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庄子哲学浅谈对教育思考
从庄子哲学浅谈对教育思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庄子》的最高范畴。合于道,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行于道,是庄子向往的理想处世方式。庄子的人生追求在世人看来是令人费解的,他对人生的各种观点也不为众人所接受。但他所说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是哲学的归宿,这“自然”并非是有的人理解的“大自然”的意思,而是“自己的样子”的意思。
庄子认为,自然的东西是美的,人为的则是做作的。何宗思先生在他的书里详细地阐述过庄子的观点,人为“天然的就是美,暑期自然就无比快乐;人为的就是做作,违背自然就会烦恼多多。”那么现今中国教育所做的到底是“美”的,还是“做作”的呢?
有观点人为,人人生而平等,同时人人生而也不同。孔子是我国的教育先驱,他主张因材施教,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众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更所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聪明的人,我们可以用高尚的知识教育他,以大道引导;愚劣的人,则不要指望能成大器,只教人品行端正,与人与己有益即可。
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倡导发挥学生个性,还学生本有的真色。这其实是与庄子的“自然之道”相符的,所谓的“道法自然”,也就是效法道自己的样子。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得知识,那是不是也要让学生效法他那“真我”的本色?这“真我”又是怎样的,外显的知行是否是内心中顺道而发的“自然”,值得教育者们思考。
我一直欣赏和推崇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找到人从自然宇宙中所孕育出的“自然的我”。
庄子一直认为只有自然的才是美的,人人生而不同,大家谁也不要羡慕谁。谁都有自己的自然之色,谁都有自己的自然之美。就像独脚兽羡慕草履虫有一百只脚行走优美,草履虫羡慕蛇没有足也能疾行无声,蛇羡慕风五来无影去无踪,风又羡慕眼睛能目光一闪,看得清,看得远。可是眼睛又羡慕心灵,心思一动,神驰古今。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罢了。
宗思在书中写到,伯乐的出现,导致了马的悲哀。马的本性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自在,自得自适,享受无拘无束的天伦之乐。可是伯乐一出现,说自己善于驯马,结果马就开始遭殃。所有的马被他烙上火印,修建鬃毛,钉马掌,削蹄甲,罩上马笼头,衔嚼铁,套缰绳,牵进马棚,栓在马槽边,统一管理,统一作息,统一训练。什么自由自主的本性,什么桀骜不驯的个性,全都被消磨的无影无踪,都变成了所谓的“好马”。那么教书育人,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种不符合“自然”的行为呢?
从教育的概念来说,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性的人才,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相对应的学生。可是学生的本性是被激发了,还是被消磨了,这又是一个问题。
庄子推崇自然之美,推崇自然之道,可是人人都知道,如果是要有用于社会,很多东西需要修饰,得经过修正才行。
相信没有人不欣赏罗丹的作品,只要他懂得艺术,懂得雕塑;谁也没有不会面对大自然而不会发出感慨赞叹。那么教育之于两者,孰轻孰重。其实,罗丹的作品创作的最高境界还不是为了要接近“自然”吗?这“自然之道”难道不就是所有人和事所最求的最高目标吗?与其让教育变成了自己的雕塑的对象,任自己盲目的修饰,还不如引导他发挥上天给予他的最美好的东西,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一个完美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人。
激发学生的本性,发挥他最自然的能力,对社会做最大的贡献。只要能有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相信上天所赋予的本性,那“自然而然”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因为违反自然,会变得满目疮痍,徒增烦恼。道法自然,天地万物都顺着自己的本性变化,就是遵循大道而行;融于自然就是融于道,合乎自然就是合乎道,人心融于物境就进入了大道的境界。这样,教育也就进入了“大道的境界”。
注:文中部分观点引自何宗思先生的《庄子心得》,再次致谢!
【从庄子哲学浅谈对教育思考】相关文章: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11-24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1-10
学校教育的困惑与思考08-11
浅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12-31
《庄子》翻译03-16
庄子简介12-21
浅谈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1-10
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11-06
庄子哲学庄周梦蝶读后感01-28
坚守教育初心实践思考心得感悟05-14