自己收拾玩过的玩具,在孩子收拾完毕后要给予赞扬,鼓励孩子加强自主性。父母千万别吝啬对孩子的赞扬,适时适当的赞赏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也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

2-3岁的孩子:

  让孩子自己抓汤匙吃东西

  这时的孩子自己能力在不断进步,当他和大人一起吃饭时,请给他一个勺子让他独立进食。

即便吃得满地饭菜渣也别“干涉”,这样他会明白自己拥有和大人一样的能力,能自己解决自己的事。

  做简单的家务活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参与家务是他的责任之一,训练2-3岁孩子最安全、最简单的家务活就是为家人摆放鞋子,当爸爸外出时为他拿鞋子,让孩子有参与感,并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以增加他的成就感。不过父母态度的坚持性是决定此项责任感可否养成的关键之一。

  自己穿脱衣物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会有“摆脱”父母独立做一些事情的想法,做事的积极性也很高。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训练他自己脱衣服、鞋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要让孩子知道天冷穿衣、天热脱衣,进门脱衣、出门穿衣是需要自己决定的事。

家长案例

1、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得好坏要先表扬

每次读完书或玩了玩具,乐乐总是乱丢一气,妈妈跟在后面一边收拾,一边唠叨“自己扔的,自己咋不整”。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乐乐决定自己收拾书柜和玩具箱。忙活了一个上午,她的房间整齐很多,可是,下午想和小伙伴玩过家家时,乐乐把玩具筐里的东东翻了个底朝天,才找着想要的洋娃娃。看着女儿把家弄得更乱,妈妈埋怨道:“你把图书都混放在书柜里,大大小小的拼图和积木、遥控车一起倒进玩具筐,当然不好找。唉!还是我来吧……”第二天,乐乐又开始乱扔图书、玩具,也不再整理了。

专家分析:这位妈妈用意良好,但对孩子行为的塑造却是前后矛盾。开始,妈妈的唠叨间接促使了女儿“自己扔的东西,自己有责任收拾”行为的开始;然而,妈妈却没能对女儿这种“负责任”的好行为给予赞赏、鼓励等积极的强化,反倒是,看见女儿整理杂物方法不当,还让家更乱了,先是埋怨,后又直接代为整理,最终强化了孩子“我不做,有人为我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试图让孩子从整理个人小内务等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责任感,耿耀国建议,不妨先明确告诉孩子对他的期待是什么,然后把正确方法教给他。一旦孩子做了,不管好坏,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不妥的地方,再用心教授经验、方法。如此一来,能不断强化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积极行为。

2、孩子犯了错和他商量一个小惩罚

去年初夏,陈女士给孩子钱让他买冰棍吃。谁知,放学回来,他哭丧着脸说钱弄丢了,希望再给他钱买一根。陈女士一口回绝:“钱弄丢了,别吃冷饮了,喝凉白开吧!”

“我并不是有意惩罚儿子,而是要他明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带来后果,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事事都让大人为他承担责任。”陈女士解释。

专家分析:即使孩子犯了错,家长也不能急于惩罚,不妨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理由充分,责任不大,家长就不宜责备,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不公,对家长信任度降低,甚至混淆是非观念;如果确实错在孩子,他需要的也不是批评,而是家长的分析、指导。家长要告诉孩子错在哪儿,正确的该怎么做人,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补救办法或不伤自尊的小惩罚。

像文中的陈女士,她可以再拿钱让儿子买冰棍吃,但要先和他约定一个补偿办法,比如要负责在家扫地、摆筷子等,干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补救和惩罚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要承担自己做任何事情或决定的后果,有助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3、面对无理哭闹家长不关注不妥协

每次到朋友家做客,许女士的女儿如入无人之境,大家还没坐下,她就拿筷子开吃,当妈的感觉很没面子。于是,这次饭局前,她和女儿商量好,等大伙全部入席、开饭后,动筷子才礼貌。做得好,周末就带她逛动物园,做不到,动物园计划就泡汤。结果,女儿又一次在宴席上“失礼”。然而,到周末时,女儿却缠着许女士非去动物园不可,开始她不同意去动物园,无奈女儿眼泪涟涟,许女士心一软,妥协了。

专家分析:面对孩子哭闹,家长一次次的妥协,会强化孩子用哭闹的行为去达到逃避责任或满足无理要求的意识;同时,家长一妥协,孩子就不哭了,也会不断强化家长用妥协对付孩子哭闹的行为。这两种错误的强化模式,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让孩子“自我中心”愈来愈严重。

面对孩子无理的哭闹,家长可采取漠视、不关注的态度,或给孩子一个停止哭闹的时间,如果他到时还哭,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不是责骂或皮肉之苦,而是剥夺他的一些特权,比如取消他晚上看爱看的一个动画片的权利。

【责任感教育】相关文章:

责任感作文01-06

责任感作文11-07

责任感作文01-16

社会责任感作文02-05

责任感话题作文12-21

【热】责任感作文01-08

责任感作文【热门】01-09

责任感作文【精】01-08

【热门】责任感作文01-07

【推荐】责任感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